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白家:乡村旅游开启脱贫新路径

2016年07月0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水景广场、花架游廊、休闲垂钓、生态采摘……周末、节假日,城里的市民、远方的游客,像赶趟儿似的涌过来,村庄骤然变得热闹起来。这样的情形已经成为曾经的贫困村——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的新常态。去年以来,在县乡精心打造下,白家村将发展乡村旅游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让山村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坐落在泾河川区最东端的白家村,因牛角沟出土5万年前“泾川少女”晚期智人头盖骨闻名。但长期以来,全村600多人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指引下,白家村依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牛角沟古人类遗址的历史文化优势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找到了发展乡村旅游这条精准脱贫路子。由于旅游带动,白家村贫困面由2014年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时的57.21%降至4.18%,实现了整村脱贫。

  为让旅游资源带动更多普通农户,白家村坚持基础设施配套与增收产业同步推进,文化资源挖掘和乡村旅游培育同步实施,不断拉伸“旅游扶贫”的产业链条。“休闲旅游与农业向来是伴生品。”泾明乡乡长赵华强告诉记者,在推进旅游景点建设的同时,白家村依托自然生态条件发展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建成山台地果园1080亩、采摘园205亩。村民白小红从去年开始就再没有出去打工,为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在乡上的引导支持下,和36户贫困户联合成立了运祥生态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瓜果成熟季节,园子就成了游客的乐园。白小红笑着说,“保守估算,今年几茬西瓜和甜瓜收下来,股金分红也不会下10万元。”

  村民白林贵也是白家村发展旅游的受益者。一直以务农为主的他一年忙到头,收入也不过万元。但自从村上发展乡村旅游后,他便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主打手工面和农家风味小吃。“去年七八月旺季的时候,生意好得都快忙不过来了!”老白告诉记者,他去年四月开始经营农家乐,年底一算账,收入将近3万元,自己也成了当年的脱贫户。

  乘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不少村民还通过售卖手工产品,吃上了“旅游饭”。王巧红是村上“巧手”媳妇,做的鞋垫、虎头枕、小布鞋等民间“土”手工艺品,摆放在电商服务中心,除了在网上销售外,大多被前来村上的游客看中买走。“以往有手艺,但东西没处卖。现在好了,摆在家门口就有人上门来买。”王巧红乐呵呵地说,“忙时下田务农、闲时做手工品,挣钱顾家两不误,要多好有多好。”

  “现在村里变化大,依托旅游这棵‘摇钱树’,我们村民们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光端午节就接待县内外游客四五百人,一算账,前五个月已实现旅游收入过10万元。”村支书白宁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升白家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也帮助摘帽贫困户建立起可持续增收项目,村上今年将重点以发展传统农家生活、风味饮食菜肴、文体娱乐风情等为方向,尽可能让更多村民都能参与到旅游发展当中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