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泾川回山:西王母圣地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泾川县城西1里,泾讷两河交汇之处,坐落着一座美丽而神奇的山,原名“回中山”,简称回山,俗称王母宫山。“回”是西王母的别称,回山的含义,就是西王母之山。回山为历代拜谒西王母的圣地。直到如今,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五月端阳、七月十八,人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拜谒西王母。

   从县城仰观回山,真像一座美丽的金字塔。它背负天池源,东临夸父峰,左伴阮共城,右依高峰寺。山边处,泾讷滔滔,顺天梯登临山顶,回山如拔地而起,给人一种旷古悠远的感觉。古人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回山虽无泰山之高大,华山之险峻,但形貌独特,历史悠久,历代吟咏回山的诗中又常常把回山称之为“悬圃”、“悬都”。

   山顶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约前107),距今已有2 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为保护西王母这份珍贵文化遗产,有关专家对大量的古籍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并多方筹集资金,对回山王母宫进行了修缮与扩建。一期工程西王母大殿屹立山巅,两座配殿俯视泾讷二水,天门三座环绕回中山腰,天梯纵卧天柱之间。二期工程东王公大殿、三清殿陆续动工。现在所建的西王母大殿是根据清光绪年间(1881)所著《共成善果》一书中记载的位置和图式设计的。这座殿是回山王母宫的主殿,中间一尊4.6米高的神像就是人们敬仰的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这尊神像是根据《汉武帝内传》记载的30多岁、容颜盖世、雍容华贵的神灵形象,也是今天人们心目中慈容善面的西王母形象而塑造的。左边3.2米高的武像是白虎侍者,是西王母的卫士,也是坐骑,是西王母古部族的崇拜图腾。右边是青鸟侍者,通高也是3.2米。《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侍奉西王母的侍者,是三只怪异的神鸟,一名大鶖 ,一名少鶖 ,一名青鸟,这里只塑一尊作为代表。西王母掌有“不死之草”和“长寿桃”(也称“蟠桃”),青鸟侍者所奉之物正是“蟠桃”。 大殿南北两幅壁画分别描述西王母助黄帝战蚩尤,西王母献玉环、玉玦、分疆而治,后羿射日,西王母会见周穆王和汉武帝的六段故事。大殿内大红金柱上的楹联是对西王母文化从哲学角度和历史角度的概括:“一元初演乾坤有道归动静,二气复生万物造化从阴阳。”表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宇宙万物乃至人类自身的基本认识。

   到山脚下的回屋里,就能看见山崖上存留着“回中降西王母处”几个大字。字下面是一幅巨大的摩崖浮雕壁画,壁画的内容是根据《山海经》记载雕刻的西王母远古时期的形象:“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研究认为这是西王母古代部族的图腾。旁有三青鸟侍奉。壁画的一边绘八骏昂首而来,王母迎接穆王的来访;另一边绘王母正在接受汉武帝的来访。回屋即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神异经》中记载,世有回屋,内有大鸟名希有,一翼遮东华,一翼遮西华,西王母、东王公每年在鸟背相会一次。在道教中,西王母和东王公是各掌半边天理的尊神,在神话中,她是长生不老的化身,掌有3 000年开花结果的蟠桃。

   回山脚下“泾川珍藏三碑石”内有珍贵的三通石碑。其中一通为宋开宝年间重修回山王母宫留下的歌颂王母业绩的碑石,高约2.52米,宽0.86米,这通碑石正文为篆书,记载有关泾川西王母的传说和当时重修王母宫的情况。文字清秀,书法古朴,为宋代学士陶谷撰文,上官宓书丹。这通碑石还记载有关于西王母祭祀与考证的内容,是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碑文中详细记载了中国人对西王母祭奠由来以及泾川回山是西王母的祖庙遗存地的考证。在“泾川珍藏三碑石”前面,有一座碑廊收藏了泾川城内的26块石碑,多数为明代遗存,其中有一块泾川八景诗卧碑,碑文刻写了泾川八大景,有:宫山晓钟、瑶池夜月、讷干晚渡、泾水秋风、共池涌碧、百泉漱浴、高峰春玉、古柏垂青。其中,最为人们关注的是“瑶池夜月”,相传西周时穆王曾驾八骏来到泾川在瑶池会见了西王母,王母盛情款待了这位东方的君主,并且让他品尝了美酒、蟠桃,欣赏了西王母的仙家音乐。正因为瑶池有这样美好的传说,后人都想在这里拜谒王母,至今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故事:“西王母夜宴”。

   西王母不仅是一位神话人物。其实,西王母古部族距今已有5 000多年,在三皇五帝时代之前,西王母古国是中国“四荒”,即四个古国之一,西王母部族的图腾崇拜是虎,她比崇拜龙的黄帝的历史早得多。据专家研究认为,被赋予了浓厚神话色彩的西王母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在我国很多古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故事绵绵不绝,从《山海经》到《汉书》、《明史》等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西王母在民间又被称为“王母娘娘”,是一位拥有至高权力、雍容华贵的女神。学者们认为,事实上,被无数神话光环笼罩的西王母并非天仙,而是青海湖以西游牧部落的女酋长。经实地考察发现,距今3 000~5 000多年前,存在过一个牧业国度———西王母国,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相夹的广阔地带,青海湖环湖草原、柴达木盆地是其最为富庶的中心区域。据考证,西王母古国当时的“国都”就在青海湖西畔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一带。西王母既是一个古老部落国家的称号,又是古国女王的尊号,代代相传。古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漫漫尘烟里,然而仍为后人留下了它曾经存在的蛛丝马迹。天峻县西南20公里处,一座独立的小山西侧有一口深十几米的山洞。据学者考证,这是5 000多年前西王母古国女首领的居所,已命名为“西王母石室”。石室内有千姿百态的岩画和过往僧道题写的经文、绘画。石室对面曾建有西王母寺,已经坍塌为平地。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土了有“长乐未央”、“常乐万亿”铭文的汉瓦当等珍贵文物,说明西王母寺当属汉代所建,从而证明早在汉代人们已公认此石室与西王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西王母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同时也是图腾崇拜时代。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发掘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的五女牵手舞蹈彩陶盆,女的形象是虎齿豹尾,正是西王母时代图腾的标志。据碳14测定,其年代在5 000年前,与西王母时代吻合。现存古籍证明,两晋到明清乃至民国,青海草原地区、昆仑山南北有大量的女王部落存在,苏毗部落是最有名的一个。

   由此可见,西王母从古代的一位部落女首领,演化为一尊女神,并成为华夏文明中的一个图腾,无疑是华夏文明不断融合的结果。尤其自汉武帝刘彻在回山为拜谒西王母而筑通“回中道”后,泾川便成为东西文化经济交流的必经之路。西王母和黄帝、炎帝、伏羲等祖先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统一的象征,成了一种血肉相连的缘分,牵动着海外赤子的心。西王母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丰富内容,给泾川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是泾川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