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阔步迈向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15年08月07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近年来,泾川县坚持把“生态立县”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战略,抢抓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有利时机,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建设生态家园,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全力加快生态屏障建设。紧盯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统筹推进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等生态林业建设工程,新增造林9.8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3.5万亩,完成农田道路林网建设393.2公里,全县林果覆盖率达到45%。切实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新修梯田18.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6平方公里,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2.4%,为加快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持续提升生态农业效益。坚持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任务,积极培育绿色果蔬、畜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近3年累计新建果园15万亩,至2014年底,全县建成绿色果品认证基地1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35万亩,果园面积达到50.4万亩,果品总产量38万吨,总收入13亿元,果品人均纯收入3400元;新建养殖小区102个,全县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7.9万头、20.6万口、259.6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修建日光温室600座,搭建大中拱棚3150座,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探索出了“牛沼果、菜沼果”循环发展的新路子,有效拓宽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三是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文化丰富内涵”的思路,突出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先后建成党原高崖、汭丰郑家沟、玉都康家、王村二十里铺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07个,新修、改建农村小康住宅3.1万户,全县小康住宅比例达到42%。积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建成沼气池2.16万户、太阳灶3.39万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8808台,推广新型生物质节能炉7.58万台。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投入1703万元,完成党原、玉都、罗汉洞等8个乡(镇)27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四是多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围绕打造“王母故里·佛宝圣地·养生泾川”旅游品牌,深度挖掘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内涵,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项目带动行动,持续完善景点体系,加快推进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建设,泾川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4年,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3亿元。

  五是推动生态理念深入人心。把宣传教育作为推进生态县创建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4·22”地球日、“6·5”环境日、“12·4”宪法宣传日等时机,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媒体宣传等形式,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累计设立展牌80余面,发放环保知识手册、宣传资料3.5万份,发送环保信息4.6万条;在县电视台开辟“生态泾川”专题栏目,播放环保宣传稿件60余篇,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群众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认知率达到94%,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六是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根据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今年1—6月份,城区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为0.097毫克每标立方米,二氧化硫平均值为0.025毫克每标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值为0.021毫克每标立方米,空气质量总体优良;汭河水质接近国家规定的三类水质标准,泾河地表水污染指数得到有效控制,水质达标率为75%;城乡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均达到控制目标;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范围之内。通过调查,群众对环境现状的满意率达到96%。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