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随笔记事 >> 正文内容

赤胆忠魂 浩气长存--追记泾川籍革命烈士李文轩同志

2023年10月01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半仙传道效张良  铲除剥削为民忙

笃信马列主义真  愿我国民主实现

为中华山河红遍  儿宁愿死骨堆山

我二弟代子行孝  你三孙继儿成功

季致车 诀别 民国三十八年七月于兰州

这首慷慨激昂充满共产党人豪情壮志的诗,是一九四九年九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陇东武工队宣传干事李文轩同志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前,留下的绝笔。

李文轩,名李蔚,字文轩,乳名惠学,化名季致车、张玉成,排行六,公元1908年5月 18 日,出生于泾川县党原镇李家村东坳社。

李文轩其父李永青早年追随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革新派人士,当时为泾川县党原乡第二高等小学校长,李文轩自幼受父亲熏陶,高小毕业后,便求索救国救民之道,追求革命真理。1931年,李文轩投笔从戎,在冯玉祥领导的国民联军第三旅于泾川举办的军事干校培训班毕业后,任该军十三师排长。1932年因混战而解甲回乡,1933年任王村小学教员,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中国青年》《向导》等马列主义的红色书刊,在革命真理的熏陶、影响下,他向往革命、支持革命。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在军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长征途经泾川,与长期盘踞泾川的国民党马鸿宾部队在王村四坡、掌曲村汭河湾展开了敌众我寡的遭遇战,军政委吴焕先不幸壮烈牺牲。吴焕先为国为民身先士卒,英勇牺牲的精神,极大的激发了李文轩的革命豪情与壮志,他决心投身革命。1936年,李文轩利用王村乡联保主任的身份之便,巧释了被捕的2名失散红军战士,受到途经泾川的红军将领肖克的秘访,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泾川地区地下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早年时期的李文轩

李文轩在任晋西游击队宣传干事时,奔波于山西、陕西和甘肃的平凉、镇原、泾川、庆阳、西安等敌人控制区内,按照自己绘制的《五指原草图》设立了联络点。1941年李文轩为掩护地下工作人员,在平凉南河道开设了“协盛祥”脚骡店,秘密接送过往同志,输送武器弹药,为党在陕甘宁边区前沿和敌人封锁最严密的红白交叉区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该地区地下党负责人张可夫同志的赞赏,但终因频繁活动被敌查封。

1942年,为了方便工作,团结各界人士,经我党组织批准李文轩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团结地下盟员和民主进步人士为党工作,一心致力于革命事业。

同年,李文轩又和插入敌人心脏的伪平凉专署秘书的程海寰、保安司令任谦两位同志联系,他被安插在司令部稽查处工作,协助任谦同志,组织平凉暴动,却因叛徒告密而夭折,被敌人通缉,被迫转移。

自此后,李文轩化名张玉成,取道宝鸡与程海寰、金铸九、蒋骧南等同志相聚西安,以东举院巷66号和白鹭弯5号为联络点,借经商之名,与罗全壁、吴渊彦、王友仁、杨茂森等同志并肩战斗。期间,他为了便于传送情报,还在西安西大街“同福楼”做起了杂工。

1946年,当特务闯入程海寰住处实施抓捕时,为了掩护革命同志,李文轩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自称“我就是程海寰!”而被捕入狱。在狱中,李文轩虽然备受酷刑,但仍与敌人进行了坚强不屈、机智勇敢的斗争。狱中受到党组织的支持和教导,进一步提高了他革命的忠诚与自觉,视死如归。给其父捎回一封狱中诀别书:

半仙传道效张良  燕赵齐楚为民忙

朝野各党争不已  民穷财困心更伤

祝高堂双甲百寿  愿合家顺吉安康

儿宁愿民主实现  杀仇敌死骨堆山

我二弟代子行孝  你三孙继儿成功

玉成 致嘱  民国三五年

1947年,李文轩经过党组织的全力营救最终获释。出狱后,他接到“西北前进同盟”组织的任务,化名“季致车”返回原籍泾川,负责陇东分区武工队武装斗争工作,护送同志,运输武器弹药等。与泾川地下党特派员孙存弘及党员柴春荣、冯世熙,罗全壁等人既单线联系,又通力合作,多次往来延安。

为了壮大革命力量,扩大党的影响,李文轩曾编写《季致车在说话》等宣传革命的书籍,在家乡青年中广为流传。

1948年“西北前进同盟”组成川陕甘边区政府,建立了游击队,李文轩按照组织意图为迎接陇东地区解放,与平凉民盟负责人贺凤梧多次策划地方伪武装力量的哗变和起义。他与泾川县南门外复生昌号经理李子午和伪泾川县自卫队政工室主任李泮生取得联系,组织兵变。

1949年1月(民国38年),兰州桥门街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乔涛介绍兰州大学程万里等7名进步学生去延安,写信在泾川找李文轩护送。可不幸的是,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特务机关早已侦知此事,跟踪到华家岭地带将程万里等人逮捕,信件被查出。农历1月19日,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特务会同驻防的陆军82师在泾川县党原乡街道搜捕李文轩时,他预感难以脱身,但为了其他同志的安全,就将马鞭和眼镜托于他人回家报信。李文轩当街被捕,押解兰州,关押于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兰州大沙坪监狱。敌人轮番审讯,施尽酷刑,然而李文轩刚烈不屈,英勇斗争。

直到“八•二六”前夜,即兰州解放前夕,敌人82军(4月改师为军)向西北溃逃时,将政治要犯绑架随行至张掖。9月24日,惨无人道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张掖七里瓜房子贺家馆子将李文轩、吴渊彦、程万里、尚银海等30多人残酷绞杀、活埋。李文轩英勇就义,时年41岁。

据李文轩的三儿子,采访时82岁的李友敏(2023年2月辞世)回忆,当时,在兰州读书的大哥李友仁得知父亲被捕的噩耗后,毅然离校(他已经被特务监视),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得知国民党反动派挟持一批政治要犯逃串至张掖,解放军一路追赶,一路打听消息,可还是晚了一步,当赶到时,革命同志已被残忍杀害。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在一河滩地找到了父亲李文轩的遗体,在他身上只仅仅找到了一幅沾有血迹的白手绢。同时也找到了10多位父亲战友的遗体。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李文轩为革命烈士。1953年,在迁柩回乡安葬途经兰州、平凉时,都分别召开了追悼大会。

1990年9月24日,在李文轩革命烈士牺牲四十一周年祭日时,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泾川县人民政府又在烈士墓地树立了墓碑,其为革命捐躯献身的英雄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

民盟平凉原副主委段全福在悼词中写道:

宫山苍苍国土殇,泾水泱泱泪三江。

烈士英名垂百世,山高水长土也香。

李友仁为纪念其父李文轩就义37周年(1986年10月)而作:

陇原儿女多壮志,文轩烈士为先驱。

平生浩气终难泯,完成四化祭忠魂。

在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像李文轩一样的无数英雄前辈他们穿越没有峰火硝烟的战场,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向着胜利的光芒一往无前……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我们要铭记英雄的遗志初心,高举红色火炬,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杨树,甘肃泾川县广播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甘肃省作家协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民俗学会会员、平凉市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平凉市作协理事,平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政协泾川县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委员。被授予全省“优秀青年记者”、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高级摄影师,《平凉日报》记者,原泾川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泾川融媒编委会副主任,参与创办《今日泾川》报,出版作品集《飞云流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