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百里石窟长廊及其它佛教遗存!

2021年04月15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一、百里石窟长廊

平凉境内的佛教石窟,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1923年,当时由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派遣的中国考察团到平凉进行考察。1925年, 考察团又对泾川王母宫、罗汉洞石窟、王家沟(南石窟寺)石窟进行了第二次考察。不久将考察结果公诸于世,才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美国学者霍勒斯及H.F.杰恩认为,这三个遗址“靠近通往中国西部和土耳其斯坦的主要干线”,“所以,石窟寺院的维修和保护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当时东来西往朝拜者的施舍”。他还说:“罗汉洞在当时曾是一处很有名气的佛教活动中心。即使现在尽管沿这条公路从泾州到罗汉洞需几个小时,但僧侣接踵而来的盛况和悬崖下面建造的若干居室都暗示出,它仍然是邻近地区的重要礼拜场所。”

平凉境内,丝绸之路的主干线是沿泾河。从陕西彬县起,经泾川、平凉、固原、 永靖过黄河至兰州到河西走廊,就是我们常说的“回中道”。丝路进入平凉后从长庆桥开始,沿泾河两岸,凡有条件开凿石窟的地方都开了窟。据泾川县杜裕民、王秀成等同志调查,从长庆桥至王母宫近百里的河岸上,共有大小窟龛512个, 其中蒋家桥头的僧房窟或禅窟有60多个。寺名可考者,有泾明太山寺石窟,有2窟,有造像,洞外有线刻壁画,时代为唐、宋,周围零散窟龛42个;罗汉洞石窟,从千佛嘴至韩家沟,东西长4公里,有洞窟200多个,有佛像20余尊,有壁画、影塑,时代为北魏、宋、明、清;丈八寺,有窟龛17个,有佛、菩萨造像3尊,时代为北魏;南石窟寺,窟龛100余个,造像数十尊,时代为北魏,主窟系为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510年)奚康生建造;王母宫石窟,为中心柱窟,造像百余尊,有浮雕壁画,时代为北魏孝文帝太和(477年-485 年) 晚期另一条支路由陕西陇县入华亭, 翻关山过庄浪, 到秦安、天水,去兰州,再到河西走廊。这条路上的华亭县有莲花台上、下寺,窟龛十多个,有残余造像和碑刻多通, 时代为明清;石拱寺石窟,窟龛14个,各类造像百余尊,时代为北魏晚期至隋唐。庄浪云崖寺石窟群有云崖寺:窟龛19个,各类造像92尊;红崖寺,窟龛14个,各类造像50余尊,壁画16平方米;西寺,窟龛7个;朱林寺,窟龛5个,造像5尊,有残留壁画;乔阳寺,窟龛3个;金瓦寺,窟龛4个;佛沟,窟龛5个,浮雕大佛3尊;大寺,窟龛12个,造像2尊,壁画约30平方米;殿湾,窟龛5个;三教洞,窟龛1个,造像3尊,浮雕壁画约12平方平凉在古代交通史和军事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北魏时期,朝廷很重视对泾州的经营。北魏神三年(430年)置泾州。泾州刺史多由狄子玉、张鸾旗、 高绰、奚康生、元佑、陆希道等权臣来担任。这些权臣中不少人笃信佛法,如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年)华州刺史安定王元燮、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年)泾州刺史齐郡王元佑,都在洛阳龙门古阳洞中开龛造像。平西将军、安武县开国男、泾华二州刺史奚康生,于永平二年(509年)开凿北石窟,永平三年(510年)开凿南石窟。两处窟型造像几乎相同,高大雄伟,耗资巨大。泾州和北魏皇室关系十分密切。宣武帝的灵皇后胡充华就是泾州临泾人,她是孝明帝的生母,临朝执政多年,曾耗费巨资在洛阳永宁寺建造佛塔,“僧尼士女赴者数万人”。她还派宋云、惠生去西域求法。灵太后的生父胡国珍为光禄大夫,加侍中,封安定郡公,后迁司徒公“参咨大务”,亦“雅敬佛法”。灵太后之母皇甫氏,其家族在泾州拥有极大的势力。泾州的胡氏、皇甫氏都是大姓,在一定程度上把持着地方吏治。建造石窟在当时被视为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陇东石窟如此稠密,与这些权势人物的重视是密切相关的。从石窟营造史上看,陇东石窟是继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和云冈之后兴起的, 艺术风格受云冈的影响较大。而平凉石窟寺数量之多、窟群之大、造像时间跨度之长,则是罕见的。

平凉是研究丝路文化、佛教文化和石刻造像艺术的宝库。早在20世纪20年代,境内石窟就引起多方关注。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平凉境内已进行了多次文物普查,1980年曾印行过《平凉文物》,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境内石窟存在的情况。1987年,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宝玺先生的《陇东石窟》出版,以大量的图片和翔实的考释再现了石窟的类型、特征及其价值。此后,对平凉石窟的研究日渐深入,成果日显,泾川的百里石窟长廊和云崖寺石窟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其间,秦明智、程晓钟、祝世林、张怀群诸先生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石刻造像、重要寺院和其他遗物

佛教文化的载体,除了众多的石窟以外,大量的寺院、石刻造像、金铜造像和其他质料的造像广布各地,散存民间,构成了另一个佛国世界。这些寺院和造像同样是为满足信众礼拜而建造的。平凉境内散存于民间的石刻造像的数量无法估计。从全市馆藏和有记载的百余件作品来看,绝大多数体型较小、制作精美、纯真可爱,主要流传于民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