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历史遗存>古遗址 >> 正文内容

萧关道上的唐宋古城--长武城

2023年04月17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位置:甘肃省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

年代:隋、唐、宋、元

级别: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武城,修筑于箫关古道泾河南岸的台地上,扼守通往关中要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据《元和郡县志卷三》载:“长武城在县西五十里,隋开皇中筑,在泾河南岸。武徳元年废。大厯初,郭子仪置兵以备西戎。” 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而筑。

据《旧唐书·李怀光烈传》载:“李怀光:先是,怀光频岁率师城长武以处军士,城据原首,临泾水,俯瞰通道,吐蕃自是不敢南侵,为西边要防矣。” 《新唐书·李怀光列传》载:“德宗罢子仪副元帅,以所部兵分诸将,故怀光检校刑部尚书,为宁、庆、晋、绛、慈、隰等州节度使。引众城长武,据原首,临泾水,以扼吐蕃空道,自是不敢南侵。”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载:“(大历十二年)冬,十月,乙酉。吐蕃寇盐、夏州,又寇长武;郭子仪遣将拒却之。”以上史料均记载了长武城重建的准确时间,即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十月。时唐王朝刚刚平定安史之乱(755-763年),唐王朝内忧外患,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有回纥不断勒索,西有吐蕃侵扰。吐蕃借唐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部防务空虚,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吐蕃再次侵扰唐关中门户泾州,邰宁节度使郭子仪派将李怀光前往御敌,十月重修长武城。至此,长武城列为左神策军的八镇之一。常驻重兵并派都知兵马使镇守。《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先后担任长武城都知兵马使的有韩全义、高崇文、李怀光、高霞寓等。据《资治通鉴》载:“贞元十四年(798年)闰五月十一日,以神策行营节度使韩全义为夏州、绥州(今陕西绥德)、银州、宥州等州节度使。全义当时屯长武城,诏其帅兵赴镇。士卒因夏州乃碛卤之地,又属盛夏,不乐徙居。十二日,军乱,杀大将王栖岩,全义逾城逃走。都虞候高崇文诛首乱者,众然后定。朝廷遂以崇文为长武城都知兵马使。不降敕,令中使以口宣授之。史言德宗重口而不重笔,重宦官而不重诏命。”

元脱脱《宋史·地理志二》载:“长武。望。咸平四年,升长武镇为县。五年,省为砦,属保定县。大观二年,复以寨为县。”

清代《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四》对长武城的历史脉络有详细的记载:“长武城在县西北。唐大历初,郭子仪命李怀光筑长武城,据原首,临泾水,俯瞰通道,扼吐蕃南寇之路。七年,吐蕃入犯,浑破之于此。自是常屯兵以防秋。十二年,吐蕃寇长武,郭子仪遣将拒却之。贞元三年,吐蕃入长武城,又城故原州而屯之,因出神策军分屯近畿。此为长武镇。元和初,高崇文为长武城使,以城控扼要害,练卒五千,常如寇至。是也。五代时,为长武镇。宋初因之。咸平四年升为县,属泾州。五年,省为寨。景佑中,范仲淹奏遣宋良领蕃汉军马,往泾州长武寨把隘。大观二年,复置长武县。金因之。元并入泾州,仍为长武寨。宋白曰:长武镇近凤翔府麟游县界,西去泾洲四十里。《一统志》泾州东七十里有长武寨。今为县境。”

金代仍为长武县,金元光二年(1223年)泾州治所迁至长武城。元仍为长武县,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长武、泾川合并为泾川县,长武城废。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在宜禄(今长武县)置县时,袭用了长武之名,沿用至今。

长武城位居泾州古城东三十里泾河南岸的台地上,背山面水,坐南面北,古城东西面各有一条天然形成的深沟,形成天然屏障。北临泾河,南面为山坡丘陵地带,和飞云塬相连接。古城利用自然地形斩山筑城,扼守箫关古道之咽喉,东可抵长武城、高墌城,直达长安;西进泾州,通秦州、金城,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古城易守难攻。古城东、西、北三面临沟,斩山为壕,塬边夯筑城墙,南面修筑城墙,斩山修筑护城壕,截断于山体的链接。古城东西南北设四门,西、南门遗址清晰尚存,北、东门遗址难以寻找准确位置。南城墙为古城最窄处,东西向夯土城墙300米,墙体、护城壕保存基本完整。东城墙因农民在城墙基址上建房,挖窑洞居住损毁殆尽,仅可见城墙基址和斩山痕迹清晰可见。北墙,西北段残存部分墙体,东北段,塬边坍塌,加之农民耕种和修建窑洞、房舍,不存。西墙,墙体基本完整,临沟壑处斩山为墙。古城内建筑荡然无存,近年来,农民耕种过程中,时有汉唐、宋代文物出土,在古城东墙基址发现覆莲柱础石一个,疑为古城内寺院建筑遗存。

西城墙位置险要,充分利用地形,自然山体斩山为墙与人工夯筑墙体完美的结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