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州儒家遗产史》 >> 正文内容

能否考清左丘明葬殁处在泾川的历史问题

2019年03月09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周文王筑灵台,这个灵台就在甘肃省灵台县,灵台县与泾川县相邻,多次辖属泾川。而左丘明墓又在泾川与灵台之间,殆非附会。

今天可看得见之历史,是灵台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享誉世间,惊异俗见。

1967年9月,在灵台白草坡已发现的2座古墓附近又发掘出古墓7座,车马坑1座。共遗存9座墓、1座车马坑,经考古人员发掘清理,及民众挖掘出的文物,白草坡西周墓共发掘各类文物1800多件,随葬遗物分铜器、陶瓷和玉石蚌贝骨甲三大类,铜器类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随葬遗物中属国家一级文物27件之多,鼎、簋、尊、爵、卣、斗、啄锤、玉人俑、青铜镂空鞘短剑、人头銎勾戟等一批稀世珍宝中,有多件属于国内第一次发现的文物珍品。在发掘出的青铜器中,有铭刻的铜器24件,共有铭文14种,罕见于国内考古史。

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出土之重量级青铜器有:

西周铜鬲鼎,高8.2厘米、口径18.1厘米。侈口,微束颈,双立耳。浅腹,腹微显袋足状,似鬲,分裆甚浅。三柱足。颈部饰曲折角形兽面纹,腹部饰牛角形兽面纹。足上部饰牛角形兽面纹,巨口下吞柱足。西周早期器。

西周“伯作”夔纹铜方鼎,高24.5、长18.5、宽14.6厘米。长方体,直口立耳,浅腹平底,腹壁微斜,四柱足,腹四隅外缘与四壁正中及柱足上部均起扉棱,四壁饰卷角兽面纹,前后壁两侧各有一直立夔龙纹,四足根各饰兽面纹一组。腹内壁铸有铭文“ 伯作宝尊彝”。西周早期器。

西周“伯”铜盉,高28.5厘米。盉为鬲形,束颈,口边沿外翻,颈部斜出流。环形兽首形鋬,盖与鋬有套铸活链,盖顶有半环形钮。下为三分裆深袋形腹,三柱状足。盖、颈、流饰细兽纹,斜角雷纹,腹部有双道连续三角折线。盖内铭文六字“ 伯作宝尊彝”,鋬内铭文三字,“ 伯作”。西周早期器。

西周“伯作”铜卣,高32.0、口径13.0厘米。有盖,盖面上隆,顶有喇叭形捉手。子母口,提梁卣桶形,提梁两侧皆饰牛头纹。盖腹弦纹间饰对鸟纹。盖内和腹内壁有铭文“ 伯作宝尊彝”。

西周虎纹铜钺,长23.5、宽15.0厘米。整体作耳形片状。浮雕虎纹。虎背为刃,尾下二穿。虎尾、双爪上铸短阴线增加立体感。虎首下弯,睁目露牙,虎首为銎,张口纳柲。双牙间有一圆穿孔,便于固定。

西周人头銎钩铜戟,长25.5、宽23.0厘米。刺刃,颈部有椭圆形銎,长胡三穿,援斜出如钩,有脊棱,援基饰一牛首,方内三齿,铸有牛头形徽识。人头浓眉巨目,披发券须,腮部有“”形纹饰。

还有,西周“乖叔作”铜鼎,灵台县什字饮马嘴姚河西周墓葬出土 ,高21.5、口径18.7厘米。口微敛,外折沿,沿上附对称立耳,鼓腹圜底,三柱足略内收。颈部以云雷纹衬地,饰一圈四叶纹,间以圆涡纹;底部留有三平行直线组成的三角合范痕;腹内阴刻铭文“乖叔作”三字。

西周“并伯作”象首足铜甗,灵台县新集崖湾西周墓出土,通高39.0、口径26.5厘米。甑鬲连体。半圆立耳,侈口,方唇,深直腹,甑底置圆角三角形箅,上有一半圆环钮,五个‘十’字形箅孔和一圆孔,箅可开启,甑底一侧有固定的箅插。甑、鬲连处束收,象首形袋足,柱状足跟。甑腹中部饰两道凸弦纹,腹内上部铸有“并伯作宝彝”五字铭文。

西周双龙耳直棱纹铜簋,灵台县独店景村征集,高14.9、口径19.3、底径15.4厘米。侈口,撇沿,尖唇 ,颈微束,高圈足,腹置对称龙耳下带珥。颈部以耳分隔饰两组对称图案,中为浮雕大耳突眼兽头,两侧向耳部延续云雷纹;腹部饰竖向直棱纹;高圈足上部饰一圈两组对称兽面和云雷纹。龙耳头部圆雕,龙身阴刻鳞纹。圈足内底部有长方格纹。此铜簋之历史、科学和艺术研究价值至高。

能否考清左丘明葬殁处在泾川的历史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因历史形成的历史。成就周朝和其以后的文明盛业,泾川、灵台是其地之一 ,正如这些大量的西周青铜器之存在,就不需肯定或否定。周文王、左丘明在此创文明、实践制度、做学问,左丘明归隐、殁葬于此,不是没有可能。左宗棠来到这些存在的现场,没有质疑这段历史,而是为他的宗亲、先贤左丘明重修庙宇,遣官致祭。

泾川左丘明庙这份遗产,当须当代、未来世人广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