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坚持绿色发展“新引擎”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

2017年10月14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近年来,泾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主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为统揽,大力度实施生态造林,多元化发展生态产业,深层次整治环境问题,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一、正确处理“三个关系”,生态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价值观和政绩观,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态权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为抓手,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镇开发、产业培育、扶贫行动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先行,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探索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积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建设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持续推进生态造林绿化,多方配套环保基础设施,着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三是正确处理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规划设计、政策制定、项目引进过程中,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把目标建立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增加效益上,做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突出抓好“三项重点”,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作为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突出问题导向,全力推动落实,全县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持续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精心实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三北五期防护林建设、中幼林抚育、重点公益林补偿、森林植被恢复等生态林业项目,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13%。以重点流域整体灭荒、塬面道路林网配套、交通干线绿色通道建设为重点,持续开展全民造林绿化活动,基本实现了塬面果树覆盖、川区林网纵横、山台绿树环绕、沟壑层林郁闭。积极开展机关、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五绿创建”活动,树立了一批绿化先进典型。二是精心实施生态环境修复。以平整台地植树、构筑坝系拦洪为主要措施,加快推进北部黄土残塬区、泾汭河谷城镇与灌溉农业区、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治理,全县流域治理面积达到1144.76平方公里,流域治理程度达到82.4%。严肃查处河道采砂、乱倒垃圾、私设排污口等问题,扎实开展沙坑回填、河道清理、生态修复集中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县域内石油、煤炭、天然气探采区生态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切实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空气污染治理,不断加大城区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烟粉尘治理力度,加快推进燃煤锅炉“煤改气”或脱硫除尘改造,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全面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集中治理餐饮油烟污染,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扎实开展水污染治理,全面启动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项目前期工作,精心实施城区污水管网改扩建项目,城区基本实现排污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以省市县列美丽乡村示范村、乡镇集镇、城乡结合部等为重点,深入推进乡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行动,新建“万村整洁”示范村120个,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深度开发“三大产业”,生态经济发展成效明显。积极抢抓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机遇,招商建办龙头企业,多方加大科技创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全县生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开发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积极推广“畜—沼—果(菜)”循环发展模式,全县果园面积累计达到55.3万亩,建成绿色认证基地30万亩、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基地5200亩,注册平凉金果“泾龙”牌商标,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累计建办标准化养殖小区122个,搭建蔬菜拱棚2.1万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2016年种植中药材1.8万亩、养殖肉鸡44.2万只,生态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在持续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同时,着眼延伸产业链条,招商引进了一批无污染、低耗能重点项目。以恒兴果汁公司为龙头,积极开发苹果脆片、果汁、果醋、果酱、膳食纤维等下游产品,形成了以基地建设、包装储存、精深加工、果渣利用为主体的果品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正大饲料、旭康食品公司为依托,引导畜禽产业向肉、乳、骨综合利用方向转化,形成了集畜禽养殖、饲料生产、肉食加工、污染治理、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畜牧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润昌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为支撑,大力开发蔬菜精选、保鲜、脱水、冻干及尾菜综合利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蔬菜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深度融合生态文化、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温水文化等资源,多方开发养生养老、采摘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建成了王母宫·大云寺大景区、温泉休闲度假区、田家沟生态体验区、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民俗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依托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建成了党原城刘、红河田赵、泾明白家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初步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四、健全完善“四项机制”,生态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把机制创新作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靠实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全力促进落实。一是建立高位推进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召开2次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会议,逐级靠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县乡分级管理、部门履职尽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心乡镇环保所(站)职能作用,及时巡查、制止环境污染和信访投诉问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体系。二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列入财政预算,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城区污水处理厂1处、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4处。多方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环保投入,建成王母泉啤酒厂、恒兴果汁污水处理厂,有效保证了污染减排措施落实。三是严格督查落实机制。全面实行县级分管领导包抓责任制,定期深入企业现场,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妥善调处矛盾纠纷,有效遏制重特大环境问题发生。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组、环保部西北督察中心交办环保问题整改工作,建立整改清单,加大督查力度,限期整改销号。县环保、住建、水务等职能部门采取集中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督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逐项建立台账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四是落实激励约束机制。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五位一体”考核,不断加大考核指标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职责履行不到位、问题突出的单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告诫、通报批评,严肃追究责任。

  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把夯实思想基础作为基本前提,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掌握生态内涵,传承生态文化,增强生态意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强化项目带动作为有力抓手,切实加大生态环境项目建设争取力度,多方整合生态林业、农综开发、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项目资金,以大项目建设促进生态环境大改善。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健全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组织领导、督查调度、资金保障、激励约束等制度,以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纵深推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