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80后”回家当“农民” 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2015年11月28日 来源:甘肃农民报 点击数:

  扶贫过程中,蕴藏着很多创富商机。泾川县太平乡寨子洼村“80后”青年马海军,机敏地把握机遇,积极响应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号召,不光通过努力自己创业成功,还带领当地群众一起发展致富产业,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青年创业带头人。

  2002年,高考失利的马海军和大多年轻人一样,开始了外出打工生涯。为多赚钱,他选择了许多人不愿干、比较危险的重体力活——铸造、锻造工作。天道酬勤,7年后,他的工资从每月3000元,涨到了7000元。10年后,29岁的马海军已经有了30万元的银行存款。

  执意回家当“农民”

  2012年春节,马海军像往年一样回老家过春节。可当他刚回到村口,一下子就被怔住了:曾经1公里多长的土村道变成了水泥路,两旁建起了美观的小康屋,小康屋前还有小花园,路的尽头,宽阔的文化广场和崭新的村部映入眼帘。一打听,马海军才知道:原来2011年,县上在村里实施了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和整村推进项目。

  回家后的几天时间里,马海军从村干部处了解到,村里“硬件”改善后,县乡正在他们村积极培育肉牛养殖产业。为此,除了给50多户新建小康屋的群众配套修建了暖棚牛舍,还出台了一系列养牛扶持政策。马海军意识到:这个熟悉的几十年没变化的村子,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村创业的想法在马海军心里开始盘算。

  恰逢这时,轰轰烈烈的“双联号角”吹遍了陇原,也吹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双联单位和乡村干部逐户登门拜访、积极沟通,热情邀请在外成功创业、外出务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带领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村里的变化、政策的叠加……这一切,让马海军心动了。顶住家人和亲友的极力反对,马海军开始了自己的返乡创业之路。

  迈出创业第一步

  马海军提出想建办养牛场的想法后,立刻得到了县双联、畜牧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春节过后,就开始多次组织他和其他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帮助他协调土地和资金、完善养牛场方案……当年8月,马海军在村里租赁6.5亩土地,拿出30万元全部积蓄,注册成立了泾川县隆鑫牧业有限公司,与此同时,他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也破土动工了。

  当年11月,马海军购进了18头牛犊,标志着肉牛养殖事业拉开帷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马海军像一台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一样,不分白昼,干劲十足。白天忙前忙后精心养牛,晚上恶补养殖方面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18个小牛犊个个茁壮成长。这半年时间的实践,让他积累了技术,也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底气。

  随后,马海军又向亲戚朋友借款买进50头牛犊。同时,在县畜牧部门和双联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他承包了200多亩山地,种植170亩苜蓿,30多亩全膜玉米,并与村里的果农签订了牛粪换玉米秸秆的协议,走上了果畜互支互促、循环发展的发展路子。第一年下来,养殖场的牛存栏就达到了200多头,收入10多万元。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创业第一年就有钱可赚,这让村里的群众都不免有些眼热,纷纷来向他取经。但其实,马海军心里早就为乡亲们谋划着未来。见大家都有发家致富的强烈意愿,他依托公司,联合村里的7户养牛大户发起成立了“寨子洼养牛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吸纳村里41个养殖户为会员,14个贫困户跟着合作社也发展起了养牛产业。

  为增加效益,马海军除了不断强化硬件设施,优化内部管理,还积极进行黄牛品种改良和自产自养的养殖探索。通过努力,目前他的养殖场已从单一养殖发展到了销售良种种牛,从种牛的自产自养发展到了商品仔牛的生产出售,效益显著增加。在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过程中,马海军的养牛场被该县命名为“青年创业示范基地”。

  在马海军的带领下,寨子洼村牛存栏量新增230多头,达到了570头。目前,马海军又有了新计划,他准备为全村50多个有暖棚牛舍的农户家庭,每户投放2头基础母牛,帮助他们开展繁育,由他负责统一收购,集中育肥,能使全村家家户户养牛。马海军说:“我们这个村是纯回族村,早先大家都是一家子。我一个人富了总觉得不美气,致富路上大家一齐走心里才踏实”。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