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城方言 >> 正文内容

在网上“打合声”的泾川人

2019年06月29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这些天,平凉盘旋路“八卦红绿灯”成了网红,网民吐槽者有之,点赞者有之,更多的是“打合声”看热闹胡说乱说、东拉西扯的人。

在泾川方言语境里,所谓“打合声”,意为随声附和、凑热闹。例如,他根本不会下棋,看见别人在路边下棋,就要凑过去看一会,还指手画脚评价别人走了一步臭棋。又例如,看到有人开车肇事,很多人围观“打合声”,你一言,他一句,数说谁对谁错。

这些年,随着微博、头条、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的崛起,那些原来爱在现实世界里“打合声”的人,则转移阵地来到了互联网上,他们以“网民”之名,在网上对一些新闻或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称之为“评论”。

与现实世界不同,网民在网上多是匿名发表言论。也就是说,你只知道他是一个网民,却不知道他是男是女,长啥模样,是丑是美,叫啥名字,在什么地方?有调查显示,约80%的网民在网上发布匿名评论。在发布匿名评论的网民中,有 70%的人表示,如果必须表明身份,实名认证,他们就不会评论了。

网民“打合声”,看似一群看不见的人在网上信口开河,但他们的言论,却往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形成网络舆情。

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网络舆情的表现方式主要为:新闻评论、论坛、博客、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

你要问了:平凉网民上网都在干嘛?数据显示,网民们上网最常干的五件事是:即时通信、看新闻,搜索相关信息、听音乐、看视频。

在网上,一般较为理智和素养高的网民,不会轻易发表观点,没那么强的表达欲,特别是针对别人私生活的事。即使发表了观点看法也会相对谨慎和克制,你很难发现“脑残”的东西。然而,那些喜欢在网络上“打合声”的泾川网民,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不仔细认真看新闻,只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任意吐槽,恶意揣测,胡乱发表一番言论。要么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义正言辞地向他人实施“网络暴力”,发泄不满情绪,而且不容辩驳,见神杀神,遇佛灭佛。理由只有一个:我是网民,你不知道我是谁,我想说啥就说啥,你能把我怎么样?

其实,不光是在泾川,网络社会所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无边界和即时交互等特性,使网上舆情在价值传递、利益诉求等方面呈现多元化、非主流的特点。加上传统“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有积极健康的舆论,也有庸俗和灰色的舆论,以致网络舆论内容五花八门、异常丰富。

客观说,平凉网民在网上或隐匿身份、或现身说法,纵谈国事,嘻怒笑骂,交流思想,关注民生,多元化的交流为民众提供了宣泄的空间,也为搜集真实舆情提供了素材。

由于网上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平凉网民造谣或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打合声”的人,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诚然,与现实生活相比,网络世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但在自由、虚拟之外,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一样,网民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同样会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毕竟,互联网也是一个媒体,也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和作用,不等同于我们茶余饭后坐在村口大槐树下拉家常,可以信口开河,可以恶言秽语,可以把小道消息当作谈资肆意传播。

这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平凉网民人数呈逐年猛增态势,利用互联网交流、沟通、传播信息,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然而,有些泾川网民却幼稚的以为,只要自己穿上匿名“马甲”,就谁也不认得他,就可以在网上肆意妄为,不受约束。这种想法无异于“掩耳盗铃”,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别人。

作为一个网民,在网上“打合声”可以,但骂街、造谣、恶意攻击他人,绝对不可以。慎识、慎思、慎言、慎独,每个网民都要坚守道德底线,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网络风气。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