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历史遗存>其它遗存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博物馆获赠郭志远先生岩彩画《泾川全图》

2023年06月29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2023年6月20日,家住兰州市七里河区的郭万仕先生将其父郭志远创作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幅岩彩画卷轴《泾川全图》交到了泾川县博物馆馆长陈景强手中。他说:“这幅画是我父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父亲一生倾情人民艺术和炽热故乡情怀的缩影,把它交到博物馆,我也就放心了”。

该卷轴为布质,画呈长方形横幅,总长3.04米、宽0.9米,其中画长2.3米、宽0.9米。以色彩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泾川县城全貌。西起水泉寺村、东至高峰寺山下的吴家水泉村。从画面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王母宫山建筑群及存有泾州古城墙的泾川县城内建筑布局、城市道路、泾汭交汇等内容。画尾落款为“一九六一年晚夏郭志远”,其后盖有小方形阴刻篆书“志远”印章。该画用中国传统矿物质颜料“岩彩”,采用中国传统鸟瞰式全景构图的方法绘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为研究当代泾川县城全貌及建筑布局的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郭志远,名永绪,甘肃泾川县玉都镇人,生于年1914年,卒于1982年,原泾川县文化馆干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中国甘肃版画家协会会员。

先生自幼酷爱美术,9岁自学描摹,因家境贫寒,未能入学拜师教授,每遇农闲时临摹画谱,勤学苦练。解放后,因其画技功底,加入县手工业联社,将玻璃画制作工艺引进当地,并形成产业,深受群众喜爱,晚年著有《怎样画玻璃画》,至今被徒工奉为范本。1957年岩彩画《崆峒山》参加西北第一次职工美展,获二等奖。

在1958年兴起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他主持在泾川北门外完成了两座户外大型雕塑;1960年初调入县文化馆从事专职美术工作,20余年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其中尤以版画见长,收获颇丰,先后有几十幅作品为《甘肃日报》、《甘肃文艺》、《陇苗》杂志、《甘肃农民报》、西北军事刊物《民兵建设》和平凉、泾川有关报刊杂志发表。几十幅作品先后在西北五省、区,甘肃省、平凉地区和泾川县的各级美展中展出,是我省著名的美术家。1965年陕甘宁三省区美术联展中,有《会前》《传家宝》等14幅版画作品以“郭志远专栏”的形式展出;1977年,在甘肃省美术回顾展中,版画展区有郭志远的《雪夜积肥》《喜送公粮》等20多幅作品同时展出;1981年《崆峒山》《感情》曾在甘肃省庆祝建党60周年版画展览会上展出,并在《甘肃日报》发表。

〖崆峒全景〗写真图

郭志远先生出自农家,对农村生活有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农村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景,清新活泼,乡土味浓郁,散发着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观众好评,被群众赞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郭志远除画作外,还参加了泾川县皮影戏改革活动,60年代初他制作的现代人物皮影造型,在平凉地区现代皮影戏会演中获人物造型设计一等奖,1965年带领泾川县皮影剧团代表平凉地区赴兰州参加调演,人物造型设计被评为一等奖,《文汇报》、《光明日报》、《甘肃日报》对此均发表评论,给予高度评价,甘肃《陇苗》杂志刊登了部分设计造型。

郭志远手绘皮影作品

郭志远为绘画艺术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留下了好多不朽的名作,去逝时倒在即将完成的作品《三娘教子》画幅旁,享年68岁。

1982年国庆,泾川县文化馆举办了“郭志远绘画遗作展”,观众留言:自学成才,堪为表率;艺术成就,万古不朽。1985年平凉地区群艺馆、博物馆举办了“郭志远美术作品回顾展”,反响巨大。2014年,在郭志远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泾川文化艺术界联合会、泾川县文化广电局联合为其举办了“纪念郭志远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其家属和与会代表一道回顾了郭老的艺术生涯。

《泾川全图》捐赠者郭万仕是郭志远之子,自幼受其父影响,先后受教于水天中、康殷、崔子范、钱绍武、胡明哲等先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甘肃省国画家学会会员,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国防科工委神剑文学艺术学会理事。曾任成都泰山书画研究会主席。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宣传工作,作品曾在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地区展出,部分获奖。多幅作品为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组织或个人所收藏,条目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也是一位贡献颇丰的中国三线建设文化学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