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州儒家遗产史》 >> 正文内容

北魏泾州先贤抱嶷

2019年07月21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北魏泾州先贤抱嶷 

抱嶷,本姓杞,字道德,安定郡石唐(今甘肃泾川县)人,居于直谷。

其先姓杞人,汉灵帝时,杞匡为安定太守。董卓时,惧诛易氏,即家焉。无得而知也。

幼时,陇东人张乾王反,家染其逆。及乾王败,父睹生逃免。嶷独与母没入内宫,受刑,遂为宦人。小心缜密,累迁中常侍、中曹侍御尚书,赐爵安定公。

自总纳言,职当机近,诸所奏议,必致抗直。孝文、文明太后嘉之,以为殿中侍御尚书。太后既宠之,乃征其父睹生,拜太中大夫。将还,见于皇信堂,孝文执手曰:“老人归途,几日可达?好慎行路!”其见幸如此。睹生卒,赠秦州刺史,谥号曰靖。赐黄金八十斤,缯彩及绢八百疋,以供丧用。并别使劳尉。加嶷大长秋卿。

嶷老疾,乞外禄,乃出为泾州刺史,特加右光禄大夫。将之州,孝文饯于西郊乐阳殿,以御白羽扇赐之。十九年,以刺史从驾南征,以老旧,每见劳问,数道称嶷之正直。命乘马出入行禁之间,与司徒冯诞同例。军回,还州。自以故老前官,为政多守往法,不能遵用新制。侮慢土族,简于礼接。天性酷薄,虽弟侄甥婿,略无存润。卒于泾州。在他任上,主持开凿了泾州化政寺石窟。

“北宋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在其《金石录·卷三》中记载:“第三百八十八,后魏化政寺石窟铭,杞嶷造,文帝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十二月。”在《金石录·卷二十一》中,赵明诚稍加考证后指出:“右《后魏化政寺石窟铭》,《北史》及《魏书》有《宦者抱嶷传》,云嶷终于泾州刺史,自言其先姓杞,后避祸改焉。今此碑题“泾州刺史杞嶷造”,疑后复改从其本姓尔。”据《魏书·卷九十四》《阉官列传·抱嶷传》记载:“抱嶷,字道德,安定石唐人,居于直谷。自言其先姓杞,汉灵帝时,杞匡为安定太守,董卓时,惧诛,由是易氏,即家焉。……没于京都,遂为宦人。小心慎密,恭以奉上,沉迹冗散。经十九年,后以忠谨被擢,累迁为中常侍、安西将军、中曹侍御、尚书,赐爵安定公。”但是抱嶷年老多病之后,就自愿请求外出任职,朝廷准许赐还故里,以示优容,被封为镇西将军、泾州刺史,特加右光禄大夫。虽然太和十九年曾奉诏随驾南征,但是南征结束后依旧“军还回州”,最后“卒于州”。 

可见杞嶷、云嶷、抱嶷当是同一人无疑,而且可以判定开窟在先,树碑在后。即抱嶷任泾州刺史时主持开凿了“化政寺石窟”,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十二月后人为其树立了碑刻。然而这座化政寺石窟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根据《魏书·卷九十四·阉官列传·抱嶷传》的记载,抱嶷只在首都平城和家乡泾州任过职,而西魏大统七年重立《化政寺石窟铭》碑时,北魏时期的平城早已成为东魏的控制范围,只有泾州才被西魏政权有效管辖。因此,化政寺石窟应位于泾州境内。” 

(《平凉日报》2014年3月17日魏海峰《陇东最早的石窟——泾川王母宫石窟考》)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