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丝绸之路泾河流域石窟图解》 >> 正文内容

《丝绸之路泾河流域石窟图解》导论 8

2017年04月2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十六国以来,在一些朝代里,人人信佛,人人是佛教徒,人人是居士,出家与不出家很难分清,信仰佛教如今日人人低头阅读手机,是一种生活习惯,如此而已。在一些朝代,和尚占三分之一男性。如是全民的信仰,没有任何禁忌,正如今天存在的民间信仰,你能调查清有多少人具有?人人过端午节、中秋赏月、看春晚、清明扫墓,父母殁后请唢呐吹奏,没有哪一个人不愿意,不必逢人便问你信仰月亮吗?在过去了的相当长的岁月里,你信仰佛我也信仰佛,正如你正月二十三燎干我也抱一捆柴禾点燃,没有人拒绝在元宵节夜点亮门口的纸糊灯笼的。

现代人用西方社会学模式把中国分为农业国家,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用意识形态的套子分开、圈定古代的思想群体。在漫长的十有八九不识字的汉族平民中,用现代西方的分类法描述地主与雇农的关系或与生存状态,实际是一厢情愿。

同时,儒学是汉语言文字的首席宾,是礼仪制度做人尺度的基石,谁拒绝过读书?只是因贫穷而读不起书,读书就要读孔夫子的书,试想在清代以前至十六国,常人还有其他书可读?信仰佛教是在石窟佛寺造像碑前拜佛惭愧,离开烦恼;读书是念圣人之书,背诵书写。因此,一人一佛、一家族一佛龛的时代,应该也是一家族一私塾、一小庄一蒙馆、一乡一学堂及文昌宫、一县一学官及文庙、一州一书院或学宫之时代,有文庙就有孔子像,有文庙还有孟子像,有颜回、曾氏、周氏、程氏、朱氏、董仲舒、元宪、商瞿、司马耕、梁鳣、冉儒、伯虔、冉季、漆雕徒父、公西赤、左邱明、程颐、公羊高、伏胜、毛亨等上百先儒牌位,这在今天还存的国子监可以看到其从祀状态,在民国以前的任何一个县城庙堂里同样可以看到。

只是不如佛教载体石头上,儒学的砖木建筑被彻底砸烂拆毁,化成垃圾,与黄土凝为一体。

人人向往读书,人人信仰儒学,人人爱上学上不了学,人人崇拜秀才、举人。

城乡世俗生活中最受人尊敬的,仍然是私塾先生、老师。谁家不殆父母,礼宾先生是要三拜九叩迎来送往的,三献礼之祭文,唯礼宾先生而不能写读,这是与信仰佛教与道教相辅相承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佛寺、儒学为影子,同时可以折射出道教之光暨完整的乡村中国文化生态,锅台上敬灶神爷,每家大门内照壁有土神爷龛,一店铺正中有财神爷塑像,一村口有土地庙,山嘴塬畔有三官庙、五圣宫、娘娘庙、关公庙、药王庙、雷祖楼,等等。

一乡有玉皇宫,一县有八腊庙、城隍庙,一名山有王母庙、玉皇殿、三清殿,一州有天皇殿、后土殿。

人人也懂道教教义,老奶奶、母亲讲述,道士、道长、庙官与寻常农人、商人、店小二、大掌柜的气质与素养无别。

本来就是儒释道共兴并存,和空气阳光雨雪一样,滋养着人性,不是今人用一批西方思想家的著作,重新点化人生,动辄把宗教与出家严肃起来,把宗教与政治对立起来,儒释道本来统称为文化,和饮食相当,营养肌体和心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