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王安全:“果支书”带成苹果村

2015年10月21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你看一看,村民们一个个急急忙忙地在果园里开沟施肥!”深秋时节,在新王村村官王安全的带领下,行走在村里的沟沟台台上,果园里闪动着忙碌的身影,村民为果树深施农家肥。王安全层层破题:“村里产出了优质苹果,还卖上了大价钱,让大家有动力了,所以都急急忙忙管果园。”

  前几天,王安全的苹果以每斤5.1元的单价销售给了客商。看着苹果采摘装车的诱人景象,村民们流露出了羡慕的神情:“苹果真能卖大钱,10斤洋芋才能换得1个苹果。”

  新王村村民之所以转变了思想认识,热心务果,缘自王安全的示范带动。

  朱店镇新王村地处庄浪县北部的长尾沟流域内,多少年来,村民以种粮为主。

  2008年,朱店镇大规模建设苹果基地。习惯于种粮的新王村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不高,怎么办?

  就在那时,朱店镇选拔王安全为新王村村支书,意在让他带领全村发展苹果产业。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王安全,思想新、点子多,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意愿,他一直谋划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带领农民致富的路径。正巧,镇上倡导发展苹果产业,王安全感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机遇像春风一样吹进新王村。

  村民的思想一时半会难以转弯。王安全没有对着喇叭喊破嗓子,而是在镇上的支持下,在自家的耕地里栽植了4亩苹果幼树。栽树的时候,各种话语飘到他的耳朵里:“平展展的好地栽果树,能长出苹果吗?结上苹果能变成钱吗?”

  王安全心想:“万泉镇的北部山区能培育成果园,咱的山沟里也能培育成功。”

  第二年,他动员村民在村里栽植了400亩苹果幼园。

  幼苗栽到田里,而王安全却不懂苹果栽培技术。他跑到林业局找来了务果的技术资料,拿到家里一点点地“啃”。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跑到山下向务果能手郭金平请教。务果之初,他连最简单的果树“摘心”术都不知道。郭金平就着一颗苹果幼树,掐去树头,告诉他:“这就是摘心。”

  给幼树拉枝的时候,需要把幼树的枝条拉开到一定角度,专业术语叫作“开角”。王安全从书本中得知:用牙签撑开枝条是最简易有效的“开角”方法。于是,他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全村。现在全村果树的树型基本上呈现一种模式。静宁县一个果农到新王村串亲戚,看到村里的果园后说:“你们村的果树树型像是一个人拉出来的。”

  村里谁家的果树,他都会当作自家的一样去爱护和管理。有一次,他骑着摩托车去往朱店镇,发现路边上谁家的一棵苹果树长成“小老树”的模样,他又骑着摩托车折返回家,带上工具包,嫁接了那棵树之后,才去镇上办事。

  目前,新王村苹果园发展到2300亩。随着全村果园面积的增大,在朱店镇政府的支持下,王安全牵头在村里成立了赤坡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为农民传授苹果栽培技术。

  当村民的目光转到苹果树上的时候,他才开始对着喇叭给村民讲技术:最近果园里该管理什么?怎样管理?该注意些什么?他也会把这些技术要领写在黑板上,农民随时都能看到。

  在王安全的言传身教之下,村里形成了一支苹果技术服务队,尤其是村里的苹果嫁接技术在全县响当当,王建华、王岁成等一大批村民成了村里的果树嫁接能手,经常被邀请外出嫁接果树。今年,王建华仅果树嫁接服务收入2万元。72岁的赵棉过老人也学会了果树嫁接技术,而且嫁接一棵成活一棵。

  选准一个人,带成苹果村。如今,在王安全的示范带动下,庄浪北部山区的新王村村民转变了思想认识,由起初的看热闹转变为热心务果,全村形成了浓厚的务果气候,成为全县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示范村。不仅县内各乡镇前来学习,而且陕西省志丹县、庆阳市组织考察团来取经。新王村成了苹果栽培技术的学习基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