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平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2016年09月03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

  《平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6月17日

  目  录

  一、规划背景 ……………………………………………(4)

  (一)发展基础……………………………………………(4)

  (二)发展形势……………………………………………(9)

  (三)发展要求……………………………………………(10)

  (四)阶段特征……………………………………………(12)

  二、总体思路……………………………………………(14)

  (一)指导思想……………………………………………(14)

  (二)基本原则……………………………………………(15)

  (三)发展思路……………………………………………(16)

  (四)发展目标……………………………………………(17)

  三、重点任务……………………………………………(22)

  (一)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22)

  (二)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33)

  (三)切实增强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35)

  (四)强化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37)

  (五)全面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各项改革…………………(38)

  四、保障措施……………………………………………(40)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到实处………………(40)

  (二)优化前期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40)

  (三)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能力………………(41)

  (四)严格质量监管,提升交通建设品质………………(41)

  (五)注重人才培养,提供行业智力支撑………………(41)

  附件………………………………………………………(42)

   

  平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为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全市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根据《平凉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陕甘宁交汇区交通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两大枢纽”为目标,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和全省交通突破行动的历史机遇,坚持交通先行和项目带动战略,集中精力抓建设、夯基础,强监管、保畅通,优服务、促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是交通运输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发展。市委“十大工程”、市政府“十件实事”、中心城市建设、扶贫攻坚等重大决策部署都把交通运输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消除瓶颈、补齐短板、率先发展已成为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共识。特别是紧抓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和“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的大好机遇,开启了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征程。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公路建设的意见》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交通运输作为稳增长的重要领域,促改革的重点行业,惠民生的的重要保障,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二是交通骨架网络基本形成。西平铁路建成营运,天平铁路建成通车,全市铁路总里程达到221公里;西长凤高速建成营运,平天、彭大高速公路和国道312线改造工程、平华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平庆高速、平泾一级公路完成工可,建成静宁至庄浪、韩店至张家川、泾川至渗水坡、国道312线平凉城区过境段二级公路181公里。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82公里,二级公路总里程达到661公里,实现了“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的目标。

  抢抓国省道公路网调整机遇,新增国道5条480公里,新增省道18条864公里,全市共有国省道36条2349公里,形成了“九纵十一横一环十五条联络线”的国省干线公路网主体骨架。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强力推进。抢抓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大会战的历史机遇,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实施各类农村公路5083公里。完成崇信至白水、罗汉洞至长庆桥、平凉至泾源至庄浪、静宁县威戎至仁大、泾川长庆桥至飞云至太平、灵台水晶至星火至黄家咀子、庄浪南湖至鱼池等县乡道三级公路改造452公里,建成建制村通畅工程4516公里、村社硬化路115公里。全市新增631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崇信县于2014年率先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目标,静宁县、华亭县2015年底实现10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市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到95%,比2010年增长了41个百分点。

  四是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紧紧抓住平凉进入全国第180个主枢纽城市的机遇,积极实施运输站场项目。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建成运营,平凉市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成主体工程,平凉客运枢纽站、平凉快速客运站项目全面启动。华亭、静宁汽车站建成运营,庄浪客运站开工建设,全市共建成县级客运站10个,乡镇汽车站102个,行政村停靠点1585个,实现了“县有等级站、乡有汽车站、村有停靠点”目标。全市五年新增货运车辆4171辆、客运车辆196辆,全市客货运输车辆总量达到21390辆,较2010年增加4267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36239人。止2015年底,全社会客、货运输量分别达到0.36亿人和0.45亿吨,较2010年增长约19%和119%。着眼服务城镇化建设,新增公交车79辆,出租车450辆。新增客运班线150条,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4%。

  五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交通运输信息化工程建设,建成车辆GPS监管系统,实施平凉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交通运输信息化应用和资源共享程度逐步提高。加快出租车“油改气”和新型节能环保公交车更新步伐,完成出租车“油改气”394辆,投放新型节能环保公交车59辆。抢抓平凉市被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配套建设城市的机遇,计划投入试点运行甲醇汽车150辆,已投放运营甲醇出汽车50辆。积极扶持东运集团实施交通运输部第一批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路面工程施工冷再生技术广泛运用于公路改造项目,有效降低了旧路改建对环境的污染。

  六是交通运输改革实现突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成立了新的交通运输局,组建了平凉市邮政管理局。全面深化交通项目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承接省级高速、普通省道建设职责,组建了平凉市富民交通运输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立新型交通投融资体制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5项,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事项,交通运输行业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成效明显。

  七是行业监管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一责双管”责任制,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和“平安创建”活动,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稳中向好。深入开展交通执法专项整治、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案卷评查活动,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交通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升。

  八是廉政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特别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全市交通运输项目全部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集中交易,推行重大项目“三定六包”抓建机制,形成了监督有力、防范有效的项目建设监督落实体系。扎实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及效能风暴行动,全行业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回顾总结“十二五”以来的工作,全市交通运输发展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把科学谋划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把交通运输自身发展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把服务民生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群众路线,顺应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新期盼、新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满意交通为目标,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源泉。坚定不移地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创新,努力消除制约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更新理念,创新模式,提高质量,不断为交通运输事业提供强大动力。四是坚持把党政推动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基础。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充分发挥县区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个方面参与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办交通的发展格局。五是坚持把从严治党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保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大兴“三严三实”之风,为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市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总量发展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对外出口不畅,断头路多,进入性差,市上没有支线机场和高速铁路,崇信、灵台、华亭、庄浪4个县未通高速公路,综合交通线网总体规模较小,支撑发展的供给能力依然不足。二是运输方式单一。长期以来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没有航运、水运,各运输方式在规划、建设、运营阶段缺乏统筹,衔接性和协调性不足,交通运输仍处于综合交通发展的初级阶段。三是建设标准过低。已建成使用的铁路多为单线,与周边省区线路不相匹配;新调整增加的国道、省道大多数为三、四级公路,改造升级的任务艰巨;“十一五”期间新建、改建的县乡道普遍破损严重,养护维修面大量广。四是服务质量不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通达密度较低,运力装备、经营结构、经营模式相对粗放,货运市场主体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足,物流服务业务仍停留在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阶段,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与民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各项事业转型升级的集中攻坚期,我市交通运输事业改革与发展并重,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有利因素看:一是政策机遇前所未有。平凉作为六盘山特困片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国家、省上对我市交通运输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二是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平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甘肃东部门户城市,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优先实施交通互联互通,将为交通运输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三是动力转换逐步加快。客运需求个性化、多样化与货运物流专业化、高效化的需求更加强烈,与生活、旅游、休闲消费等相关的交通出行快速增长。“互联网+交通运输”深入实施,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为交通运输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四是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省上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批权限调整后,有利于我们加快推进二级及以下公路建设。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持续放大。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加大交通运输供给总量;省上实施交通突破行动,列入方案的项目必须实施,全市交通项目增多、投资加大、加快发展的态势仍然保持。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发展速度受限。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进入相对低速平稳增长时期,随着经济增幅逐渐放缓,我市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将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制约条件较多。随着土地、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集约、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这些刚性约束的持续增强与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发展短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筹资难度加大。省上公路建设三级事权明确后,省级高速和普通省道建设由市上负责,建设成本逐年增高,筹融资难度持续加大,资金需求与供给矛盾非常突出。

  (三)发展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不断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作为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交通运输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稳步扩大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和通达深度,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民基本出行条件,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求交通运输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升级。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阶段,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从“供给侧”看,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将带动产业布局、城镇化、旅游业等发展,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调整运输组织结构,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的总体供给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使交通运输在稳定增长中实现提质增效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积攒后劲。

  三是适应区域发展新格局,要求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引导作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新型城镇化等战略的实施,将形成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紧密协作、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交通运输要强化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引领作用,根据全市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针对不同区域的阶段性特征,构建有效覆盖各级城镇节点的多层次运输网络,为资源要素流通、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市内城镇节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客货运输需求。   

  四是破解生态发展新矛盾,要求努力实现交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作为资源使用、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各个领域和发展全过程,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交通运输的绿色发展支撑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五是适应行业治理新趋势,要求推进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做出了总体部署。交通运输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关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有利于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各项重大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创造良好环境,维护运输市场公平,建设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形成适应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四)阶段特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市交通运输发展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十三五”时期,我市交通运输处于由“基本适应”向“适度超前”过渡的阶段,交通运输发展将呈现出新的趋势与特征。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成网。 “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重点将逐步转向高速公路、干线铁路、民航机场等骨干网络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更加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领域的建设,综合交通网络将加快形成,整体效能进一步发挥。

  各种运输方式加速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城镇化趋势愈发明显,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土地、环境等刚性约束日益加剧,单一运输方式各自发展对于提升交通运输整体水平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必须加快推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随着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进程将明显加快,运输结构逐步优化,一体化运输效率和水平将加快提升。

  客货运输需求结构加速调整。随着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运输需求增长将逐步放缓,客货运输需求结构也将发生明显变化。客运方面,民航、高铁等快速化运输需求更加强烈,城市公共交通和农村公路客运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稳步增长,人民群众对出行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货运方面,货运结构加快调整,货运一体化水平将成为衡量物流效率的重要标志,多式联运发展需求明显增加。

  交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十三五”时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新技术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互联网+交通运输”加速推进,将成为推动我市交通运输产业重构的重要动力,催生形成交通运输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改革创新成为重要发展动力。“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投资回报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债务风险加大等压力进一步凸显,资金、劳动力、资源等传统要素投入的驱动力逐步减弱。交通运输发展将更多依靠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法制和标准建设等制度创新,以及科学技术应用、运输组织优化等技术和管理创新。

  综上所述,“十三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客运快捷舒适、货运经济高效的要求更加突出,行业提质增效升级、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的任务更加迫切,发展动力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十三五”期将是我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攻坚时期,是行业提质增效升级、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全面加快交通运输法治建设的重要时期。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线,加快实施交通突破行动,坚决打赢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开放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切实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使交通优势成为我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甘肃东部门户城市”的内生动力,为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创新发展,增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创新交通体制机制。全面深化交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2.协调发展,注重平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交通运输资源要更多地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加快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统筹综合运输体系内部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统筹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协调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3.绿色发展,节能环保。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交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通过结构调整拓展交通绿色发展空间。推进绿色循环交通运输发展,推广低碳环保运输装备应用,推动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发展。健全政策、法规、标准、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形成推动绿色交通发展的长效机制。

  4.开放发展,拓展空间。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大通道建设,以交通运输的网络连通推动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继续深化与周边省、市的交通合作发展,在规划方案、项目建设等方面统筹考虑,有力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开放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5.共享发展,提升品质。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力交通运输领域的精准扶贫,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增加更多出行选择,改善群众出行体验,更多关注弱势群体出行,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三)发展思路

  突出一条主线: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切实转变行业原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实现行业由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转变,由简单规模扩张粗放型发展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转变。

  聚焦四个着力重点:加快建设“四个交通”

  综合交通。突出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构建以“两纵三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架,以“一主(中心城市为核心)六副(六县县城为节点)”为支撑,多层次综合运输网络为基础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出行提供更可靠、更经济、更优质的客货运输服务。

  智慧交通。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大信息资源格局,注重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领提升交通运输管理效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行业监管、运行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和服务质量。

  平安交通。坚持安全监管全覆盖和安全隐患零容忍,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树立行业安全至上的价值观;切实加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臵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保障生命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能力。

  绿色交通。以节约资源、提高能效、控制排放、保护环境为目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更加注重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推动交通运输从依靠资源消耗转入集约内涵式的发展轨道,建成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交通系统。

  强化两个驱动力:深化改革、科技创新

  深化改革驱动。加快完善交通运输领域市场制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注重法治交通和交通文化建设,切实提升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水平。

  科技创新推动。加快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保障机制,推进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更广泛应用,通过科技和管理创新,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围绕打造陇东旱码头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陕甘宁交汇区交通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两大枢纽,实现“六通三覆盖”,即市通高铁航运、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国省道、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综合交通网络、城市公共交通、交通信息服务全覆盖。

  具体目标是:

  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公路畅通。全市骨干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农村公路联网升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不断推进,实现公路“三通”(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到2016年,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0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360公里、比重达到80%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008公里、比重达到80%以上,农村公路四级及以上公路达到80%以上。

  铁路连通。铁路总里程达到500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4.5公里/百平方公里。与周边地区实现铁路连通,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的铁路运输通道。

  航路开通。建成平凉军民合用机场,与西安、兰州、银川等周边省会城市航线直通。积极实施一批通用航空机场,实现市内通用航空服务60公里范围内全覆盖。

  邮路融通。基本形成统筹均等、供给多元、开发融合、便捷高效、与小康社会相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邮政普遍服务运行体系和竞争有序、服务优质、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邮政与交通实现融合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邮政营业场所达到140个,快递服务网点达到300个,邮政普遍服务达标率、建制村通邮比例均达到100%,快递服务72小时准时率达到40%。

  2.运输服务转型升级

  基本形成多方式可选、多层次融合、换乘便捷的客运服务网络和高效、经济、可靠的现代货运与物流体系,运输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到2018年,实现村村通客车。到2020年,实现县区城市公交、农村客运网络及物流节点全覆盖。

  3.支持保障有力可靠

  信息技术先进适用。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互联网+”促进交通运输更加便捷,实现信息服务“一点通”,公众出行“一卡通”,服务监督“一号通”。到2020年,城市公交一卡通覆盖比例达到85%。

  资源环境低碳绿色。交通领域逐步实现规划设计生态化、建设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到2020年,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比2015年下降6.5%和8%。

  安全应急可靠高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及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安全监管能力显著增强,安全运营水平显著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充分有力。到2020年,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2小时、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抢通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行业治理务实高效。交通运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逐步建立与转型升级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交通运输市场更加规范,依法行政水平和行业监管能力明显提高。

  表1:平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年

2020年

备注

基础设施

公路畅通

公路通车总里程(万公里)

1.01

≥ 1.2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182

600

 

县级城市通高速公路比例(%)

57

100

小康指标

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

 

80

 

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

17

80

 

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

95

100

小康指标

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指数(MQI)

-

≥ 80

 

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

50

≥ 70

 

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

 

≥ 74

 

差次路每年实施大、中修工程里程比例(%)

 

≥ 80

 

铁路连通

铁路通车总里程(公里)

220

≥500

 

快速铁路通车里程(公里)

 

≥70

 

航路开通

民用机场数(个)

 

1

 

民用机场覆盖县级城市单元比例(%)

 

85

小康指标

开通航线数量(条)

 

10

 

通用机场(个)

 

8

 

邮路融通

邮政营业场所数(个)

135

140

 

快递服务网点数(个)

112

300

 

枢纽互联

具备条件的设市城区综合客运枢纽衔接比例(%)

 

100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成比例(%)

 

100

 

类别

指标

2015年

2020年

备注

运输服务

公路: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

 

60

小康指标

县域农村公路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

 

>30

 

公路:大中型货车占营运货车比例(%)

 

45

 

公路: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

 

70

小康指标

公路:货运车型标准化率(%)

 

≥50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

 

100

小康指标

快递服务72小时准时率(%)

 

>40

 

同城快件24小时投递率(%)

 

>90

 

建制村直接通邮比例(%)

 

100

小康指标

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

 

100

 

智交通慧

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

100

100

小康指标

城市公交“一卡通”覆盖比例(%)

 

85

 

绿色交通

公路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率(与2015年相比)(%)

-

6.5

 

公路营运车辆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与2015年相比)(%)

  -

8

 

城市客运单位人次碳排放下降率(%)

 

≥10

 

国省道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

 

>70

 

国省道绿化率(%)

-

≥30

 

清洁能源公共汽车所占比重(%)

 

>60

 

安全应急

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监测覆盖率(%)

 

100

 

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时间(小时)

 

≤2

 

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抢通时间(小时)

 

≤24

 

车辆超限超载下降率(%)

 

4

 

 

  注: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指标体系充分结合国家和省上提出的“三通、三覆盖、两降两提升”(“三通”是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班车和通邮;“三覆盖”是指综合交通网覆盖、城市公共交通覆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覆盖;“两降”是指交通事故下降、运输碳排放强度下降;“两提升”是指客运服务水平提升、货运服务水平提升)小康社会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实施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开通、邮路融通、枢纽互联“五大工程”,努力构建“两横三纵”综合运输大通道,使平凉通往东南西北方向均有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出口,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连通东西、纵贯南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骨干网络,增强养护管理服务效能,更好地生产生活、物资流通和公众安全便捷出行。

  表2:平凉市综合运输通道一览表

通道名称

主要控制点

通道功能

通道主要组成

两横

西兰通道

西安、泾川、崆峒、静宁、兰州

东西向主通道,提升对外运输能力,强化与西安、兰州对接

G22青兰高速、G70福银高速、G312线上海至霍尔果斯、西平铁路、定西至庆阳至平凉快速铁路

咸天通道

咸阳、灵台、崇信、华亭、庄浪、天水

提升煤炭资源外运能力,实现矿区对外快速连接

S320线彬县至华亭公路、S28灵台至华亭高速、S304线安口至甘谷公路、华亭至崇信至灵台至泾川铁路运煤专线、平天铁路

三纵

庆宝通道

庆阳、泾川、灵台、宝鸡

实现区域内重要节点间快速通达,提升内部服务能力

G244乌海至江津公路

S202环线至泾川公路

银宝通道

银川、崆峒、华亭、宝鸡

南北向主通道,支撑陕甘宁交汇区交通建设,打通南北主干通道

G85银川至昆明高速彭阳至大桥村段、S203线马峪口至千阳公路、S216彭阳至上关公路、宝中铁路

固天通道

固原、静宁、庄浪、天水

形成固原、天水高效运输通道,促进沿线城镇及产业发展

G566西吉至天水公路、S25线静宁至天水高速、S220泾源至秦安公路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实施公路、铁路、机场、运输场站、邮政建设重点项目五大类,总投资1001.8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总投资733.7亿元(国省干线公路总投资653.19亿元,农村公路总投资69.05亿元,旅游景区连接道路总投资11.47亿元),铁路建设总投资232亿元,机场建设总投资16.98亿元,运输场站建设总投资17.54亿,邮政建设总投资1.59亿元。

  1.公路畅通工程。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建设好“幸福小康路”、“康庄大道”、“特色致富路”、“对外开放路”,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网络化的公路交通网络,全面提升公路管养水平和服务品质。

  国省干线联网提级。围绕“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全面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及早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平凉境内路线,构建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通道和物流大通道。加快推进对省际、区域和县际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的省级高速公路建设,形成“市县全面覆盖、省际有效连通、运行通畅高效”的高速公路网络。围绕“乡乡通国省道”的目标,强化普通国道未贯通路段建设,基本消除无铺装路面。积极推进普通省道提级改造,改善落后地区对外交通条件。加快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提高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重点项目是,配合省上加快推进平凉至天水、彭阳至大桥村2条国家高速及静宁至庄浪省级高速公路建设,积极实施庆阳至平凉(含平凉市绕城高速)、灵台至华亭、华亭至泾源3条省级高速公路。新建、改建、扩建G312线平凉段、G566西吉至天水公路闫家庙至静宁段、G244乌海至江津公路长庆桥至何家坪段、G344东台至灵武公路平凉段等6条普通国道,新建、改建、扩建S216平凉至华亭、S517泾川至平凉、S203线马峪口至千阳、S320线彬县至华亭等12条普通省道。到2020年,建成高速公路45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0公里;建设普通国省道988公里,其中普通国道216公里,普通省道772公里。形成“八纵七横”国省干线主骨架,打通8个省际出口,新增 5个省内周边市对外出口通道,实现平凉境内甘陕、甘宁国家通道的互联互通,与庆阳、天水、定西、白银的路网衔接,7县区以高速、普通国道、普通省道连通,具备条件的乡镇以普通省道连通。

  农村公路畅通安全。以“村村通沥青(水泥)路”为目标,按照建设“四好农村路”的要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省上“1+17”、市上“2+19”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全面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加快实施“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硬化工程,适度推进县乡道路联网工程。努力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路一危”(断头路、瓶颈路、年久失修路以及危桥)改造,有序推进返砂通村油路改建,有效提高农村交通发展的公平性和均等化水平。

  (1)建制村通畅工程。2016年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项目116 项825公里,实现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2)易地搬迁和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从2017年开始,实施易地搬迁和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256项923公里,其中灵台县43项166.8公里,庄浪县130项303.8公里,静宁县74项452.1公里。

  (3)建制村通达路线窄路面扩宽改造。在基本实现初通、畅通的基础上,深化通达、通畅深度,提高服务能力,对早期建成的路面偏窄的低标准农村公路进行加宽完善,通过采取硬化路肩,完善安保、排水、防护等配套设施,整治特坏路面等措施,使会车条件明显好转,安全事故明显减少,通行能力明显提高。规划实施窄路面拓宽工程441公里,其中华亭县150公里,静宁县291公里。

  (4)危桥改造工程。加快危桥改造步伐,全面消除农村公路危桥现象,实施危桥改造项目79项7700延米。

  (5)资源旅游路。围绕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和资源开发利用需要,规划建设资源旅游路403公里。

  (6)县乡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抗灾防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分年度实施县乡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626公里。

  (7)现有通村硬化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规划实施5600公里。其中:2016年争取省补资金1.26亿元,集中利用一年时间实施2015年前建成的通村硬化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216公里。2017—2020年实施1384公里。

  (8)“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建设工程。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交通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实施“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1150公里。

  (9)县乡道改造。以加强县乡连通、促进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快推进重要县乡公路改建,重点建设改造一批连接重要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等通道功能强,社会效益好,对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有重要作用的县乡公路,规划实施县乡道改造工程1750公里(其中县道1000公里,乡道750公里)。

  (10)“双联”路建设。积极配合“双联”行动,争取实施“双联”村村社道路硬化200公里。

  通过实施以上10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到2020年,建成农村公路10197公里,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农村公路网络,实现县道与高速公路互通、乡道与普通国省道连通,县与县之间、县城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乡镇与有条件的建制村之间、有条件的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道路的顺畅连通,并与区域内重要能源基地、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品集散地、重要旅游景区的连通。

  旅游公路拓宽连通。按照“5A级景区以高速公路连通,4A级景区以一级公路规划布线,先实施一幅”的原则,实施柳树沟至崆峒山、泾川至田家沟、蔺家沟至莲花台3条52公里景区连接公路提等改造工程,有效改善景区对外交通通行条件。

  公路养护管理提升。围绕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加大养护工程实施力度、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公路管养效能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养护工作制度,有序推进养护市场化改革,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全面开展预防性养护,积极推进养护技术创新,整体提升路况水平。到2020年,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75%,发展质量和通车水平明显提升。

  专栏1:公路畅通工程建设重点项目

高速公路

国家高速

1.G85银川至昆明高速彭阳至大桥村段,境内全长92公里。

2.G8513平凉至绵阳高速平凉至天水段,境内全长108公里。

省级高速

  1.S25静宁至庄浪高速,全长67公里。

  2.S15平凉至庆阳高速平凉段(含平凉市绕城高速),境内全长39公里。

  3.S28灵台至华亭高速,全长140公里。

  4.S11华亭至泾源高速,境内全长13公里。

普通国省道

普通国道

1.G312上海至霍尔果斯公路平凉段,全长161公里(平凉东至界石铺52公里,凤口至平凉东87公里,崇信至白水22公里)。

2.G244乌海至江津公路长庆桥至何家坪段,全长33公里。

3.G344东台至灵武公路平凉段,全长13公里。

4.G566西吉至天水公路阎家庙至静宁段,全长9公里。

普通省道

1.S216平凉至华亭公路,全长61公里。

2.S517泾川至平凉公路,全长68公里。

3.S203马峪口至千阳公路安口至崇信段,全长29公里。

4.S203马峪口至千阳公路崇信至方堤口段,全长77公里。

5.S320彬县(陕西)至华亭公路,全长161公里。

6.S220泾源至秦安公路泾源至莲花段(同步实施S522阳川至大庄10公里),全长88公里。

7.S222西吉至燕子砭公路平峰至八里段,全长30公里。

8.S321雷大至什川公路王家沟圈至鸡川段,全长40公里。

9.S216彭阳至上关公路(同步实施S516西阳至麻武46公里),全长87公里。

10.S202环县至泾川公路平凉段,全长21公里。

11.S319正宁至平泉公路吊堡子至平泉(平凉段),全长63公里。

12.S525三合至四河公路,全长47公里。

农村公路

1.建制村硬化路116项825公里。

2.建制村通达路线窄路面扩宽改造441公里。

3.危桥改造79项7700延米。

4.易地搬迁和撤并建制村通畅工程256项923公里。

5.资源旅游路403公里。

6.县乡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626公里。

7.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600公里。其中2016年实施4216公里,2017-2020年实施1384公里。

8.“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建设工程1150公里。

9.县乡道改造1750公里。

10.“双联”路200公里。

景区连接道路

1.X047柳树沟至崆峒山高速10公里。

2.S202泾川至田家沟一级公路5公里。

3.Y096蔺家沟至莲花台一级公路37公里。

  2.铁路连通工程。

  着眼打造以平凉城区为中心的现代化铁路综合交通中心,构建定西、天水、西安、宝鸡、中卫等周边城市同城化格局,形成发达完善的铁路运输通道、现代物流运输通道、文化传承旅游运输通道、保障有力的安全运输通道。规划实施铁路建设项目6项。其中:建设定西至平凉至庆阳快速铁路1条71公里;宝鸡至中卫铁路增建二线、西安至平凉铁路增建二线、平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3条普速铁路275公里。同时,积极开展华亭至崇信至灵台至泾川铁路运煤专线、中宁至固原至平凉城际铁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到2020年,实现市上通高铁,县区铁路覆盖率达到57%,使铁路成为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载体。

快速铁路

1.定西至平凉至庆阳快速铁路,境内全长71公里。

普速铁路

1.宝鸡至中卫铁路增建二线,境内全长96公里。

2.西安至平凉铁路增建二线,境内全长101公里。

3.平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长78公里。

4.华亭至崇信至灵台至泾川铁路运煤专线(前期研究)。

5.中宁至固原至平凉城际铁路(前期研究)。

  专栏2:铁路连通工程建设重点项目

  3.航路开通工程。

  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重要机遇,大力发展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努力构筑连接周边、通达全省的空中通道。

  (1)平凉军民合用机场。按照民航4C级支线、军用二级永备标准建设,开通兰州、西安、银川等周边省会城市航线通道,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0万人次。

  (2)通用航空运输机场。依托《甘肃省“十三五”民航机场发展规划》,新建8个通用航空运输机场。其中:平凉机场兼顾通用航空运输机场,泾川、静宁2个一般性通用机场,灵台、华亭2个固定翼通用机场,崇信、庄浪、崆峒3个直升机场,形成功能完善的通用机场体系。

军民合用机场

1.平凉军民合用机场,概算总投资12亿元。

通用航空机场

新建8个通用航空运输机场,概算总投资49833万元。其中:平凉机场兼顾通用航空运输机场,泾川、静宁2个一般性通用机场,灵台、华亭2个固定翼通用机场,崇信、庄浪、崆峒3个直升机场。

  专栏3:航路开通工程建设重点项目

  4.邮路融通工程。

  按照建设“普惠邮政、智慧邮政、安全邮政、诚信邮政、绿色邮政”的要求,加快推进快递物流园区、村邮站等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邮政业“向外”、“向下”发展,努力实现乡乡有站、村村有点,着力提升邮政普遍服务水平。

  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邮政网点布局,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邮政服务网点建设和改造升级,有序推进网点分级管理。支持邮政企业整合三农服务站资源,设立相对固定的村邮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村邮站,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村村建站,逐步解决农村和民族地区不直接通邮问题。贯彻落实信报箱系列国家标准,做到同住宅楼“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监理、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创新末端投递方式,推广智能包裹箱的建设与使用,探索与信报箱的整合,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终端体系。

  快递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在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快递功能园区,引导快递企业加快建设快件处理中心,支持快递企业建设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转运体系。提高末端投递能力,推进共建共享公共资源,完善农村地区快递基础设施,形成覆盖城乡、配套衔接、布局合理、便民惠民的快递骨干网和末端投递网。

邮政业监管

1.平凉市邮政管理局办公用房建设项目。

2.平凉市邮政业安全监管中心。

3.邮政业县级监管机构建设项目7个。

邮政普遍服务

1.城乡局所整修50处。

2.标准化村邮站建设1000处。

快递业

1.平凉快递产业园区30000平方米。

2.智能快件箱建设投放500个。

  专栏4:邮路融通工程建设重点项目

  5.枢纽互通工程。

  围绕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加快构建以平凉中心城市为核心、六县县城为节点的“一主六副”交通枢纽体系,统筹配置交通枢纽资源,加快推进铁路、公路运输枢纽站场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道路运输站点建设。

  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推进位于城市中心城区且与铁路场站、机场枢纽、公路场站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建成集公路、铁路、城市公共交通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

  加快铁路运输枢纽建设。重点实施平凉火车站站房新建、平凉火车南站升级改造、平凉恒旺物流园区、静宁德美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园区4个铁路运输站场物流园区项目,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水平。

  加快公路运输枢纽建设。推进平凉客运枢纽站、平凉快速客运站、平凉汽车西站改扩建、平凉城乡客运中心、平凉公铁联运物流园区、平凉西综合物流中心6个国家级、区域级公路运输枢纽项目建设,使平凉成为陇东客货运输、商贸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平凉旅游客运站等7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旅游客运站,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加快农村道路运输站点建设。稳步推动庄浪、泾川、灵台、崇信4个县级客运站建设,新建、改建4个乡镇汽车站,建设1县、7个乡镇的货运集散中心。推动乡镇客运站与运政、邮政、快递协调发展,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模式,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站点。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集客运、物流、商贸、邮政、快递、供销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新建建制村停靠站475个,示范建设一批农村候车亭(牌),切实服务农村群众出行。

  拓宽发展领域,创新服务模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扩增量、促销费、惠民生、稳增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新业态,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1)建设交通运输房车露营地。依托《甘肃省交通运输房车露营地发展规划》,积极实施崆峒古镇三级房车服务基地,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温泉小镇、龙泉寺、云崖寺、莲花台、大槐树、赵墩梯田、陈家洞、米家沟、水泉旅游村、张屲、界石铺等13个房车露营地,平凉服务区、泾川服务区、静宁服务区等11个交通驿站,鼓励开展“落地自驾、异地交车”等跨区域的旅游汽车租赁业务与旅游包车客运发展,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2)积极发展库区水运。以崆峒水库、竹林寺水库为主,规划实施库区航道、小码头改造两类3个项目,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服务水平。

  (3)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重点实施平凉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政府监督平台、机动车检测维修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道路运输公共综合服务平台、驾驶员培训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运政执法信息系统6个项目,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领域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监控网络,实现智慧交通建设取得全方位突破。 

  专栏5:枢纽互通工程建设重点项目

公路运输枢纽场站

客运枢纽站

8个:平凉客运枢纽站、平凉快速客运站、平凉汽车西站改扩建、灵台县城西汽车客运站、崇信县汽车客运站、泾川县汽车客运站、平凉城乡客运中心、庄浪汽车客运站

货运枢纽站

2个:平凉公铁联运物流园区、平凉西综合物流中心

农村客运站

乡镇客运站:4个;建制村停靠站:475个;农村物流示范工程:1县、7个乡镇的货运集散中心

旅游客运 站

平凉旅游客运站、县区旅游客运站:7个

铁路运输场站物流园区

4个:平凉火车站站房新建工程;平凉火车南站升级改造项目;平凉恒旺物流园区;静宁德美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园区。

房车露营地

新建崆峒古镇三级房车服务基地1个;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温泉小镇、龙泉寺、云崖寺、莲花台、大槐树、赵墩梯田、陈家洞、米家沟、水泉旅游村、张屲、界石铺等13个房车露营地;平凉服务区、泾川服务区、静宁服务区等11个交通驿站

内河水运

航道建设

1.崆峒旅游观光水运一期建设项目,航道里程20公里。

2.崆峒旅游观光水运二期建设项目,航道里程20公里。

小码头建设

1.崆峒旅游观光水运一期建设项目(浮动码头、混凝土码头)

支持系统

平凉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政府监督平台;机动车检测维修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道路运输公共综合服务平台;驾驶员培训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运政执法信息系统。

       

  (二)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

  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和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货畅其流”、“人便于行”、“安全舒适”、“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1.提升公共客运便捷舒适水平。积极引导客运装备优化升级,加快调整公共客运结构,努力实现城际客运多样化;加快提升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服务水平,基本形成“城市公交化、城际快速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全覆盖”的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加强运输市场监管,切实提升公共客运服务水平。

  (1)加快客运装备升级。引导公路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客运车辆,长途客运鼓励使用中高级营运客车,农村客运鼓励发展安全性达标、经济性良好的客运车辆和客货兼用型运营车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舒适性,鼓励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无障碍车辆。

  (2)加强客运市场管理。严格落实《甘肃省道路运输条例》,维护道路客运市场秩序,保障道路客运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加强客运市场环境建设,完善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客运市场管理加快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转变,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客运市场。

  (3)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创建全国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切实提高城市公交的通达性、可靠性、便捷性和舒适性;推动建立高品质、多形式的出租汽车服务体系,规范出租汽车运营服务,创新运营服务方式,逐步实现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积极发展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多措并举解决城市中短距离出行和公交“最后一公里”的无缝对接,尊重慢行空间,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

  2.提升货运集约高效发展水平。加快货运装备升级,着力优化货运结构,突出公路在货运中灵活、高效的特点,提升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物流业的一体化发展。

  (1)货运服务。加快发展多式联运装备,推广滚装甩挂运输成套技术装备;推广大型化、专业化转运设施装备,运用标准化、集装化装卸机具;加快发展甩挂运输,重点推进公铁联运甩挂运输以及跨区域网络化甩挂运输和甩挂运输联盟,推进干线甩挂运输和城市配送衔接;继续提升公路货运组织水平,以公路运输枢纽站场为节点,完善站场组织功能。

  (2)物流服务。推进城乡物流发展,建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加快形成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加快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引导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与行业平台的融合;加速邮政普遍服务与快递服务转型升级,推动快递服务下乡进村,推动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

  (三)切实增强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强化公路抢通保通等重点领域应急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平安交通。

  1.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一是建立覆盖全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制订安全监管考核标准,形成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二是强化源头管理,提高运输市场主体的安全资质或标准,严把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资质准入关,加强安全管理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三是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违法成本,建立安全生产诚信管理体系,使企业安全行为与市场管理形成联动。四是认真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大力整治公路安全隐患,不断完善安全设施,依法强化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

  2.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安全监管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判断,建立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二是建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安全监管队伍与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建设。三是完善公路运输日常监控系统及危险品运输车辆、长途客运车辆监控网络,特大型桥梁、隧道实现100%定期健康监测。

  3.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一是整合交通安全与应急信息,积极推进公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应急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构建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基本建立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急防控体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联防、联控、联动能力。三是构建功能完善的全市应急救助网络。合理布局应急运输装备集结地、应急物资储备点、危险品应急救援中心和医疗救助站,并建立紧急运力动员调用机制。

  (四)强化科技进步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快交通建设关键技术的推广,积极实施“互联网+交通”行动,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公路建设、养护、运营和管理领域的应用,着力打造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

  1.加强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制定和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标准,加强工程项目标准规范的实施推广和工程建设领域关键标准的修订,健全交通运输标准审查评估机制,强化标准制修订的全过程管理。二是完善标准技术体系,加快制定综合运输、安全应急、节能环保、城市客运、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加强工程建设等领域关键标准的制修订。三是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力度,通过质量监督抽查、质量认证、市场准入、工程验收、标准符合性审查等形式,完善交通运输标准化实施的监督机制,切实提升标准化的执行力。

  2.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一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运行监测、运营管理、运输服务、安全应急、市场信用和路政执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构建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的融合,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创新。二是加快信息化与道路、水路运输工作的深度融合,加大高速公路ETC覆盖范围,积极拓展ETC服务渠道,推进等级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探索推行网络售票等,建立交通运输出行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交通智能化水平。三是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向区域协同共建方向转变,打破区域与部门分割,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推动行业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

  3.强化交通运输监控网络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覆盖公路、水路、航空重要节点的交通运输监控体系,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市级数据中心体系,提升行业数据服务能力。二是加快形成覆盖重点载运工具的监测体系,完善公路危险品运输全程联网监管系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三是加强交通运行信息汇聚、监测与跟踪,掌握交通运行态势,加强预警分析,提升交通运行环境监测水平。

  (五)全面深化交通运输领域各项改革。

  着眼破解制约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新理念,创新模式,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创新,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行政审批事项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二是转变行业管理方式。统筹协调对公路、水路、民航、城市公共交通和邮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形成高效运行、相互衔接、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新格局。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社会信用体系。

  2.深化交通运输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按照“划分建设事权,明确主体责任”的要求,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省上负责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建设管理、市上负责地方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建设管理、县区政府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三级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积极适应国省干线公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建设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政府参与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地方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建设。二是理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推行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国省干线养护专业化、农村公路养护社会化改革,发挥市场在养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处理好养护公益性服务与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关系,强化公路养护、收费运营和路政管理的衔接配合,建立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的养护、收费、路政管理工作运行机制。三是深化路政执法改革,建立较为完善的公路路政执法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3.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投资、政府筹资、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筹措交通建设资金。二是要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交通投融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公开发行股票、定向增资扩股等方式融资,保障重大项目建设。三是要充分利用财政补助资金、交通运输部补助资金和优良路产作为融资资本,利用资本市场盘活用活各种存量资金,为公路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保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建立由政府主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多部门组成的协调领导小组,共同推进本规划的实施。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制定详细实施计划,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实。强化与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环保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对规划执行情况的全面评估,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建立健全规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机制,明确年度考核目标、任务落实要点、工作要求、责任主体,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发展、参与规划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前期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强化交通项目审批的部门协同,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跟踪办理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各县(区)要做好本县(区)内重点项目前置性手续的办理,属于国家和省上审批的项目,由各部门确定专人到省上对口部门进行跟踪衔接,直至完成审批,属于市级审批的项目,相关部门要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并行工作、强力推进、特事急办,加快审批进度。建立动态项目库,全面、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项目建设进展,切实做好项目的跟踪管理、跟进推进和考核评估工作。逐步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简化项目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切实保障交通建设用地,在用地计划、供地方式、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解决交通建设用地难问题。

  (三)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国家、省上出台的交通建设优惠政策,抓好国家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为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的新型交通投融资体制,畅通社会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以工代赈、切块补助、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市富民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融资功能,保障全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四)严格质量监管,提升交通建设品质。强化质量控制,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四项制度,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强系统超前规划和项目勘察设计质量、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交(竣)工验收工作。全面推行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建立标准化设计施工管理长效机制,保证交通标准化建设质量与应用水平有效提升。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构,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实现建设项目质量监督全覆盖。结合信用评价手段,完善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强化质量考核,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从业单位质量责任,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度。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监理制度和相关环保要求,加强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着力打造绿色交通走廊。

  (五)注重人才培养,提供行业智力支撑。深入推进“人才强交”战略,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吸引方面的措施,以高层次人才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与培养。抓好面向交通行业行政管理、建设工程监管、关键技术、公路民航等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加快提升交通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全面推进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附件:1.平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汇总表

  2.平凉市“十三五”公路规划建设项目表

  3.平凉市“十三五”铁路规划建设项目表

  4.平凉市“十三五”民航机场规划建设项目表

  5.平凉市“十三五”运输枢纽场站规划建设项目表

  6.平凉市“十三五”邮政管理规划建设项目表

  7.平凉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