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2019年泾川县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9年01月0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

(一)冲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全力确保整县脱贫摘帽,为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全力冲刺整县脱贫。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深入推进“九大冲刺行动”,持之以恒抓产业、夯基础,全力以赴强弱项、补短板,持续实施贫困户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等增收工程,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效防止因灾、因学、因病返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转变群众观念,强化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深入推进“三变”改革,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贫困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扩张基地规模,新栽补植果园2万亩,其中矮砧密植设施园1000亩;建成太平盘口、罗汉洞南河村2个设施蔬菜园区,新建日光温室60座、钢架大棚600座,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大棚西瓜8000亩;新建、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5个;加快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特色产业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标准化、精细化、无公害等管理措施,健全完善技术服务、防灾减灾、市场营销体系,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扶持壮大富原红果业、鼎康牛业、雄发果蔬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包装贮存、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多方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户、家庭农场15个。精心打造特色品牌,积极开展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定,搭建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平台,全力打响泾川苹果、泾川柿饼等特色品牌。多方改善基础条件。精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新增高效节水灌溉4000亩;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集中整治“畅返不畅”路段,加快农村公路联网配套和等级提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泾河、汭河、黑河河堤治理续建工程36公里;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50公里,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0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塬面保护17平方公里,努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同步推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成“千村美丽”示范村6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三改”工作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动城镇垃圾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建成万村整洁示范村30个。努力提升治理水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健全完善农村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制度,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等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大力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加大“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问题治理力度,引导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

(二)强化项目支撑,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项目投资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的关键作用,深入研究谋划,主动衔接争取,全力加快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紧盯政策抓谋划。以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为统揽,深入研究国家投资导向,围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民计民生等重点领域,论证储备过亿元项目10个、500万元以上项目85个,新增国家重大项目库项目30个。优化环境抓招商。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努力创优投资环境,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切实增强招商精准度,提升项目落地率,力争全年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1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加快进度抓建设。健全完善“三个一”包抓、清单化管理、目标化考核等机制,全面推行集中审批、在线审批、联审联批等制度,做深做细可研论证、规划选址、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年内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项以上,完成投资17亿元以上。全力加快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县医院整体搬迁、汽车客运站等续建项目进度,精心实施泾汭河水体综合治理等新开工项目,全力拉动投资增长。规范程序抓管理。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四制”要求,健全完善立项、招标、施工、监理、验收全程监督机制,严格控制投资,强化跟踪审计,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三)着眼转型升级,大力扶优培强,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培育新型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多方完善园区功能。全面完成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管网并网工程,配套完善重点企业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经三路,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全面落实土地、税收、人才等扶持政策,促进项目、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年内引进入园企业2户以上。精心实施重点项目。全力加快天纤棉业二期生产线项目,确保5万锭建成投产,加快商品交易和农产品批发市场、80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等项目进度,确保年内建成运营;开建50万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1万吨有机肥料生产线项目,跟踪洽谈正大公司生猪屠宰、鸭王集团矿泉水生产等项目,力争落地实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集中开展市场准入限制专项清理,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多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非公企业200户以上、个体经营户1000户以上。努力搞活企业经营。落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措施,积极开展协调服务,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制约,全力支持正大饲料、家园陶瓷等重点企业扩产促销、提升效益,力促各项工业指标止滑回升。

(四)强化市场引领,打造特色品牌,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创新运营机制,加大开发力度,推动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迈进。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深化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统筹抓好大景区规划、招商、运营和管理;依托甘肃大云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县域文化旅游资源统一开发经营,推动文化旅游实现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不断完善景点体系。全面建成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综合管理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及配套工程,积极开展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文旅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完善餐饮住宿、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服务设施。坚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配套完善旅游要素,努力提升城关凤凰、泾明白家、汭丰郑家沟3个3A级旅游景区和王村完颜、罗汉洞挽头坪等10个旅游名村建设水平,加快构建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多方聚集产业要素。着眼提升旅游产业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快捷酒店、农家客栈,新建农家乐10户,多方开发特色餐饮和苹果、牛肉、柿饼等旅游商品,精心打造民俗体验、红色教育等主题旅游产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宣传营销模式。组团参加“文博会”“兰洽会”等旅游节会,精心筹办第六届华夏母亲节等活动,大力推广“互联网+旅游”营销模式,广泛宣传我县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全面推行景区“通票制”和淡旺季差异票价制,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旅行社合作,着力构建资源互补、客源互输、利益互惠的区域合作机制。

(五)坚持建管并重,持续提质扩容,全力推动城镇开发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同步实施,城市建设与景观打造一体推进,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健全完善规划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突出特色、适度超前”原则,启动实施“多规合一”工作,精心编制“城市双修”、城区地下综合管网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县城重点区域、重点小城镇修建性详规,修订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开发建设。全力加快建设进度。持续加大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完成世纪花园C区、天和人家等住宅小区续建工程,启动实施安定街北侧、县医院东侧、东大街南侧等重点区域开发,加快推进棚户区和老旧住宅楼改造;精心实施水泉路改造和文体路延伸工程,开工建设泾汭河水体综合治理项目,建成橡胶坝3座,完成湿地修复250亩,配套实施滨水步道、观景凉亭、音乐广场等景观小品;全面完成南滨河景观大道、城东住宅小区等重点区域绿化亮化,配套完善停车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切实加大重点小城镇绿化美化、环境整治力度,完善供水供热、排污排洪、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着力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持续强化城市管理。严格规划执法,严肃查处县城规划区和村镇建设未批先建、乱修乱建等行为,切实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全面落实日常巡查和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市政设施管护维修,加大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综合市场整治力度,着力解决车辆乱停、占道经营、城市“牛皮癣”等突出问题。切实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面整治违规收费、圈地围栏等现象,推动形成“大物业”管理格局。

(六)突出共建共享,强化民生保障,全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着眼构建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多方加大投入力度,精心措办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建成城区第四幼儿园,启动实施杨柳小学迁建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建设,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精心实施百里石窟长廊遗产保护项目,开工建设县博物馆,全面建成大云文化学术报告厅,新建村级文化广场15个,组织举办全民运动会等赛事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强化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全民参保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提标政策,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和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认真落实双拥优抚政策,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持续加强社会治理。着眼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建成“雪亮工程”,实现与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的对接。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切实强化网络舆情管控,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