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历史遗存>其它遗存 >> 正文内容

清未民初一张难得的泾川照片

2010年03月21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2月7日泾州(今泾川)附近,顺河而下(原题)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1910年的西北之旅,途中拍摄了许多珍贵照片,成为研究清未民初中国社会民情的重要资料,其中一张拍于泾川的照片对于泾川人来说尤为珍贵。

  照片拍摄的是县城东边的泾河川,而摄影者的方位却是在城西俗称“山背后”的地方。照片里有一个标志性的坐标就是远处的两座并排而立的锥形小山,即“振履堆”,又叫“米面 山”,在城东薛家堡。传说是夸父追日路过时脱倒鞋内的泥土形成的,老百姓大概嫌这个名称过于文雅,所以俗称“米面山”,民以食为天嘛!泾川文化学者杜玉明先生将其归为泾川新八景之一。

  照片右边的那座大山便是泾川有名的王母宫山,又称回山。但照片上不是常见的前山,而是后山,山下那个突兀处便是现在泾河大桥的桥头堡。将照片放大了看,山上影约还有庙宇存 在,这应该是王母宫的残存。史载:清同治2年,即1863年11月3日回民军进占回山,烧毁王母宫正殿及香亭,时至莫氐拍摄照片时己经过了47年,犹有余迹留存。但在我小时的记忆中(50年代初),山上什么建筑都没有,只是些占地 很大的台级。

  沿“振履堆”山下的河边直到回山脚下的那条白色羊肠小道,便是现今国道312线泾川段的位置,但在照片拍摄时还没有这条路,莫氐是从太平关下山到的县城,然后过芮河,沿泾河南 岸向平凉进发的。泾河岸边的路显然就是左宗棠于同治8年,即1869年开通的驿路,路边还有“引路树”射过来的影子,现在看来也太间陋了点。

  照片拍摄于1910年2月7日,即农历己酉年腊月二十八,距离那年除夕只有两天。路上匆匆行人应该都是些进城办年货的,他们大概来自“五里铺”、“二十里铺”仰或“王村”镇,按年 序推算,他们该是我的祖父、曾祖辈的,面对照片,真正应了那句:“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概!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