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孙继民:《唐史弘泉墓志》“回山”“元帅康公”试释

2023年07月26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前些年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与甘肃省交界处出土唐代墓志一通,后辗转入藏灵武市文物保管所,志题为《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前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史府君墓志铭并序》。2009年,笔者前往灵武市参加会议时见到该志,了解到志石长宽各57厘米,厚约8厘米,文字共27行,满行32字,共800余字,感到志文内容丰富,史料 价值较高,值得专门研究,遂与灵武市文物保管所长刘宏安先生约定合写一文,刘先生负责提供志文照片。2010年,笔者作为三位作者之一参与了《新发现唐史弘泉墓志铭试释》一文的撰写,并发表于2011年出版的《唐史论丛》第十三辑上。该文对志文 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史弘泉与固原市郊隋唐史氏家族关系及其粟特人身份、墓志对昭义军新资料的反映、有关大中三年(849年)唐朝收复河湟故地和在当地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情况、关于史弘泉所任渭州刺史武州刺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志文还涉及到了史弘泉与泾州有关的活动,但当时笔者未加特别留意,故着墨不多。现在,笔者感到史弘泉墓志所涉泾州有关活动的资料对泾川地方的历史文化研究或可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因此特意拈出,以飨读者。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下文的展开,兹将墓志全文录下

1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前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史府君墓志铭并序

2前渭州军事判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奉礼郎万司南撰

3府君讳弘泉,字应天,其先河南人也。始得姓于周文帝。祖仙英,昭义军武锋军使,兼邯

4郸镇遏使。父行节,昭义马军都知兵马使、兼押衙、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公即中司

5之孟子也。公幼怀聪敏,长负志气,□□外学,淫溺弓毯,既蕴韬钤,兼资雄勇,乃抱志

6艺,入仕辕门。会昌祸□臣口危,拨乱中土,公举家归国。国赏忠贞,特

7勃授殿中侍御史,隶于□□□,职曰兵马使,旋充行营左右骁雄使,立功升右

职。会羌部

8凭凌,征师剪灭,公得用焉。坐筹砂垒,展効烽烟,居著深谋,出彰决胜,以功授

9检校国子祭酒。师还,从魔于回山,值元帅康公大展深谋,请复河湟

10故地,诏谐之,公乃从征于弹筝之西。公智略绝伦,果敢无敌,名高麾下,

11威峻军前,既统锐师,得申机变,拽长枪,驱短卒,出生入死,举无遗策,生擒莫

12记,斩首孰多,累功迁侍御史,职曰团使。倒戈未庸,公居其最,皇恩宠答,授

13安定典午。改隶于回山,竟以劳能,难掩休续,寻充司农右巡都知兵马使。逾月,转左巡。

14公韬谋之外,尤善劝农,激励慵愚,率成勤塗,川无废地,原绝荒榛,赡国之储,溢于仓宇。

15圣上忧边,求良二千石,公首膺是荐,假骑步都而闻。咸通三年,授渭州刺史。

16公早通官业,深达吏经,以勤恪为奉公之心,以贞廉为莅事之本。到郡,绥抚疲赢,除斥

17弊事。以威德而伏羌戎,以礼义而化聋俗,以廿若而训师徒。殊绩大彰,政闻

18天听,秩满归阙。朝廷议功,公居课最。七年,授御史中丞,拜武州刺史,理武之

19□,无易于渭。罢归,朝奖将加,欲委旄钺。鸣呼!修短前期,俄若霜露。乾

符元年六月

20廿三日寝疾,终于帝里,享七十二。夫人栗氏,先公十年而归。公手足四

21人,令嗣四人,长曰讽,历仕衙庭,位居右职,后公一岁而谢;仲曰谒,又曰谟,季曰

22诏,而杰者雄谟矣。皆奉公丧,号殒跄制,毁瘠,几不胜任,以乾符四年四月

23十四日归葬于□之北原乌氏乡,礼也。铭曰

24太阳明明,一死一生,修短之分,人莫能更。

25□之北原,南临大川,高崩巍峨,松柏连绵。

26白杨摇摇,悲风切切,今嗣蒿居,始建茔口。

27魂方有归,永安于此,流庆莫穷,保固诸子。

从志文可见,志主史弘泉,字应天,先祖“河南人也“,“始得姓于周文帝”,祖史仙英,官至昭义军武锋军使,兼邯郸镇遏使;父史行节,为昭义马军都知兵马使。史弘泉为史行节长子,]应生于贞元十九年(803年),从第5至9行说他“幼怀聪敏,长负志气,□口外学,濡溺弓球,既蕴韬钤,兼资雄易,乃抱志艺,入仕辕门”来看,应是早年习武,在昭义镇当兵入伍。他曾亲历会昌四年(844年)昭义军刘稹叛乱事件,并“举家归国”,“勃授殿中侍御史,隶于□□□,职曰兵马使,旋充行营左右骁雄使,立功升右职",似是任军职于关中京师西北的唐廷中央禁军所属军镇。此后,历经“征师剪灭”“羌部”之战,跟随"元帅康公”"从征于弹筝之西",咸通三年(862年)任渭州刺史,咸通七年(866年)任武州刺史,于乾符元年(874年)在“帝里”即长安辞世,乾符四年(877年)四月归葬于北原乌氏乡。

史弘泉与泾州有关的活动主要就是志文中9行至13行一段文字:"师还,从麾于回山,值元帅康公大展深谋,请复河湟故地,诏谐之,公乃从征于弹筝之西。公智略绝伦,果敢无敌,名高麾下,威峻军前,既统锐师,得申机变,拽长枪,驱短卒,出生入死,举无遗策,生擒莫记,斩首孰多,累功迁侍御史,职曰团使。倒戈未庸,公居其最,皇恩宠答,授安定典午。改隶于回山,竟以劳能,难掩休续,寻充司农右巡都知兵马使。”这段文字与唐代泾州有关的活动一是说志主先“从麾于回山”,后“授安定典午,改隶于回山”;二是"值元帅康公大展深谋,请复河湟故地,诏谐之"。下面先说元帅康公请复河湟故地事。

所谓“元帅康公",指的是泾州节度使康季荣。“请复河湟故地”,指的是收复被吐蕃占据的河西、陇右之地。“河”指黄河,“湟”指湟水,河湟本指湟水与黄河合流处一带地方,这里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被吐蕃趁机强占的河西、陇右之地。因为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时,唐朝廷为保卫两京,集中力量平叛,曾将河西、陇右等地唐军精兵大规模东调,因而造成了河西、陇右地区兵力空虚,吐蕃趁虚而入,陇右十数州相继陷于吐蕃。8世纪90年代吐蕃势力极盛时期,控制的区域西达葱岭,北至天山,东至今四川西部及甘肃陇山一带。至9世纪40年代,即唐宣宗大中年间,吐蕃进入衰亡期,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爆发,战争连年不绝,政权逐渐瓦解,这为唐朝收复失地提供了客观条件,康公“请复河湟故地”就是发生在这种背景之下。《资治通鉴》卷248大中三年(849年)二月条所载“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来降。以太仆卿陆耽为宣谕使,诏泾原、宁武、凤翔、邠宁、振武皆出兵应接”,六月条所载"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取原州及石门、驿藏、木峡、制胜、六盘、石峡六关",七月条所载“丁巳,灵武节度使朱叔明聚长乐州。甲子,邠宁节度使张君绪取萧关。甲戌,凤翔节度使李批取秦州”,就是康季荣等收复“河湟故地”的主要内容和其本人参与收复原州及六关等地基本情况。“从征于弹筝之西”,指的是志主跟随康季荣参加收复原州及原州七关时曾征战于“弹筝之西”。“弹筝”指弹筝峡,据《元和郡县图志》卷3关内道原州百泉县条记载,"泾水,源出县西南泾谷。……又南流经都卢山,山路之中,常如弹筝之声,故行旅因谓之弹筝峡。”《中国历史地图集》即将弹筝峡标注于今甘肃平凉西北至宁夏六盘山下之间的泾水上游河谷一线,原州七关即主要分布于弹筝峡以西地区。"公智略绝伦,果敢无敌,名高麾下,威峻军前,既统锐师,得申机变,拽长枪,驱短卒,出生入死,举无遗策,生擒莫记,斩首孰多",话说得笼统,但 表明史弘泉参加了收复原州七关之战,他也因而“累功迁侍御史,职曰团使”。“团使”当指团练使一职。由此可见,史弘泉墓志所述元帅康公请复河湟故地事指的是泾原节度使康季荣驻节泾州期间谋划和实施的一次大规模和成功的军事行动,墓志提供了一些传世典籍所不见的新史料。

下面再谈一下"回山”指称泾原节度使的问题。从志文可见,志主先“从麾于回山",后“授安定典午,改隶于回山"。所谓“授安定典午",是说史弘泉被授予泾州司马一职。安定指安定郡,是泾州的别称;典午是“司马”一语的隐语,安定典午即指泾州司马一职。"改隶于回山",当指史弘泉被朝廷授予泾州司马一职之后,又改隶于泾原节度使康季荣之下。所谓"回山",本应指泾州城西回山西王母宫所在(在今甘肃泾川城西约0.5公里处),位于泾、纳二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据《甘肃通志》卷5《山川》平凉泾州条云:"回中山,在州西北二里,上有王母宫,下临泾水,俗名宫山"。又《甘肃通志》卷22《古迹》平凉泾州条云“王母宫,在州西三里回中山,下临泾水。汉武帝时西王母乘五色云降,因立祠,后改为宫,宋陶榖有记。”而此处所称和9行“师还,从麾于回山,值元帅康公大展深谋”等语,暗示出泾原节度使康季荣的驻地在泾州城,也说明当时人是以“回山”来指称泾原节度使驻地泾州城的。不言而喻这里的“回山”与泾州城名异而实同,是泾州城的代称。

行文至此,有必要延伸讨论一下有关“回山”与“回中山”、“回中宫”的称谓关系问题。泾川当地学者一般认为回山即回中山,亦即秦汉时期的回中宫,但唐人对回山与回中宫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元和郡县图志》卷2凤翔府天兴县条称:

天兴县,次赤。郭下。本秦雍县,秦国都也。汉县,属右扶风。四面高曰雍。又四望不见四方,故谓之雍。秦回中宫在县西,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烧回中宫,候骑至雍,即此也。至德二年分置凤翔县,永泰元年废,仍改雍县为天兴县。

唐代的雍县天兴县在今陕西凤翔县境,《元和郡县图志》这里所说的秦汉时期的回中宫显然不指泾州的回山、回中山。《史记》卷110《匈奴列传》有“使高兵入烧回中宫”语,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称:“服?云回中在北地,武帝作宫,《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巡鸡头山,过回中,武帝元封四年通回中道。”司马贞引服?语,称回中在北地。北地是秦代所置郡名,唐代泾州、今泾川即在北地郡的辖区范围之内。是则司马贞倾向认为秦代的回中宫、汉代的回中道在唐代的泾州。但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则称:“《括地志》云秦回中宫岐州雍县西四十里,即匈奴所烧者也。”张守节据《括地志》认为秦代的回中宫在唐代的岐州雍县(即天兴县)西四十里,这与司马贞的认识大相径庭。由此也知《元和郡县志》所记本出于唐初的《括地志》一书。不过,同为唐人的颜师古也与司马贞一样,认为回中宫是在唐代的泾州。他在注《汉书》卷94《匈奴传》"使骑兵入烧回中宫"一语时即称:“回中地在安定,其中有宫也。”这里的安定指安定郡,即泾州的改称。此外,杜佑《通典》卷194《边防·北狄一》两次提及回中宫,均注称“今扶风郡界”,与张守节主张相同,认为回中宫在雍县(即天兴县)。

到了宋代,对于回中宫地望的认定仍然分为雍县(即天兴县)说与泾州说两派。持雍县(即天兴县)说的有乐史《太平寰宇记》(见卷30闆西道六鳳翔府天兴县条“秦回中宫在县西,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烧回中宫,候骑至雍。即此也。唐至徳二年分置鳳翔县,永泰元年废,乃改雍县为天兴县。”)、欧阳态《舆地广记》(见卷15 陕西秦鳳路上天兴县条:“秦回中宫在县西,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闘回中宫,骑至雍。即此。")和马端临《文献通考》(见卷340《四裔考·北狄》:"烧回中宫(今扶风郡界)。”)。持泾州说的有李涛《资治通鉴长编》(见卷139仁宗庆歷三年春正月条 引王尧臣语:"泾原安抚使王尧臣言:至陕西见鄜延、环庆路,其地皆险固而易以守,惟泾原则不然。自汉唐以来,为西北之冲。汉武时匈奴入冠,烧回中宫,唐则吐蕃、回纥再至便桥、渭水,皆由此路。如郭子仪、浑城,常宿重兵守之。今贼昊尽有匈奴、吐蕃故地,自叛命数年,凡由此三入寇。今朝廷置帅府于泾州,为控扼关陕之口,诚合事机。蓋自镇戎军至渭州,沿泾河大川直抵泾汾以来,略无险阻,虽有城寨,多居平地,贼径交属,难以扞防。”)、潘自牧《记纂渊海》(见卷25郡县部秦鳳路泾州郡“回中山在州西,上有王母宫,汉武帝求神仙于此。”)、徐天麟《西汉□要》(见卷65方域二:“回中宫,匈奴传回中地名在安定,其中有宫。”)和程大昌《雍録》,其中程大昌《雍録》卷3曾专列《回中宫》一目讨论雍县(即天兴县)说与泾州说的优劣孝文十四年匈奴入萧闆,至彭阳(宁州彭原县),使骑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雍县即是鳳翔府天兴县)、甘泉(云阳县)。武帝元封四年行幸雍,通回中道,遂北出萧闊。应劭曰:回中在安定高平,有险阻。师古曰:回中在安定。应说是也(在原州)。其中有宫。孟康曰:北地(宁州)有山险,武帝宫也。《黄图》曰:宫在浙(陇州)。《元和志》曰:秦回中宫在鳳翔府天兴县西。予总诸说而参以事理,则应、颜谓回中在安定者是也。安定在萧闊之南,雍县之西北,而甘泉之西南也。匈奴方入萧闆,未达安定,先遣骑兵深入至安定,即烧回中之宫,以张声势。汉候骑见之,急以分告两地,故汉之候骑至雍,亦至甘泉也。然则所烧之宫,既不在雍,亦不在甘泉也。若所烧之宫果在雍境,则雍县巳自被兵,岂止仅有觇报而巳耶?故予谓回中必在安定,应颜之说确也。其后武帝于幸雍后通回中道以出萧闆,则是史家着其自雍出闆路径次第焉耳。于是自雍而次安定,至安定而通回中,其有险碍则皆平之,如湮山堙谷,使可通行,是其所以为治也。则应氏谓回中有险有宫,其言皆可信也。若《元和志》谓宫为秦宫,则亦有理,若孟康谓为武帝之宫,则误矣。文帝时回中之宫巳为勾奴所烧,则岂武帝所营也哉?或者元封通道之后再即回中起宫,则不可知耳。浙在陇州,此一

役也。匈奴自萧闊入不自陇入也,垄坻在萧闆之南也。

总而言之,程大昌《雍録》倾向于接受应劭和颜师古的意见,认为秦汉时期的回中宫应在唐代的泾州,亦即认定泾州说为优。这应该说也是宋代学者的主流意见。

尽管唐代对回中宫的地望有不同的认识,但指称泾州为“回中”则是主流意见, 例如《全唐文》卷496权德舆《大唐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度支营田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右仆射使持节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南川郡王刘公纪功碑铭并序》有称:“明年迁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使度支营田等使泾州刺史,是拜居秦之北地,汉之回中,俗修武备,而尚气敢。”①《全唐文》卷756杜牧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御史大夫充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吏部尚书崔公行状》:“北出朔方、上郡、回中、陇间,践更往来,不虚一时。”《全唐文》卷771李商隐《为尚书濮阳公泾原让加兵部尚书表》:“臣某言:今月某日,中使某至,奉宣恩旨,加授臣某官,依前充四镇北庭行军兼泾原等州节度营田观察处置等使,散官勋赐如故,并赐臣官诰一通者。初谓风传,忽从日下,怔忪自失,休舞不能。臣某中谢(中略)才望京华,又分旄节。拥戎马于泾上,获田谷于回中。”《全唐诗》卷647胡曾《咏史诗·回中》:"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沈陇树秋。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以上所举“回中”的词例均指唐代的泾州所在,这也说明,唐人所谓的“回中”与《唐史弘泉墓志》所见的“回山”所指实同,均是唐代泾州的代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