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张怀群:泾川西王母祖祠与被娱乐化的西王母取材校正

2017年01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西王母遗产是一个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推介西王母遗产的媒体写作者和现场的讲述者如何取材,是各自的自由,无可厚非。但就甘肃泾川回山西王母祖祠而言,虽然近几十年海内外西王母研究成果累累,只因论著、论文的发行量所限,不为媒体写作者和回山现场的讲述者所知,致使所取材料难免错讹,甚或矛盾、荒诞、滑稽,使祖祠回山的西王母遗产正以娱乐化、庸俗化、传说化、情爱化的面目面对当下,让90后以下的新一代以为西王母遗产要么无非是传说,要么无非是神话,要么无非是民俗,要么是无稽之谈。等等。

研究西王母,首先应当是研究西王母的研究方法。推介西王母也一样,如果推介方法不当,西王母遗产就是一笔糊涂账,就会愈讲述愈成一团乱麻或云里雾里。目前,在西王母祖祠泾川回山推介“走样”的内容极多,实质是由峰巅向低谷、由宏大向渺小、由先秦向明清、由高雅向低俗、由正能量向平庸、由人文始祖西王母向玉皇大帝的妻子西王母、由人文始祖西王母祖祠向民间烧香敬神的民间信仰推介。现择最流行或时尚的而却被推介“走样”的内容作以校正。

一. “西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俗称王母娘娘。这是最广为人知的说法。”

应该说,这是唐宋以后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

对西王母的记载,最早的有战国时期的《庄子》,《庄子·大宗师》说:“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①而玉皇大帝是道教神祇,道教出现于东汉,玉皇大帝显然迟于西王母。道教中,西王母与东王公对举而被奉祀。唐宋时,玉皇大帝信仰盛行之后,东王公演变为玉皇大帝,“西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的故事因此广为人知。

娱乐版的西王母,以收视率、点击量论成败,因而“西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的故事自然走红。

西王母与东王公主阴阳二气,化育万物,这是道教宇宙观对万物形成的解释,是无误的。东王公在道教和民间被演化成玉皇大帝,民间把西王母世俗化、拟人化,西王母因此被认为是玉皇大帝的夫人,这是唐宋以后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但肯定不是人文始祖西王母的本来。

二.“‘穆天子西游会见西王母’的传说也流传甚广”。

《史记·周本纪》载:“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②。穆天子西征是史实而非传说。穆天子西游会见西王母的传说流传甚广,盖因文艺作品取材西王母时,非要大写特写穆天子与西王母的爱情,因为其吸引力仅次于“西王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的故事。 实际上,人文始祖穆天子与西王母真的有爱情吗?

三.“《西游记》中,有王母娘娘在瑶池召开蟠桃会的情节,因此王母娘娘在泾川瑶池召开过蟠桃会。”

《西游记》是明代人吴承恩写的一部小说,小说如何能成为泾川瑶池召开过蟠桃会的考据?实际是,泾川王母宫遗址于本世纪初出土有明代《泾川王母宫蟠桃会碑》③,碑厚35cm,宽130cm,长176cm,碑文如下:

王母宫蟠桃会碑碑文

泽山秦传来游

峕嘉靖丙戌二月苍谷篆

嘉靖十一年初冬□立二日青店山人翟□来游

三月十七日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修□□□修香亭会首姓名□□后

□ 忠 赵 厚 □□□

吕 淳 史文禄 □□□

杨天赐 杨继武 □□□

口世荣 王 化 □□□

脱世昌 吕□祥 刘□玉

高世祥 安世保 史载道

麦仕□ 史载文 史孟春

文 箸 李耒甫 刘 鸾

文 钺 杨 □ 王 珊

文 淓 □仕傑 魏 时

本宫道士 安 洪 赵 □

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岁在壬□春三月甲辰十五日吉时

该碑成碑时间跨度较长。右上秦传的题刻落款时间为“嘉靖丙戌”,即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中上青店山人题刻落款为“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下部一方文字的落款则为“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距离第一次题刻时隔18年。

其罕见价值,当是有“蟠桃大会”记载,明代泾川王母宫民俗事象之丰富,可见该碑所载“二月十七日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修”云云,可以与王母宫石窟文管所存宋陶谷碑落款“天圣二年太岁乙丑三月十五日”、明“泾原武举吕沂勒石”碑所载“嘉靖乙丑三月季日”、“王母故里人谓是日即瑶池宴会期也”、清代窑店水会碑“三月十七日谒泾川王母宫降香”诸碑铭互补,均为众所熟知的己达1047届的农历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之传承记载。然“蟠桃会”是神话故事和《西游记》小说描述,人间在哪里办过蟠桃会?该碑回答,就在泾川王母宫瑶池。何时始办未知,至少在明嘉靖二十一年岁在壬□春三月甲辰十五日吉时办的这一届蟠桃会由此碑记载。此“蟠桃大会”与“瑶池宴会期”有何关联,有何区别,当是诗与文用辞之异。

《西游记》是吴承恩于“嘉靖三十七年,终因受人诬告,拂袖而归”。“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④吴承恩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 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可见,泾川“三月十七日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为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召开,比吴承恩写成《西游记》早了16年,泾川“三月十七日王母宫蟠桃大会”因而就是史实而非《西游记》的附会。

四、“王母娘娘,就是道教文化中对西王母的尊称。”

王母娘娘并非道教文化中对西王母的尊称,而是《西游记》第五回王母娘娘设宴做蟠桃胜会,广为传播了“王母娘娘”一词。

五、“西王母原是泾川人。在道教中,西王母亦称金母、玉母或西姥。据载:西王母名回,她居住的王母宫山因此又名回山,现存“回中降西王母处”巨碑镶嵌在平凉市泾川县王母宫山下的回屋摩崖浮雕上方。”

西王母是“四荒”之一,西王母是西王母国的首领,代有其人(见本文之六论述),其籍贯可能永远无法认定在某省某县。泾川学者从未论过“西王母原是泾川人。”关于西王母与回、回中的记载有,《列仙全传》记载:“西王母即龟台金母也,系西华至妙洞阴之极尊,育化诞生于神州伊川,姓缑,(一作何,一作杨)讳回,字婉妗,一字太虚”⑤。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写道:“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⑥论西王母姓杨讳回的论著不止上述,还有《集说诠真》等诸多。

《史记》《汉书》载,秦汉之先,泾、渭、洛上游有回城、回中宫、回中道、回溪等与“回”相关的古地名,特别是泾川有回山,也称回中山,故回中成为古泾州的代称。李商隐入泾州王茂元幕时写有《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拥戎马于泾上,护田谷于回中”之文⑦。唐代胡曾的《回中》诗有“几烦龙驾到泾州”⑧句,意回中、泾州是一个地方。宋陶谷撰有《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文称,汉武帝通回中道,故汉乐府有《上之回》曲。古代回山有《上之回》诗碑。“回中降西王母处”碑⑨,清代以前就有。降,有降生、从天而降等人文、神话之意,但不能依此附会“西王母原是泾川人”。

六.“现实中,泾川摩崖石刻有西王母。在远古传说中,她的形象就是裸体蹲座、双手前扶、披发虎齿、裂嘴瞋目、豹尾扫地的“虎齿豹尾”半人半兽图腾形象。

后来,西王母成为神话中最有影响的女神,她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对母性美的最高追求。所以到汉代时,西王母已经演化为一位容颜绝世的美妇人。”

此表述无错,但不准确、完整。西王母是西部戎族首领,代有其人,代有首领,因此,见舜帝、助黄帝、见周穆王的不是一代而是数代西王母。汉武帝确实未见过西王母,汉武帝仅朝拜过西王母宫的西王母偶像。西王母半人半兽形象,来自于西王母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戎族首领,以大巫师身份治理其邦,上朝时,戴着虎形面具,穿豹皮、尾的章服,以示首领身份,增威严和神圣。因西王母戎族图腾是虎,首领以其民族图腾符号作上朝的衣冠之饰。正如中原民族图腾是龙,历代皇帝都把龙绣在蟒袍之上。不穿章服的西王母,便是容颜绝世的美妇人。但是,“半人半兽”肯定不能演化为容颜绝世的美妇人。

赵宗福《论“虎齿豹尾”的西王母》说得很明白:“首先应该指出,“虎齿豹尾”并非是人类的真实面目,而是一种图腾化的神的外表,是先民们从心灵上对部落首领的原始性装饰。在遥远的原始社会时期,由于西王母及其部族对其图腾的刻意摹仿,感情上力求与图腾神秘互渗,外形上极力图腾兽化,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半人半兽的怪象。”“王母其人(或神、或族、或国)崇拜的图腾是虎。”“‘虎齿豹尾’正是西王母身为酋长的神圣地位的外在体现。虎图腾面具戴在头上,便是神和帝女的化身,就可以啸动山川,威镇域内了。”“‘西王母’不是某一代酋长的名号,而应当是世代相袭的,“虎齿豹尾”随同“西王母”在其部落酋长中代代相传,每代酋长都作如是状,所以在典籍中不同时代都会有西王母出现。”“西王母正是这样一位靠其巫术已经充当了酋长的大女巫,其身份是酋长兼大女巫。‘西王母’既是她的名号,也是其部落(或国家)、其辖地的名号。”“西王母的原型实际是远古时的一位部落女性酋长兼大巫师,‘虎齿豹尾’是她在正式场合或者操作巫术时的面具。”⑩

七.“史话西王母,有关西王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女仙之首的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天上天下、三界内外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母管辖。《博物志》《汉武帝内传》称,瑶池有蟠桃。……”

此表述不准确、完整。有关西王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有“西母”二字,时间约在公元前14世纪前后,是我国最早关于“西王母”的文字记录。战国时期的《庄子》已记载西王母,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记载,西王母是西部的一个古国:“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可说是把“西王母”作为地域名的最早文字记载。《山海经》是记载西王母的先秦古籍之一,但不是最早记录。先秦后记载西王母的古籍可谓浩瀚,不赘述。

2009年,我写的《西王母五论》⑪认为:

一、西王母是历史人物,是戎族首领,代有其人。

二、西王母是神话中的主角和神话的题材。

三、西王母是道教主神之一。

四、西王母是民众纪念西王母而形成的纪念活动、意识即民俗中的纪念对象,民众多叫她王母娘娘。

五、西王母是文学艺术的艺术主角和素材,从屈原开始到当代,几乎所有作家、诗人都写过、引用过西王母。《西游记》写的西王母,就是文学的西王母。

综上,西王母文化遗产是由历史、神话、道教、民俗、文艺五个学科组成的,缺一不可。但历史就是历史,神话就是神话,道教就是道教,民俗就是民俗,文艺就是文艺。互相有联系,但不能混淆,既不能拿神话材料论其历史,也不能拿民俗概括全部。西王母五论为:

民族(人类)西王母论

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记载,西王母是西部的一个古国:“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词源》解释:“戎或西戎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总称”。现存的宋陶谷《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说,“按《尔雅》⑫“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王母事迹其来久矣,名载方册,理非语怪。”泾州“是邦也,压泾水之上游,控西戎之石坠,土宜菽麦,俗习骑射”。梁启超考证:“古代所谓獯鬻、猃狁、鬼方、昆夷、犬戎,皆同族异名”(《史记匈奴传戎狄名义考》)⑬。王国维考证:“商、周间的鬼方、混夷、獯鬻,宗周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后的胡,都是与匈奴同种,实为一族”。(《鬼方昆夷猃狁考》) ⑭祝世林考证:“昆夷是属于戎族系统的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分布在渭北高原至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在商代属于这一带的土著民族,而周族是外来的”⑮。吴晗则一语说清了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代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西王母与西戎》)⑯。

神话西王母论

古文字对于西王母的记述充满想象,如描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世人多认为这是神话西王母的形象,实际这也是戴着虎面具的西王母,因西王母部族图腾是虎。西王母时代,首领借巫术治世,首领行大巫师之职。见上述。西王母神话为人熟知的有西王母蟠桃会、嫦娥奔月、西王母瑶池、西王母会东王公、昆仑山铜柱、西王母玉楼十二重、三青鸟、后羿射日、羿请不死之药、七仙女、牛郎织女、董双成、天仙配等。

西王母(昆仑)神话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神话体系之一,是可与奥林匹亚神话相媲美的人类最早神话的精华,中国各民族的神话和各地的原始崇拜都受它的影响,《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演义》、《水浒传》以及无法统计清的典籍都有应用或记述。

《嫦娥奔月》激发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驾驭着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的创意在西王母时代就完成了,西王母神话在几千年前就开启了中国人科学思维的法门。沿着种种预言的可能,中国人终于实现了神话的科学之梦,创造着神话的科学、科学的神话、发展的神话、科学发展的神话。

道教西王母论

道教出现于汉代,道教概念中的西王母,是元始天尊与太元玉女血气相通后,派生出阴阳两种灵气,其阳气的神灵是东王公,阴气的神灵是西王母。阴阳二气按着一定的规律,养育天地,化生了人间万物。这种自然规律是道与德,合称道德。道是自然本身,德是万物行为,这实际是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世界形成观。道教认为,西王母位配西方,三界十方所有成仙得道的女子皆由她管辖,其神格仅次于三清。

台湾《西王母简略史》认为:“东王公是东华至真之气、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西王母为一切生命的灵源母亲,生化万物的灵母,即洞阴之尊。西王母简称王母、仙母或灵母,俗称王母娘娘、母娘、仙桃奶奶,又称瑶池金母、金母、金母元君、九灵大妙龟山金母。”⑰当问及台湾西王母信众为何要尊西王母为自己崇拜的主神,回答说:“道由原始传给木公(东王公、玉皇)之后,现在由木公传给了金母(西王母)”。西王母作为道教主神敬奉,属于道教中的“积善丹鼎派”。

道教是一个神、祖同尊的宗教,区别于只尊佛的佛教和只尊祖先的儒家。可见西王母实际上是作为祖先、作为神人的一个综合历史文化遗产。

民俗西王母论

西王母民间信仰是西王母民俗的核心体现,它是民间因西王母的曾经存在而形成的相关记忆和纪念意识,通过口头文学把民族、神话、宗教、文艺、历史的西王母的各种信息、文化元素揉和在一起,打乱学科、错落时空而形成的妇孺皆知的王母娘娘大传。海内外因西王母民间信仰形成的西王母民俗斑澜多姿,各有千秋。仅以泾川为例,有始于宋天宝戊辰年(公元968年)至今1047届的久盛不衰的西王母祖庙庙会,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泾川全体民众与信徒共同参与祈福纳祥。平时和庙会之外的节日,民间有意无意间对西王母的纪念也从未间断。另外还有虎崇拜,因为西王母民族图腾是虎,面虎、布虎、纸虎等都是妇女手工制作的艺术偶像,民间给男孩起名很多都带有“虎”字,这充分体现了泾川民间对西王母的民俗信仰。西王母民俗最显著的特征有祖祠、宫庙、庙会、祭祀、朝拜、朝觐、纪念、祈求、寄托、祖先崇拜、特别崇拜、心理崇拜等物质文本存在和程式性、俗成性的民众参与活动和心理需求愿望。民间西王母信仰主旨是祈求长寿幸福、国泰民安,同时对西王母又长期存在着祖先崇拜意识。

文学艺术西王母论

殆从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到司马相如的《大人赋》,从班固、曹操、曹植、李白、李贺、李商隐、苏轼到谭嗣同、梁启超,从毛泽东、鲁迅、陈独秀、闻一多到郭沫若、吴晗、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凡古今所有大文豪、古今所有作家,几乎都描写和引用了西王母、昆仑。

从《诗经》、《庄子》、《荀子》、《孟子》、《尚书》、《左传》、《礼记》到《全唐诗》、《全唐文》、《全宋词》、《全宋诗》,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到《二十四史》、《四库全书》,从春秋战国到现代,西王母始终是重要的文学题材和主角。

在艺术方面,有春秋战国以来的青铜器、石刻、画像砖、壁画、雕塑、木刻、民间画、年画上的西王母题材和因此产生的飞天、奔月、入流等造型艺术形象。在现代,则影响了电影、电视、卡通、动画、现代数字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大量作品,戏曲表现西王母更是一枝独秀。

借助西王母主题的文艺作品的启迪,使中华民族的艺术想象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的推进了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开发能力。今天,以文学艺术形式再现西王母形象和西王母文化,将为文学、舞蹈、音乐、雕塑、绘画、戏曲、电影、电视剧、动漫提供广阔的表现对象和背景。西王母的艺术之美,在人类文艺史上的地位和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把古今文艺作品中的西王母题材和引用归纳到一起,是一座早已存在的巨大的文艺宝库。但如《西游记》般的西王母题材的文艺作品,绝不是西王母历史的考证依据,也不是神话、道教、民俗西王母,就是文学艺术。半人半兽是戴面具、穿章服上朝的民族西王母,容颜绝世的应是文艺西王母,而半人半兽在古今绝不会演变成美妇人,这是“学科分类说”而非“演变说”。

从上述五个学科进入讲述西王母,就不难,能讲准确,能说明白,不会出笑话。特别是当代政府公祭的西王母,肯定是人文始祖西王母而非东王公的妻子西王母。

八、泾川王母宫建于西汉元封元年的记载出处

泾川王母宫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的记载出处,我在2002年11月出版的《泾川与世界遗产:西王母圣地》⑱一书中己有记述,现重记如下:

清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平凉府部》⑲载:“王母西真宫,在回山,汉元封元年建,宋学士陶谷撰文,元季重修有碑。”

清乾隆《四库全书 史部 甘肃通志》⑳载:“王母西真宫,在泾州回中山,汉元封元年建,宋学士陶谷撰文,元季重修。”

────────

参考文献

①《庄子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

②《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

③明《泾川王母宫蟠桃会碑》,现存泾川回山

④《百度百科》

⑤《列仙全传》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2009年2月版

⑥《酉阳杂俎》齐鲁书社2007年版

⑦《李商隐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版

⑧《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1月版

⑨清《供成善果》册,泾川县博物馆藏

⑩张怀群等《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

⑪张怀群《圣地泾川.西王母祖祠圣地》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⑫《尔雅校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⑬《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

⑭《王国维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版

⑮祝世林《平凉古代史考述》1997年1月版

⑯《清华周刊》第36卷第6期

⑰台湾三重市凤德玉宝殿《中国农民历》2002年版

⑱ 张怀群《泾川与世界遗产:西王母圣地》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⑲清康熙《古今图书集成平凉府部》中华书局 巴蜀书社1987年2月版

⑳清乾隆《四库全书 史部 甘肃通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