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州之秘》 >> 正文内容

泾州之秘之---泾川,三千年历史沿革长河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泾川历史悠久,非荒洪蛮夷之地。五万年前有人类生存,商周有阮国、共国两个国家。泾川置县于公元前114年,距今二千一百零六年。泾川县于1167年出现于史,距今八百二十五年。泾川属甘肃省辖,在清康熙(1669年)年问,距今三百二十三年。

  周文王灭阮共后,泾川为西戎所有。戎是古族名,殷周有鬼戎、西戎等。春秋时有巳氏之戎、北戎、允姓之戎、伊洛之戎、犬戎、骊戎、戎蛮七种。秦国西北有狄源鄞冀之戎、义渠之戎、大荔之戎等,各分居山谷,均有头目。也说戎在殷时,戎或西戎是中原人对西北各族的泛称之一,也是古代中国西北戎族的总称,西北戎族有织皮、昆仑、析支、渠搜、绵诸、绲戎、翟豸原、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原分布在黄河上游及甘肃西北部,后逐渐东迁。泾川当时分布的是西戎的义渠戎,义渠戎分布于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之北,今甘肃庆阳及泾川一带。春秋时,戎势力强大,自称为王,有城郭。因地近秦国,与秦时和时战。周赧王是周的最后一任帝王,他于公元前315年即位,公元前256年去位,在位长达六十年。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义渠为秦所并,秦在西北有陇西郡、北地郡、上郡,遗民有用以为姓的,如汉昭帝时的义渠安国。秦北地郡在义渠、义渠当时即是族名,也是地名,在今甘肃庆阳西南,西汉移治庆阳马岭,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辖境相当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东汉末地入羌胡。秦北地郡在庆阳治,泾川是北地郡南部的边陲,未有治所,开发不多,既无留下长城,也无长城之役,文物古迹显然很少。直到过了一百二十多年,汉武帝置安定郡,泾川才发达起来。

  刘邦做了西汉高皇帝,吕雉为后,刘邦第二妻薄氏生了儿子刘启,刘启生子名刘彻,刘彻便是知名度不亚于刘邦的汉武帝,他于 公元前141年1月即位,公元前87年2月去位,即位十七岁,去位 七十一岁,在位达五十五年。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他 即位二十七年之后,在四十四岁时分北地郡的一部,置安定郡、安 定县,安定郡、安定县便出现于史书《汉书》,距今二千一百零七年、了。安定郡辖二十一县,四万二千七百二十五户,十四万人口,郡治 在高平(今固原),泾川属安定、阴粲、爱得三县地。安定县故城在水 泉寺,阴柴县遗址在今窑店庙头,爰得县在县境东南部。安定郡隶 凉州刺史(今武威)部,有陇东的泾川灵台崇信镇原,陇西的会宁靖 远景泰,宁夏的东南部,陕西的长武县。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 111年),因羌族侵扰,迁安定郡于美阳(陕西武功),顺帝永建三年 (公元128年)迁回,移郡治于临泾。将乌氏县东迁(玉都太阳墩), 废安定、爰得二县。今泾川境分属临泾、乌氏、阴巢三县。灵帝末年 移阴紧于新丰,属京兆郡(今西安)。

  三国时,属魏。泾州分属安定郡的临泾、乌氏二县,西晋因之。 东晋十六国时,安定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及夏所占据。前 秦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安定县为雍州治所。南北朝时,安定 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所有。北魏太武帝于神寓二年(公元429 年)置泾州,安定郡治安定县,郡辖五县,安定、临泾、朝那、乌氏、石 堂。今泾川属安定乌氏二县地。北周将泾州州治移于安定县。这 就是说,自东汉孝安皇帝刘祜王朝至北魏拓跋焘太武皇帝(公元 424年)统一北方,这三百一十三年内,只有安定郡,而无安定县, 其地划归临泾、乌氏、阴紧等县,仍属安定郡,郡治在临泾(今镇 原)。北魏太武帝神襄二年(公元429年)治泾州,恢复了安定县,并 是郡州治所在地。从此,安定县逐渐成为郡、州的军事政治中心。泾 州辖六郡十七县,但比西汉安定小得多,包括今平凉地区全部、宁 夏固原、泾源二县及陕西长武、彬县、永寿等县。安定郡辖五县,即安定、临泾、朝那、乌氏、石堂。今泾川属安定、乌氏二县。

  隋初仍为泾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为郡,泾州改为安定郡,郡治泾川。郡统七县,即鹑觚(长武)、安定、阴柴、朝那、良原、临泾、华亭。泾川地属安定县。

  唐朝初年,泾州辖安定等六县,朝廷着手整顿南北朝以来混乱的行政区制,确立州县两级行政区制,各州县按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物产划分等级,州分七等,县分八等。泾州当时列为上等州即五等州,安定县列上等县即六等县。唐武德元年,改安定郡为泾州,州治安定县,州统五县:安定、灵台、临泾、良原、潘原。今泾川属安定县。唐贞观初年,李世民任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按山川地理形势分全国为十道。开元年间(公元713年),李隆基任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又增设五道,全国共十五道,道成为州、县以上的大行政区,泾州属关内道。

  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因“安史之乱”,改安定郡为保定郡,安定县为保定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保定郡为泾州。

  唐朝中期,各地用兵频繁,战事增多,刺史管军事,全国要冲六郡都设节度使,这只是管几州或几十州的官衔,而没有按其管辖的范围划行政区。如泾原节度使管泾州、原州(今固原地区等)、渭州(今陇西、定西、陇南大部)、武州(今武都)四州,这四州并非一级行政区,泾原节度使府设在安定县,历时甚久,足见泾川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位。

  五代后梁时,泾州属歧,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属后唐,建置仍为泾州,州治保定县,今泾川属保定县。

  宋设州无郡,全国分二十四路,路下为府、州、军、监。州乃基本行政区,州以下设县,府是重要的州,如东京州为开封府。军在五代时为军区,宋沿用,与州平级,下辖数县。监是有矿冶的地区,也兼管县,与州平级。宋时泾州仍是,州治保0罗、。释彰,0军节度凄。戈

  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彰义军为彰化军节度使,初辖三县,保定、灵台、良原。咸平四年(公元1002年)升长武镇为县,咸平五年又降为长武寨。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复升为长武县,属泾州,今泾川属保定、长武二县地。

  南宋时,泾州属庆原路庆阳府,北方由少数民族管理,陕、甘曾为西夏所领。金世宗完彦雍夺取保定后,于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保定县为泾川县,泾川县名始见于史,即《金史》。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迁泾州州治于长武,不久又迂回泾川,今泾川属泾川、长武二县地。

  元初,泾州属陕西省平凉府,割邰州,隶都元帅府,立总司,后属巩昌总帅府、平凉府,属陕西省,州直接由省管辖。至元七年,将灵台县并入泾川县,至元十一年,复置灵台县,将长武县并入泾川县,泾州仍辖泾川、灵台二县。

  公元1222年,元国王、元帅木华犁军攻占乾、泾、邰、原四州后,入元版图。

  明仍为泾州,属陕西省平凉府。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移县城于皇甫店古安定驿处(今县城址),这之前至汉置安定县,县城一直在今城关水泉寺。泾州所在地的泾川县建置撤销,由知州直理泾川县事,州县合一,泾川成为泾州,但还辖灵台县。

  清仍为泾州,属陕西省。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建甘肃行省后,泾川改属甘肃行省,一直到今天为甘肃省辖。

  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升泾州为直隶州,州县合一,辖灵台、崇信、镇原。泾州为直隶州(分为要、冲、疲、难,隶平庆固化道),因清分州为两种,■为散州,由府管辖;一为直隶州,直接由省管辖。清代又把全国州县分为冲、繁、疲、难四类,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州、县官吏。道,是清代中后期置于府、州之上的省派出机构。当时,泾州为要,崇信为繁,灵台为疲,镇原为难,这是指泾州与三县的州官县官的政绩能力而言。

  民国元年九月(公元1912年)废清朝建置,改泾州县,后废泾州置泾县,因与安徽泾县重名,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四月改泾县为泾川县,沿用至今。泾川隶属甘肃省泾原道。民国二十四年以道改区,泾川属第三专员公署(西峰专署)。县以下建置,仍沿袭清朝的里甲制。

  1949年,泾川属甘肃省平凉专员公署,后为平凉地区行政公署,全区由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平凉、庄浪、静宁七县市组成。

  1958年10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灵台县并入泾川I县;同年12月7日,崇信县并入泾川I县,泾灵崇三县共为泾川县,泾川乃陇东大县之一。1962年1月1日,撤销泾川大县,恢复灵台、崇信县置,即日三县分别办公。现在,泾川I共有城关、玉都二镇,王村、党原、合道、丰台、荔堡、红河、泾明、罗汉洞、讷丰、太平、黑河、梁河、黄家铺、高平、飞云、窑店十六乡。此时,泾JIl与陕西长武,甘肃宁县、镇原、平凉、崇信、灵台县毗邻,总面积一千四百八十六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7.6至107.45。,北纬35.11至35.3l。之间。海拔 950~1300米。全县三十万人,农业人口二十九万,除回、藏、彝、满、土家等少数民族一千多人外,其余均是汉族。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