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县阴坡村里鞭炮响

2016年06月23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清晨的黑河畔,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打破了村子的寂静。在阴坡村村文书陶斌军的记忆中,从去年开始,村里像这样热闹的鞭炮声似乎就没停过。

  这次是对坡组24岁的村民王军录给儿子庆“满月”。一年里,王军录的堂哥已为自己兄弟点了3次炮捻子了。

  坐落在泾川县太平乡黑河南岸的阴坡村,因为贫穷,村里的男青年很难娶上媳妇。小伙王军录就摊上了这事,婚事八字一直没有一撇。

  收入就是山地里那几亩薄田,几十年前的土房子逢下雨就让人心慌。王军录15岁便辍学外出打工,辗转新疆、西安等地,忙活一年挣的钱却仅够糊口。

  年龄一岁岁的长着,王军录的心日益焦躁起来——十多年来,这个村子没有一家人娶进来过媳妇,自己会破例吗?

  阴坡村是泾川县最南面的偏僻村庄,在全县穷出了“名气”。全村130户413人,2014年年人均纯收入还不到4000块钱。村部、学校和村卫生所都是危房,从村上到山下的几公里土路一逢雨雪就满是泥泞。

  在农村,年轻人一般都在22岁到25岁嫁娶,超过25岁就成了“大龄”青年。而在阴坡村,有人从小伙子熬到了50岁还在打着“光棍”。不仅外村有“有女不嫁阴坡村”的说法,连本村的姑娘们都不愿留在村里。

  村党支部书记陶回乡常为村上年轻人的“个人问题”发愁:“娶不上媳妇,家庭不健全。一个人没法规划日子,两个人商量着日子才能红红火火。”村干部们甚至制作了“大龄”青年名单,常为他们“打听”,却没有什么结果。

  “就算有,也是小伙子出去当人家的上门女婿,媳妇的户口从来不落到我们村。”回忆起从前,陶回乡叹了一口气。

  去年,作为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阴坡村被列为泾川县精准扶贫重点村,包村干部驻进了村里。平坦的水泥路、方便的灌溉设施、新建小康屋和文化广场,原先几辈人走过的独木桥也被崭新的过水面桥所代替,这个穷瘠的村庄开始走上脱贫之路。

  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育产业、易地搬迁、技能培训等行动,村民的致富能力大为提升。村里新修的蔬菜大棚和日光温室把王军录和不少像他一样的小伙子从外地引了回来,在家门口谋着这挣钱的新营生。

  2014年,王军录经姐姐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个人互相看上了,但她家起初还是不同意。”提起找对象的经过,王军录闪烁的眸子暗了一下。更早时,他曾和一位新疆的姑娘“处”过一年多对象,但姑娘来过村里后,再也没有联系他。

  “去年3月,老丈人从陕西榆林第一回到家里来时,看到村里破旧的样子,坚决不同意婚事。”王军录说,精准扶贫行动开展后,自己又邀请丈人家来看,这时的阴坡村已是面貌一新。

  也是从这时起,娶媳妇、小康屋封顶、蔬菜大棚启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断地回荡在热闹起来的黑河两岸。

  如今,村里“大龄”青年的数目开始锐减。不到一年时间,阴坡村3个小伙子娶上了媳妇,还有不少外出的上门女婿把妻子的户口迁了回来。王军录的妻子今年生了个儿子,眼下正在“坐月子”。妻子和儿子的户口都落在了村里。

  陶回乡今年“收获”了一双皮鞋,这是他为村上青年人“做媒”成功的拜谢礼物。

  陶回乡说,大家慢慢有钱了,村上的环境变好了,比脱贫还难的“大龄”青年“脱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问起明年的目标,陶回乡笑着说:“争取穿上五双皮鞋!”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