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470多年前的王母宫蟠桃大会

2017年07月13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有时,一件文物的发掘很偶然,但其考古价值却很大。比如,元代“重修王母宫”巨碑,是2014年秋季的一天,泾川县王母宫景区管理局职工在王母宫南侧植树时,无意中从土层里发现的。

该碑为砂岩质,长方形,高176厘米,宽130厘米,厚35厘米,下部有蒂尾状榫头,重约3吨。根据该局职工薛宝春抄录的题记显示,该碑为明代“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遗存物,但经泾川县博物馆技术人员考证,它是遗失70余年的“元重修王母宫碑”。

泾川县博物馆副馆长、学者魏海峰解释说:“明‘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题记与‘元重修王母宫碑’题记出现在一块碑石的阴阳两面,这是国内西王母文化遗存的重要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泾川西王母文化遗存内涵。该碑与泾川县博物馆馆藏的宋、明、清重修王母宫碑刻及文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链条。”

魏海峰说,根据《陇右金石录》记载,上世纪40年代初期张维收录该碑时尚存泾川,后遗失,原碑约为1200余字,楷书阴刻,张维识录737字。通过碑文,一段历史往事清晰地呈现在眼前:金代末年,泾州一带饱受金兵蹂践,城邑衰败,道路荒塞,房舍焚毁。元大德初年,史阔阔徒被命为泾、邠二州都达鲁花赤,主持地方最高军政事务。面对“榛莽榆棘连云蔽日、虎狼狐兔白昼纵横、千里萧条而人迹几绝”的社会状况,他率领所属僚佐,“招致残民,慰安抚谕”,民众因而“稍稍归集,斸芜挽犁,渐就耕业”。通过垦荒兴农,终于出现了“马牛羊豕,日加蕃息。公私储蓄,例致丰饶”的喜人局面。于是,在戊戍岁即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正月,官民协力重修了回山王母宫,次年请京兆路都总管府议事官兼提举学校事顾行撰文,灵台玄同逸士王道明书丹,泾州道正、洞阳真人卢尊师的门人郭德敬等立碑纪念。碑文中还对史阔阔徒“节用爱人、勤于抚养”倍加赞誉,他率诸官带头“各出财物”,倡议“羡余之家,约量资助”,可见恤民之情。

“元重修王母宫”碑载,回中“山之脊有宫焉,即汉武帝尝祠西王母于此,陶谷有碑纪之详矣”。这与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宋陶谷《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明彭泽《重修王母宫记》、清《共成善果册》这些古籍文献和馆藏碑刻中的记载完全一致,弥合了元代时泾川王母宫的建设与信仰传承史,且为研究元代时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泾川当地的社会经济及宗教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证据。

根据薛宝春抄录的文字看,关于明代“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题记共有3个部分,碑文字迹清晰可辨。其中上方有明嘉靖五年(丙戍即公元1526年)“泽山桑溥来游”的六字篆书阴文题记、嘉靖十一年“青店山人翟□来游”的行书阴文题记。

据考证,桑溥,字汝公,濮州人,嘉靖二年擢升为陕西按察佥事,不久又升任固原兵备副使;嘉靖六年冬,经提督陕西三边尚书王宪建议,固原兵备副使一职被他人代替,补桑溥为浙江按察使。可见,桑溥来游王母宫即在他任固原兵备副使期间。石碑下方楷书阴刻“三月十七日/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修建□□/修香亭。会首姓名□刻于石”等字及20位会首名字并两位道士名讳,落款为“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岁在壬寅春三月甲辰十五日吉时”。从题记中可以得知,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泾川王母宫修建了香亭等建筑,而当年为“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

记者由此产生联想,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写到王母娘娘,也即西王母,泾川为西王母故里,有西王母祖祠为证;写到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传说(见《西游记》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而这一传说在平凉境内广泛流传;那么,《西游记》里写到的“蟠桃宴”会不会取材于明代王母宫蟠桃大会呢?或者说,吴承恩是从王母宫蟠桃大会这一民俗活动获得了灵感,在《西游记》里写出“蟠桃宴”的细节?

记者就这一联想与魏海峰进行了探讨。

魏海峰认为,“蟠桃大会”是宋、元、明时期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中表现较多的一个主题。昆曲度曲家庄一拂在《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称:“宋官本杂剧,即有《宴瑶池爨》。金、元院本有《王母祝寿》一本、《蟠桃会》一本、《瑶池会》一本。元钟嗣成、明朱有燉俱有《蟠桃会》,情节皆类似。”但影响最为广泛的就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所描述的蟠桃宴盛况,讲述了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宴请众仙的故事。至于宋、元、明时期文艺作品中描写的在天宫举办的“蟠桃会”原型是否取材于泾川的“蟠桃大会”,还是泾川的“蟠桃大会”是借鉴这些文艺作品演化而来并广泛传播,需要进一步考证。当然,说《西游记》里的“蟠桃宴”是否取材于明代王母宫蟠桃大会,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根据有二:一是西王母文化的源头在泾川,谁能说宋官本杂剧《宴瑶池爨》,金、元院本《王母祝寿》、《蟠桃会》、《瑶池会》不是来源于泾川西王母的传说呢?二是泾川的“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在公元1542年,而《西游记》恰好产生于嘉靖时期(公元1522—1566年)。这些线索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历史背景如此吻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考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