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张学俊:泾河流域民间神袛崇拜之动态研究

2017年06月15日 来源:泾川生活网 点击数:

一.泾川县民众敬拜神袛情况与其他地区明显差异。

泾川县处泾河流域中上游,在民间崇拜神袛方面,从远古至今,遗存有浓 厚的民俗文化之根,有别于其他地区罕见的历史背景和四大特色底蕴,现分述如下:

1.泾川是中国女神、母亲神西王母故里和祖庙所在地。民众对神袛敬拜有源远流长之历史和深厚持久之民俗信仰情结。五千年之前,西王母为西部部落首领,统领西隅,与先民有根叶血肉关系。进入神话时代,王母为西部母亲神,是先民顶礼膜拜的至高无上之神圣,生存想王母,万事求王母,已形成西部先民生存意识精神支柱之土壤和背景,王母祖庙在泾川回山上,从汉初至今已达2100多年,故里后裔民众对西王母的信仰之情常年不断。笔者在回山祖庙作过长期系统的民俗调查,其动态表现如下:

“求雨”遇天旱遭灾,人们就或明或暗在回山、瑶池、五龙庙向王母求雨保粮。“祭虫”发生大面积虫灾影响农业,民众就群体祭虫保农业。由于目前科技高速发展,农药广用,祭虫基本绝迹。

“求子”国家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但人们受传统观念传承,到王母宫子孙宫求子之俗常年不断。

“求婚”王母古代为媒神神职,男女婚配不顺时,上山求王母成全,求得婚配达成。

“求治病”这类人最多,怪病缠身,医院治不好,只好求拜王母救治,病治好后,要上山上香还愿布施献礼。灵台、长武、华亭、平凉、西峰常年来王母宫求救治病者络绎不绝。“求长寿”外地人特多,因王母自古有不死药,老年人为延年益寿,到王母宫敬拜求长寿。

“求学”每年高考前,泾川学子及外县考生,结伙从众上回山敬王母许愿,以求高考荣中。

“求财”心想发财,时运不济,上山敬王母上香布施许愿,为财帛碰运气。

“求职求官”为求工作岗位或升迁求官,上王母宫许愿,上香布施心中盘算,从不向人说。

“寻人寻物”小孩子、大人丢失、财物丢失,情急之中上回山求王母,叩拜王母救灾难大有人在,有时把人丢了,,最后就在王母宫后山找到了。

由于西王母母亲神和祖庙在故里泾川,历代人民敬祭祖庙神成了民众心目中最大最重要的事,特别是女性,一有灾难和不幸,就掉眼泪,心里千遍万遍默念王母保佑求平安,已形成生存习俗和永恒深厚的西王母民俗文化,随着历代兴替传承,民间对西王母信俗及民俗文化的发展、流变、敬仰王母、崇拜王母的情怀,经各种渠道传播已形成西王母中华文化圈、世界文化圈。辐射陕、甘、宁、青、新及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地区。

2.泾川女神特多,在全国实属罕见。泾川民俗研究工作者经多年去基层下农村作了多次系统调查,证实泾川从古至今确有各类女神298处,这是历史留给泾川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泾川民众敬祭神袛,持久深厚,形成气候的一大载体和历史土壤,是泾川民间祭神活动不同于周边具有特色的人文资源。其中:王母宫11处,供奉王母神11位;九天圣母36处,供奉九天圣母36位;三霄送子娘娘18处,供奉三霄女神50位;地母娘娘5处,供奉地母5位;皇天后土承天效法圣母大帝1处,供奉大帝1处;海龙圣母3处,黄龙圣母1处,皇甫圣母7处共11处,供奉圣母11位;宣天圣母2处,骊山老母1处,圣母娘娘9处,共12处,供奉圣母娘娘14位;晶氏娘娘5处,圣母娘娘8处,供奉娘娘女神13位;九娘子殿1处,供奉九娘子神1位;佛教女神菩萨庙56处,供奉女菩萨77位;佛教女神观音庙54处,供奉观音67位;媒神2处,供奉女媒神2位。

这295处女神庙密集遍布全县各乡镇、村落,反映了泾川人民对母亲神、女性英雄、女菩萨、女观音的崇拜和敬祭。这种崇拜演绎成民族大团结的载体。把女神地方化、家乡化,使崇拜敬祭女神的泾川民众更能坚信女神就是本家、本村、本县人的祖先。

3.由于西王母祖庙在泾川,从汉代至今2100多年。各类神庙有庙必有庙会,这是酬神敬祭神袛必需的仪式程序。全县各地庙会日期根据主庙神圣诞辰日或修庙竣工庆典之日,慎重地议定为该庙每年约定成俗的庙会日,谁也不得随意改变。一个庙会永恒的庙会日子就是这处神庙远近闻名的标志,一个地方一年一度的庙会,成千上万人密集祭祀朝圣,是一个乡镇或村社一年最重大最热闹的一件大事。泾川从古至今已形成每年定期定时举办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数众多、涵盖面广的是大庙会。按序列陈述如下:

一.窑店东坡青龙山王母宫九天圣母殿庙会,会期农历七月十二,人数达6万人。

二.玉都镇九天圣母大殿古庙会始于明代万历三年,会期农历七月十二,人数达5万。

三.城关镇凤凰山九天圣母大殿庙会始于明代,会期农历七月初七。

四.丰台乡盖郭七龙山王母大殿古庙会,会期农历七月十八。

五.丰台乡九龙山太白殿庙会,会期农历七月十五。

六.党原乡合道大十字雷祖大殿庙会,会期农历六月二十四。

七.丰台乡蛟龙山宣天圣母庙会,会期农历七月十二。

八.飞云乡玉皇宫庙会,会期农历七月初一。

九.泾明乡苏家河九天圣母殿古庙会,会期农历三月初三。

十.王村镇中原郭家庄太白殿古庙会,会期农历七月十五。

回山王母宫庙会始于宋代(公元968年)至今(2012年)已历经1045届。

泾川回山王母宫建国后曾举办过两届规模宏大的庙会。2000年会期,台湾同胞外省及本县民众达6万人,香烟燎天,人山人海。2003年由于中央电视台赴泾川专拍《中国民俗》360集大型专题片—泾川回山王母宫古庙会日。全县民众风起云涌,古三月二十日庙会竟达10万人朝回山敬王母。回山能容纳这么多香客朝圣的民人吗?天梯431个台阶上每平方达9人,上不去下不来,最后大会管理处出动100多人,疏导人员上下。第一批朝拜清晨上山的,上午10点一律下山到瑶池及山下游玩。第二批人10点上山敬神,1点清场下山。第三批2点上山,下午下山,回山山梁就这么大,每批要容纳3万人,太玄了。人命关天安全第一。总算无一损失,顺当的举办了这届提心吊胆,10万人上回山朝圣的最大的一次庙会。十万人在一天之内上回山圣拜王母上香布施。这些拥挤上山朝圣敬香之宏大场面,被全面的拍入了《中华民俗》360集永为经典,笔者当时当场协助中央电视台专家工作,这些惊心动魄十万人上山烧香敬王母之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难忘。据史料记载,建国前泾川全县有古戏楼(舞台)161处,也就是每年必有161处庙会。(不含小庄村小庙上的皮影、木偶、眉户、自乐班等)农村除夏收秋种大忙之际,几乎天天都有庙会,全县有多少信士。男女青年常年跑庙会,烧香敬神求平安,促成多少次敬神朝圣上香求平安之盛事。

泾川各地庙会接连不断,唱庙会戏用高雅的文化素质滋养了泾川老百姓纯朴善良的心田,使人们吸收了文化的营养。唱戏增添了为祭神朝圣而振动人心的异彩纷呈的景观。解放前夕,国民党夸台已成定居,但人民却处于水深火热倒悬之境,西安名震西北的易俗社、三意社、尚友社所有著名秦腔名演员,为了生存、弃陕西故土,西逃陇上泾川,为生计只好在泾川搭班唱庙会。他们有刘中、李正敏、田德年、华启民、王朝建、王朝民、袁兴民、刘正民、祝义民、陈仁义、任哲忠、沈和忠、沈爱莲、张乐平、闫振俗、乔良平、曹兴民、苟建民、毛有钱、牛利民、何金凤、陈妙华、刘茹惠等戏剧名艺术家。建国后大部分到陕西戏曲研究院工作,一部分长留泾川平凉。他们在泾川生活过四五年,为泾川父老奉献了高雅优美的舞台艺术和精美难得的秦腔剧目,使泾川民众享受了高雅文化的熏陶,也是一场文化大传播,大推动,使泾川地方文化受益匪浅。至今八九十岁的泾川老人还津津乐道、念念不忘这些关中著名艺术家为泾川人民的演出剧目,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

庙会是泾川民众祭祀神灵、文化娱乐的一面令旗。从古至今,回山王母宫一年两次古庙会和各乡镇村社庙会有序排列,互不干扰,全年正常运转。王母宫举办庙会,十大庙会理事会均选派代表提前上山朝祭联络,接受安排任务,自觉自愿完成。并有各庙水会,组织民众信士,高搭彩旗、手捧贡品、锣鼓喧天,提前上王母宫朝圣祭祀。通过全县各庙会大大小小的理事会,常年四时八节庙会期都及时通畅的和王母宫理事会有机的联结起来,加强王母宫与全县各庙会理事会的沟通协调和互动。并通过请神朝祭联结之情,已形成西王母祭祀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牢不可破,有庙必有庙会,有庙会必要唱戏。请好戏酬神为敬好神,敬好神求得人人平安真可谓天人合一。泾川多年来通过庙会文化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传承发展,对祖先神的信俗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4.泾川地处昆仑山系及黄土高原。在史前社会,考古学家证实,这个时期中国西隅正处在蛮荒半人半猿的母系部落原始社会,体制法规文字都未出世。部落首领就靠原始巫术统领氏族部落。据传先代王母就是戎族母系社会部落酋长,王母也靠巫术治人。王母也是部落的大巫师。经过多代进化,进入中国神话时代,王母才成为母亲神,成为至高无上的天上最大的神圣。经历千万年之后还保存遗留下原始母系社会流传至今的原始巫术—民间俗称罚神、顶神。

我们民俗研究工作者曾就巫术活动这一动态请教过民俗专家和文字专家,专家讲古代人们造字时就依原始巫术创造了一个形象特殊的“巫”字,这是古代巫术的写真。“巫”字上下两平表示天地,中隔一竖两边各有一人,意为上顶天下顶地,两个人意为阴、阳,这个“巫”字就是古代巫术的变体。后中国百家姓出现了巫姓延用至今。泾川县党原乡西联村就有多户巫姓居民。这种巫术在泾川流传沿革已经无法考证。据史料记载,三国刘备儿子刘禅镇坐西川做皇帝,而用神师黄皓处理军国大事,不用忠臣良将结果亡国。看来三国时就留有巫术神师,泾川现如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巫术罚神、顶神的特多,女性多于男性,民间庙会上罚神巫师看病收入钱财。2003年农历三月二十王母宫庙会期间,中国民俗学会西王母文化专家赵宗福转赴庙会,采访考查庙会动态,会上罚神女巫师成群结队,百人不止,后协同王母宫理事会选了几名罚神女巫师到对面杨柳天池山玉皇宫做了封闭式罚神观察,未有任何结论。

二.渗透于泾川民间神袛祭祀崇拜的仪规及禁忌

1.问神、驳治

“问神”在民俗上称问巫神,庙中抽签、看签節,摇牛角卦或向民间阴阳先生、法师问询本人及家中不幸或灾祸之事,以求得安置平安方法。

“驳治”就是处置处理的方法,在民俗中从不声张,暗暗安置好就行了。

2.迎喜神、燎疳

每年春节正月初一早上,泾川人全家老小一起出大门按农历上大利方位出行。烧香敬香放炮,家家把牛、马拉出门,笼头上拴黄表花叫放欢奔跑一翻,出行时放炮就是迎喜神,一年开始第一次能迎上东方红太阳,天晴温暖,出行迎喜神后就可以出门走串门了。

“燎疳”是一种病害叫疳积,通过过年香烟火炮薰陶,亲朋到家里大吃大喝,人来人往,庄子里带入了邪气秽气鬼怪,一年开始人必须平安为好,古俗留下年过完在正月二十三晚上,家家在家门口放大火,家人从火上跳来跳去烧燎,意在将过年前后家中之邪气秽气鬼怪,通过大火一燎而光,人就平安了,放心搞生产生计。

3.禳院、驱鬼

“禳院”就是人修庄基,必须请阴阳先生立符,保佑修庄时100天或半年大吉大利百事无忌。当庄基房屋修建落成后,必需选大明吉日这一天搬进新居,贴上对联,张灯结彩,开始开伙做饭,挂红放炮,大宴亲友,人多火气大热闹一天,出出进进一切凶煞邪气就会远离,通过众人热闹禳院一天,主人居住后就能平安生活。

“驱鬼”就是人们在修建住宅时,由于风水山向不顺,或撞见了凶煞鬼怪,住入后常出事,神哭鬼叫人人不安,主人请法师请神,有的法师还动用麻鞭、雷碗、雷尺符咒,大放烟火,各房内出出进进念咒放火,摔雷碗,通过这种无形的驱鬼后,人住庄内,就平安,就不会再有邪气怪事。

4.叫魂、燎病、上梁、动土、谢土

“叫魂”多数是小孩或女人出门或在十字路、黑暗处受到惊恐害怕心神不宁,哈欠眼泪不停。家中老人在家里灶台上放一杯白面,上面用黄表盖严,晚上在灶台贡香炉灯烛,老人手拿一空瓷碗,带一家中成员,到失魂病者害怕丢魂的地方,不惊动邻居,老人用筷子敲瓷碗口,叫“X娃子快回家吃馍喝汤来”!家中给老人做伴的这一人,老人喊叫病者名字时,叫一声,做伴者必须应一声“回来了、回来了”。从灶前敲碗,叫名字回来,伴着句句应声,一直走到出事丢魂地点,抓上一把土放在纸包内,又从路上返回到灶灯烛香炉前,连叫七声应七声,一般叫魂必须要三个晚上才能灵验,严重者必须连续七个晚上,不得惊动他人,更甚者必须请法师或阴阳先生招魂才能痊愈。叫魂也有民俗禁忌,叫魂期间三晚或七晚,生人禁止进入病者室内,另外叫魂开始放在灶台上这一杯白面一直用黄纸盖严,叫魂一毕,揭开黄纸,杯中白面,东西南北哪一边陷下了小坑,病人的魂就丢在白面陷小坑的那个方向,如果不痊愈,叫魂必须在陷下小坑方向的十字路口去叫魂方可。这就是陇东流传多代的叫魂民俗。

“燎病”多为小孩,一时之间发高烧,昏迷不醒,马上带上麦草一筐,放在院中心太阳影子边上,点上大火,大人抱小孩在大火上燎过来燎过去,完了将小孩放在房中睡下,一时之间就会平安无事“借火能灭百邪”之说,燎一燎病就好。

“修房上梁”必须是大明吉日,其他檀梁提前放到位置,唯中梁中心要贴八卦太极图及姜太公在此,鲁班祖师在此之封条,到正当午时,全体工匠动手用绳将中梁吊上屋顶中央安放妥当,众亲友邻居在梁上多处挂红鸣炮,大功成就大吉大利,马上停工大开宴席管待众位工匠亲朋,修房一栋求得平安大吉大利,这是中国民情世态之大局,也是天人合一之必然。

“动土”人世间农村修庄建房必在大明吉日之时,山利水利之时,请阴阳先生立符,动土请神,鸣炮挂红动土开工。就是政府机关、名胜古迹修建也要庆典举行动土仪式。

“谢土”这是中国民间修庄建房屋时保平安,修建竣工必须请立符阴阳先生诵经道符,敬谢各方尊神保佑百日平安,万事大吉,诸神归位,民人平安生活。

5.求雨、搭醮、祭虫

“求雨”地处黄土高原的泾川,历代干旱少雨,有“十年九旱”之家谚,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民众的心情与生存。水是农家的命脉,在古代纯农业区,这是关乎千家万户生死存亡、民族沉浮之头等大事。民以食为天,没雨没水万事皆休。在落后封闭的古代社会,民众把求雨之希望寄托于天、寄托于神,求雨是民众万般无奈的一种希望,无雨无粮,无粮则无命,泾川民众一代一代演绎出了根深蒂固的取雨民俗事象。取雨求雨是村庄从众行为,天大旱,民人就在神庙内围坛巡香,昼夜不停,换班跪香,男丁一律参加(女性不得露面,因忌讳女人身不净,怕污神求不下雨),大人小孩头戴柳条编的圆圈帽,赤脚跪地,双手执香,昼夜不停,十天、半月、一月不等,每天会长磕头向神哀求,人人跪肿了腿,但不得有半点含糊,否则对己不利,一直巡香多天,最后下雨了才撤坛种田,大谢神灵,谢天祭地,这就是遗留于泾川上千年多代人求雨的民俗。近年如遇天大旱,泾川还有人在瑶池、五龙庙、龙潭取雨。

“搭醮”这是泾川城乡老人去世后,受传统影响,为给老人消罪免灾,举行的民间流行搭醮祭祀活动,必请道士阴阳5-7人,高搭灵堂,门外有方杆祭台、奈何桥、天台上斗,向阴曹地府行文哀悼,祭奠老人下世去阴间,少受血肉之罪。有一天一夜起落醮,有三天三夜黄醮,这要看儿女家境和社会人气而举行,这是儿女为给老人之亡行孝、为祭奠老人的古老民俗。

“祭虫”,过去社会落后,泾川农民十分可怜,有的年代会发生大面积虫灾,所有农田中尽是一寸多长的麻虫、绿虫,几天内就会把一片农田庄稼叶子全部吃完,科学落后无法可治,1956年才发明了农药灭虫。在解放前农村发生虫灾,村庄集体出动请阴阳先生, 请王母上叭蜡将军神位到民间灭害祭虫。在各村山神庙贡台上,斗内高插叭蜡将军神位及山神、土地、牛王、马王、龙王神位。诵经祭拜求神旱灭虫灾救民救粮,一定要杀上一只大白公鸡祭虫,请识字人一起动手,全村庄写几千个小三角白纸旗,夹在高粱箭杆上,上写收麻虫、收蝗虫、收绿虫、收黑虫、收螟虫等几千张或几万张,全庄人户户领取插在自己所有种植地块中,远看一大片白旗,把白公鸡在神坛中杀头,要用鸡血把所有小白旗尖角蘸上鸡血,这些白旗才有法力灭虫,祭虫插旗后不久就一条虫也没有了,民人说虫和军队一样,吃饱了一夜就开走了。现在科技发达,农药品种多样,有虫一用就灭完了。这就是泾川民众多代在旧社会传留下来的民间祭虫民俗。

注:文中所言叭蜡将军就是今日专吃害虫的“雁抓啦”,每只每天灭害虫2000多只。(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张学俊2012年4月15日终稿)

作者简介

张学俊,甘肃泾川县人,汉族,1940年11月18日——2017年3月,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工作二十多年。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学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学协会员;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副会长;西王母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王母文化传承人;泾川完颜金源文化开发顾问;泾川县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撰稿员。

多年来专著各类民俗资料及文史资料一百多篇,多发表于省内外报刊、杂志。二零一四年出版《泾川女神》书一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