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石头记 撩开泾川西王母神秘面纱

2016年05月0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沿银武高速或西平铁路过泾川县城,最醒目的地标性自然景观无疑是位于城西的那座回山(又名回中山)。山并不巍峨,却圆润有致,尤令历代前贤雅士称颂的是此山“有仙则名”。据《四库全书》载,汉武帝时,山上就建有王母宫,可谓“天下王母第一宫”。清同治战乱中,王母宫被付之一炬,徒留下光秃秃的山体在人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200多人的台湾西王母信众朝圣团,在中国道教协会的陪同下考察新疆、山东等全国各地的西王母文化遗存时,因泾川一块宋代“石头记”及丰富的民俗信仰,回山王母宫重回世人视野。这块“石头记”被称为“圣碑”,王母宫被尊为华夏“西王母祖庙”所在地,台胞捐资与当地政府联合进行了重建,至今已初具规模并名噪海内外。天下王母胜迹不知凡几,台胞缘何对泾川情有独钟?今天,笔者就精选几块王母宫现存碑石题记,讲述“石头记”背后的西王母文化与古代泾川传奇。

  泾川王母宫景区

  石头记之周穆王:记载上古一段神秘的爱情故事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这是一首情诗,是一位伟大君王给一位“女神”许下的诺言。

  史载西周时期,周朝第五任帝穆王姬满驾着八骏宝马杀气腾腾的西征犬戎到泾河上游,传说这期间他会见了犬戎诸部的总酋长西王母,熟料两人一见倾情,雄心勃勃的周穆王不仅顿时打消了兵戎相交的念头,还手持白圭玄璧,恭恭敬敬地向西王母赠送了数百匹上好的丝织品以示慰藉。谦谦君子“范儿”的东方霸主令西王母感动不已,欣然在回山瑶池大宴周穆王。

  正当二人沉浸于管弦丝竹、曲水流觞欢乐之际,周朝八百里加急来报,一向不安分的徐偃王竟乘天子远征起兵谋反。一边是家国存亡大事,一边是儿女绵绵情长,这令周穆王很是纠结怅惘。于是他满怀柔情的写下了开头这首信誓旦旦的诗:“你等我,等我安顿好国家大事,不出三年必来看你”。多么深情而又坚定的承诺啊!然而口说无凭,意犹未尽的周穆王又在回山栽下一棵槐树,并在树下竖起一块石头,亲自题写勒石“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后,才三步一回头的惜别而去。《史记》说后来西王母回访,穆王在昭宫设宴款待,不仅续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东、西方交融佳话,其爱情故事更成为后人揣测演绎的蓝本不断翻新。

  岁月沧桑,世事轮替。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爱情故事因为历史久远渐成迷雾,然而刻有“西王母之山”的碑石,至今仍然镶嵌在回山脚下的山崖上,替这位多情的周天子默默守护着这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

  石头记之汉武帝:十一次来到回山寻求养生之道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君主,他一生中大的巡幸活动有20多次。其中史载在公元前112年至公元前90年短短的22年间,就有11次之多的“回中”、“安定”之行。国力鼎盛的大汉皇帝为何频频移驾泾州?唐代咏史诗人胡曾给出了答案:

  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

  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

  原来中年之后的汉武帝常常在宫中清斋祈祀,向诸方仙人寻求长生不死之道。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忽一日,武帝恍惚间见西王母携天宫珍馐乘五色祥云降于皇宫,并亲授“荡此众乱,拨秽易韵,保神炁(qì)于绛府,闭淫宫而开悟,静奢侈于寂室,爱众生而不危。守兹道戒,思乎灵味,务施惠和,练惜精气,弃却浮丽……”的养生治国要诀。大梦初醒后的武帝,一路向西寻求拜谒王母,至泾川时果然看见回山之顶云浮五色,且屡见于此,竟然与梦中并无二致,于是下令在山上扩建了国内最早的具有官方背景的王母宫祠,开启了西汉时期西王母信仰的风尚。

  1934年,张恨水游历泾川时,亲自拍摄了记载汉武帝立祠的“古瑶池降西王母处”石刻,记文收入了《张恨水散文集》和《西行小记》书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泾川修复该石刻时,囿于资料信息欠缺,误作“古回中降西王母处”,幸有《四库全书》和馆藏历代碑石对汉武帝“见彩云而立祠”之事能立体佐证。辞有异焉,意却相通,历史的传续莫不如斯。

  石头记之张铎:首届西王母庙会是由官家主办

  宋代初年,天下方定。泾州作为边陲重镇,朝廷诏令曾经在北周时担任过泾州刺史的清河公张铎再次镇守这里。由于当时泾州一带盛产马匹,张铎就仗着曾经追随宋太祖起兵反周打天下的资历,私自提高马匹收购价格,还以借款的名义贪占州府公款数千万文,并侵占官制酒曲若干。后来因被他人检举而召还京城,由皇帝亲自过问此事,但太祖念及张铎和他一起闯天下的功绩,象征性地削了一些虚职,仍然敕命张铎第三次担任泾州刺史。

  公元968年春,返回泾州的张铎长舒一口气,赶紧跑到回山拜谒西王母,感谢王母保佑,所谓“齐庄有感,盼蠁(xiǎng)如答”(宋碑语)。当看到王母宫年久失修、栋宇毁坏,一时善心大发,便召令庙官规划修缮。重修后的王母宫殿堂栉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张铎邀请了朝廷高官、时任翰林学士兼刑部尚书的陶谷撰写、书丹《重修回山王母宫颂》后立碑,以褒颂王母恩荫和皇帝功德,并于三月二十日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和西王母祭祀仪式。此后,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回山举行专门的庙会祭祀活动,并相沿成习,历经千余年而传承至今1048届,成为我国西王母民俗遗存最为丰富、历史传承最为久远、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西王母庙会。

  值得一提的是,《重修回山王母宫颂》刊石30年后还有两段历史曲折。当时泾州知州柴禹锡坐镇泾州后,对这块碑刻的书法不甚满意,于是邀请了与智永、怀素等齐名、被称为“潇湘四僧”的篆书大家僧梦英,削去旧字重新书写刊刻上石。又25年后,大书法家、员外郎上官佖(bì)到泾州,认为梦英书法伪俗,便磨去僧书,用籀(zhòu)状斯冰玉箸之体重写,命工刊刻。至此,历经56年两磨三刻,在两位朝廷重臣、三位名垂青史的书法大家的关照下,《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才得以最终定稿。如今,碑刻保存在王母宫石窟寺文管所院内。

  石头记之史阔阔徒:“蟠桃大会”不在天宫在泾川

  元大德初年,史阔阔徒被任命为泾、邠二州都达鲁花赤,主持地方最高军政事务。史阔阔徒是一位汉姓蒙古名的官员,其先祖史天泽系元初建国名将,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其后代史阔阔徒坐镇泾州,充分显示出元代统治者对于泾州的战略重视。史阔阔徒上任后,面对泾州一带饱受金末战乱蹂践,城邑衰败,道路荒塞,房舍焚毁,人迹几绝的社会状况,通过垦荒兴农,终于出现了“马牛羊豕,日加蕃息。公私储蓄,例致丰饶”的喜人局面。于是,公元1298年正月,在史阔阔徒的带头募捐下,官民协力重修了回山王母宫,并铭碑以志。

  1939年,陇上著名学者、临洮人张维出版的《陇右金石录》一书中,收录了史阔阔徒重修王母宫碑记,但此后该碑隐逸不见。直到2015年春季,泾川县王母宫景区管理局职工植树时,在西王母大殿宫山南麓,重新发现了这块碑刻,历经76年的地下掩埋后终于重建天日,补充续写了元代时期回山王母宫建置史。

  尤为可喜的是,在这块碑刻的碑阴,有后世的题记三则,其中一条明代题记显示:1542年,泾川王母宫修建了香亭等建筑,而当年为“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

  众所周知,“蟠桃大会”是宋、元、明时期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中表现较多的一个主题,是西王母文化的重要组成符号,讲述的是王母娘娘举办蟠桃盛会宴请众仙的故事。那么,究竟是宋、元、明时期文艺作品中在天宫举办的“蟠桃大会”,原型取材于泾川的“蟠桃大会”?还是泾川的“蟠桃大会”是在这些文艺作品诞生并广泛传播之后才“借壳还魂”,在人间的民俗活动中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当然也不排除文艺作品与民俗活动互动相生的可能。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泾川的西王母“蟠桃大会”,是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国内最早的主题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印证了西王母文化在泾川的悠久与丰富。这块碑刻目前收藏于泾川县博物馆。

  石头记之吕沂:明代平凉韩王捐资修缮王母宫

  明代建立以后,泾川回山王母宫作为靠近州城、又偏离闹市的一处清净之所,受到了许多读书人的青睐。有些地方豪族就索性在回山为子孙们修建了私塾馆堂,让他们静心研读圣贤诗书,期望有一天能光耀门楣。泾川的吕氏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在这股风气中当仁不让,一不小心,竟然将修建私塾馆堂之事,提高到了重修王母宫善举的历史高度。

  吕氏后人吕沂最早出身于武科,倡导重修王母宫之时虽然身在太学,但终究感到自己是一介武夫,不免有点自卑。他寻思从太祖爷爷仲贤公、卜花公开始,个个都文采卓绝,功名光耀,如今本州其他姓氏的子弟也在王母宫学习并成功仕进。尤其是王母宫已然建筑破败,神所颓废,如果将这千年祖祠重辉华彩,必将是一件名留青史的事情。于是,他召集本州乡绅望族代表商议此事,并谋划赢得皇亲贵胄、平凉韩王的重视,从社会声誉、资金筹集方面得到支持。

  无巧不成书,这韩王的祖上陵墓就建在泾州西南完颜村的梅花山上,每年七月十五是其忌日。当天,吕沂在泾州水泉禅寺请僧人为已故韩王做超度法坛,当韩王来泾祭祀时,见此景象颇为感动欣慰,吕沂便乘机将重修王母宫之事向王爷娓娓道来。韩王听后说:“我韩王世代助善施仁,且祖上陵寝长眠泾州,助缘重修王母祖祠,是我韩王府份内之事。”并当场认捐资费一半,其他各级官员、乡绅富豪纷纷慷慨解囊,助缘善业。公元1522年5月,历时6年的重修终于告竣。吕沂致书曾经游历过王母宫并留有诗碑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彭泽,请求为重修王母宫记碑题文,彭泽欣然应允,提笔书写,为王母宫又留下了一篇传世鸿文。

  一百年后的1621年,由于碑座年久失修,这方彭泽撰文的碑石已经倒卧在地。当时任泾州提学的吕沂曾侄孙吕焌看到这一切后,不免伤感,决定重续先祖的心愿。于是他召集地方乡绅大户,重新雕刻赑((bì)屃(xì)一座,将原碑驮于王母大殿南侧,并在碑阴刊刻一篇《拟立西贞宫故碑跋》以志纪念。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块碑刻在重修王母宫时被意外发现,重新树立于回山下的王母宫石窟文管所院内。

  据统计,有文献记载及现存于世的关于泾川西王母文化的碑刻,在百余方以上,历代文人雅士“登临祗谒,题咏甚富”,盖因泾川王母宫历史悠久,天下闻名。这些“石头记”确凿而又立体的呈现,佐证了泾川王母宫在华夏王母信仰体系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宋张铎《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拓片全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