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民俗风情 >> 正文内容

走脚把 — 陇东民俗风情

2009年12月17日 来源: 点击数:

    正月里,满街可见长长的高跷大军,那只是出台的角色,如一个成功的体育明星后面,有无数未成功却苦练了几十载的体育苗子一样。能上街的踩高跷,上不了街的也踩高跷,成了陇人风光的最佳方式,人人告诉你,可以在高处看人生,欣赏平时欣赏不到的人生风景,个子一下子高于两人,但见人人矮了下去。而乡下人要引人注目,要出人头地,要超凡脱俗,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式与机会,就是正月踩高跷,最早的术语叫走脚把,在脚上绑了把柄行走之意。

    在陇东,农人谁家无一把高跷?槐木、楸木等上等好木料做了,总是爷辈的爷辈们亲手置的,遗传下来,一直在角角窑里落满尘土放着,腊月里,被小子们拿出来,爬上墙头,用麻片绑扎结实,猛一出力,呼地就迈开了步子,有一夜之间身高六尺之感,有天地人众一下子矮了六尺之感。一旦站起来,就要迈出步子,不迈就要裁倒,第一步迈了还觉摇摆,跨度太大,第二步更摆得厉害,便是无人管你了,因为你比人高,谁也帮不了你的忙,只好找墙按着,找树作伴,靠着崖一步一步走,自如了,便向平坦处大步走去。

    有的刚一站起,就能大步大步地走,能平衡自己,能从容地上坡下坡转弯,能走过打麦场、平路、麦地、公路。而大部分则在打麦场上互相携手,转着圈走,走了一天既昏且惊,旁边有人用双拐扶着,老者大喊着:没出息,窝囊!谁肯落此名!一鼓劲,很快又好了。有的走了半月十天,就是离不了扶杖,一离就跌倒,眼看跌倒,有人扶住,终了还是栽了一个大跟头,摔得鼻青脸肿。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到出阵。出阵那天,如晕车晕船一样,也晕满街的人,在人多中偏偏爬下,街上人伸手扶起不至受伤。

    有的胆大如豹,功夫极深,腊月里绑起,走完年关。正月初三又绑起挨家挨户顺墙走过去,墙头上忽地伸出人头,怪叫一声,院里有人吓得大叫,有人笑得前仰后合。他或者从窗子里看见了什么秘密,一直走。嫌平坦路走起来乏味,向无际的麦田平原走去,扑踏扑踏,地很松软,高跷陷下去拔不出来的极多,但他可以拔出来,走遍村子的大部分地块,偏偏有瞎瞎窝陷了下去,再也拔不出来,扭伤脚腕,肿得红亮,一个正月里拐着腿看热闹,人却是乐呵呵的。

    人人长高了,人人春风得意,踩高跷目的就是这一点。农闲淡季,闲暇无事的调皮小子悄悄拿出高跷,绑起来,沿着土崖面走,一个一个掏崖上的雀窝,把雀蛋收个干净,煮一锅雀蛋吃了。有的沿树摘果,有的扶墙伸手摘胡芦,摘黄瓜,这是他们业余文化娱乐的最过瘾方式。

    正月要进街镇,进县城,从百位高跷中挑出十个,这才是英雄,人人羡慕,人人敬佩,如批准入伍,如创造了奇迹,那个神气劲啊!最贵重的莽袍穿了,大刀掂了,官帽戴了,人人前护后拥,尤以帝王将相为骄傲,扮丑角的也沾沾自喜。女高跷们则懂得人人站在她之下,看她扮的角色是小,看她的曲线五官出众是大,引得人人魂来神往。谁家的高跷队伍长,谁家人的素质强,谁家的高跷技艺多,谁家的人灵,谁家的女子高跷多,谁家的文化发达,这已成了统一标准。于是,陇东走高跷,不仅仅是正月闹春的需要,而在于这之前之后的两个月内,人人参与学习,人人登高赏景,俯视人生,人人站在高处起步,一年内的困难也就能迈过去。而最寻常的平民百姓,一下子成了巨人,在正月里饱尝尽伟大感。这是千百年前古人就懂得的奥妙。

    其实,踩高跷者全是农民,因为常年累月在黄土地上,埋头躬身太久,无名太久,今天一下子站起来,比常人高出一人高,让他来俯视人间的芸芸众生,让大官们县长们来仰视创造历史养育时代的人民大众的杰出代表。他们又装扮成帝王相将,让世间所有的人来仰视仰视。是否这样?在一年之首的几天内,人间角色整个来了颠倒,高贵者反而像敬神一样追着他们敬着他们这些最卑微者,求他们给予一年的平安吉利。其实,人世间的平安如意永远由人民主宰着,只是过年时人人不愿说破,过年时才真正显出尊卑贵贱的本来关系,以踩高跷的形式。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