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泾河文脉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 点击数:

  泾河比成语“泾渭分明”的诞生,要早得多。世界博大,河流繁茂,要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每一条河水的名字、处地,似乎不太现实。倒是“泾渭分明”四个汉字,使黄河中游的两大支流,闻名中外了。并且,人们在目光巡视里,添增了几分好奇,又有了几分猜测:原来,泾河和渭河不是一个样子。或者说唐前后差异非常大。

  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唐以后人的眼睛和判断。渭河泾河,哪一个相对清明,哪一个又较浑浊,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渭河流经处沙石居多,泾河流经处黄土泛滥。两者地质结构不同。问题是,这种差异,原本没有比较。渭河自西而东,从天水走向秦川;泾河居北而南,由六盘山奔腾秦川。南辕北辙,注定了无论有多少支流末流末末流以至潺潺小溪,泾渭河一概不可能见面,哪一条河流混浊,哪一条河流清澈,彼此也不知晓。倒是,到了潼关近处,泾渭联袂着去投奔黄河,无论如何,要合二为一。在这一瞬,泾渭分明的状貌就显示了。大诗人杜甫的《秋雨叹》就这样扯天扯地歌咏道:“浊泾清渭何当分”。

  泾河与渭河浑濛清冽的情状,在很多情况下,非人力所能改变。只是现在,泾渭似乎没有各自的特色了。2007年春节,我在西安专门去看泾渭交合的壮观。只见那苍茫一水,从初时遇面的一刻起,就是一个浑态,毫无古人见识的那种感觉。我小时候,母亲不能解释达溪河——泾河的一个支流——冬末春深十分浑稠的样子,就说那是刘秀踏水而致。多年以后,我方知母亲这话源于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那传说说东汉开国之君刘秀曾经落难,追兵紧追不舍,危急中,刘秀心生一计,涉泾河而上,直至千沟万壑间的达溪河。由于刘秀系真龙天子,上苍感念他的悲愤,很快就让泾河水色变化,以绝贼兵跟踪。渭河似乎没有类似传说。但现在因何而褐黄了?

  泾河流遍陇东。泾河是陇东的生命河。如今,只要在陇东任何一个地方行走,都能看到绕围了一脉水,哪怕细小的一束、一股,都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1920年,华池县赵家岔,在尚不足一条牧羊人鞭杆粗的沟水旁,出土了两件石片。考证表明,其中黑色石英岩打制的石核,属于旧石器时代,从时间上推断,该石片,大约是距今20万年前人类使用的劳动工具。这是我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发现。泾河流域系中华民族最早的栖息繁衍地之一,再也没有什么人怀疑了。当然,泾河流动的文明和辉煌,这才开了个好头。沿逶迤的堤岸,无数聪明的人类,无数英雄的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也迈开大步向我们匆匆走来。就有黄帝,周文王,周武王,秦皇,汉武,隋炀帝,踩踏着泾河滚滚波浪而来;就有傅介子、甘廷寿、梁统、皇甫规、牛僧孺、李彦仙、曲端、赵时春沐浴着泾河潮润空气而来;就有皇甫枝、李梦阳等文学名士沿着泾河滩涂春风得意而来。当然,也有神采奕奕走来的外乡人狄仁杰、范仲淹、滕子京。奇怪得很,中国文学巨浪滔天,黄河长江以其丰厚情怀,吞吐万千文化气象,但传奇小说,特别是志怪小说,一个时期最繁荣处,不是别个地方,却是泾河流域,以泾源、泾川、灵台三地最为出名,皇甫谧、皇甫枚、牛僧孺、牛峤,系最具实力的创作者。

  泾河的这种不一般,大约与其不平常的神韵气质有关吧。我始终为泾河的两个地段而生发情愫。我感叹泾河,一处在六盘山上。有一年盛夏,我于六盘山主峰的山缝里踏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足迹,无意中,看到了一股桶状清流,缘泾源县一个高山之巅下来。许多年以后,我从别人那里,才知道那实际上是泾河的一个源头。

  我感念泾河的另一处,在如今的庆城县。城下,北来的马莲河——泾河的另一个重要源流。如今,河床已被累年流水切割成阔绰的深壕,两边则高崖耸立。马莲河滚滚而来,高高的样子,浑浊里翻卷着浪花,这一面一转,又返身到那一面去,不一会,又走到这一面来,就活像陇东民间正月里耍弄于村落的巨龙,头伏头起,尾伸尾缩,腰弯腰弓,真是千变万化。吼声,就直扑耳畔,从最初的目视里,就像惊雷,轰轰隆隆,响响着去了。我坚信,此番惊心动魄,靡丽绚烂,盛唐强汉也有过,周祖庆阳农耕时代亦出现过。泾河不厌其烦地把风景呈现,将风韵展现,大约是让我们这些享受先祖诸多文明的后来者,由此而经常推想,在遥远的古代,陇东人的生活,是多么新鲜,多么绵密。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