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武建勋 许恒丰:解放前泾川商业概述

2015年08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一)

  泾川是陇东商业繁荣昌盛的县份之一。解放前,这里不仅有当地商民,而且五湖四海行旅商贾川流不息,源远而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王村、党原、玉都、丰台、荔堡、窑店、飞云、高平等8镇为辅的商业网点。小小的县城内外,商号林立,鳞次栉比,有粮食、面粉、煤炭、蔬菜、牲畜、柴草。6个集市分布在城里关外,其它象手提、背负和肩挑的货郎及走街串巷叫卖饮食小吃的人,彼来此往,络绎不绝。山货巷、合志沟、中山街一带是生意辐辏之区,最为红火热闹。

  据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看,民国初年至解放前夕,先后兴起开张的各种商号有134户,从业人员约530余人,固定摊贩46户、46人。划行分类,有杂货业45户,从业人员180余人;棉布百货业32户、120余人;医药业24户、100余人;文具书店业4户、15人;饮食旅店业28户、110余人;茶馆5户、10人;土棉布21户、21人;京货杂货摊25户、25人;还有一个兼营问卜算卦的小杂货铺、两个棺材铺、一个故衣铺(死人衣)。可以说七十二行没有缺门。在从业人员中,有河南籍和陕西籍商民各10余户。各家商号总计资金140余万元(按硬币计算)。商号铺面最大的3间,其次2间,最小的1间。资金在万元以上、从业人员10人以上的大商号,有胡企三(胡自力的儿子)经营的"自立敬"(商号名称,下同)、温子仁经营的"谦益恒"、杨子芳经营的"天顺福"、王怡丰经营的"恒益裕"、李彦芳经营的"邦盛福"、冯希良经营的"复盛昌"和河南贺治贤(是当时商号中唯一的女掌柜)经营的"源兴书局"等8大家。其它属中小商业。

  "自立敬"商号是泾川商界的魁首,东家胡自力是泾川城内人,经营有方,称雄同行,生意跨越2省4县。泾川有"自立敬"、"谦益恒"两号;平凉有"天义泰"1号;陕西凤翔有"义生泰"1号;固原有"恒顺昌"1号;在陇东鼎鼎有名。"复盛昌"、"源兴书局"(附设石印机)是后来居上。在医药业中,"邦盛福"、"恒益裕"、"文盛堂"3家生意颇称兴旺。在饮食业中,"益泰昌"的什锦点心、张口饺子、什锦酱菜久负盛名;饭馆经营很兴旺的先有"双悦楼",随后有王继武经营的"继春楼"、蔡志诚经营的"馥春园"和左家三弟兄(三大胖子)经营的生熟肉馆。"继春楼"、"馥春园"曾聘请泾川著名厨师吴仲南大师和他的高足弟子王立功掌杓,不论山珍海味或随便小吃,由其手而调作,都别具风味,过往旅客无不夸赞。

(二)

  商号经营有三种形式:一是自营,二是合股经营,三是领本经营(东家出本钱,掌柜管经营)。这三种形式是两头多,中间少。经营过程中,盛衰交替,荣枯不常。关键是经营人员要有胆有识,有谋有方。

  在清末开设的商号有"广兴永"、"同兴永"、"同春永"、"恒益裕"、"邦盛福"、"荣顺隆"、"庆顺太"、"庆顺发"、"庆顺成"等9家。"庆顺成"有10多万两白银资金,号内常年储备铜钱1万串,作为押金不随便动用。该号财广有信,曾呈准官府,于民国15年还发过"帖子"(油布印制的钱票,在县境内可以流通使用),任何人可持"帖子"到该号内换取白银或铜钱,生意派头很大。"同兴永"也颇有气势,与"庆顺成"仅相伯仲。迨至民国,各地因军阀割据,战乱不已,生意逐渐萧条。民国18年(1929),陇东一隅的小军阀陈圭璋部由庆阳入泾,占据了县城,虽未伤害百姓,但在10月1日晚抢劫了商号;地痞、流氓和无赖之徒,也乘火打劫,纵火烧了"义顺正"商号和两家民房。受劫商家彻底倒闭,余或衰败,或散伙。至解放前夕,只剩"广兴永"、"恒益裕"、"邦盛福"3家,"广兴永"号亦气息奄奄,名存实亡。

  抗日战争时期,在共产党倡导下,国共合作,工农商学兵,一致团结抗战,商民在抵制日货,捐款助购飞机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县党部会同抗敌后援会搜查日货,如贡呢、四君子哔叽、毛边纸等货,统被收没。1945年抗战胜利后,物价曾一度暴跌,由大城市波及中小城市,因而倒闭或衰萎了一批商店,泾川也受到一点影响。当时流传这样几句话:"先生看报(指管账先生),相公(店员)放炮,掌柜上吊。"时隔不久,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物价又大幅度上涨,小号生意承受不了,闭门停业者时有所闻。反动军警敲诈勒索,借端滋事,欺压商民情事,常常发生。如蔡志诚的"馥春园"饭馆,接待某部驻防部队吃饭,被无故加上招待不周的罪名,把桌凳杯盘、碗筷打了个稀巴烂,致使该饭馆一蹶不振,不到3年就关门停业了。此外,法币不断贬值,生意要是一着失算,就"风波一跌十万里",也会吃亏不小。旧社会商民设号开业,不履行申请批准,领发营业执照等手续,开业停业,自由自便,官府不加阻碍干涉,因而此伏彼起,甲倒乙闭,取而代之,招牌可更,铺面不空白。

  (三)

  从表象看,商号林立,市面活跃。但不是所有的生意都很兴隆,所有商民都能发财大富,除少数财资雄厚,人事精干的大商号动若驰兔,静若处子,敢于放手竞逐而获暴富外,更多的中小生意,只是兢兢业业,能不亏蚀资本,小有盈余,便是大幸。这里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工农业生产落后,官府无止境的勒粮索款,主要消费者农民贫穷疲惫不堪,消费水平太低,社会购买力微弱,商号有货常年积压,推销不出。"邦盛福"、"恒益裕"算是大号生意,而每年购进的黑白糖,每号最多1000余斤,农民购买多则一两,少则半两,买斤者极为罕见。茶叶、白酒、除有红白大事买一、二斤外,平常问津者很少。再从"同兴福"号(武建勋经营的杂货铺)等几个常年顾主看,便是社会购买力的缩影。杨柳湾的农民李兴益,8口之家,种有10亩菜园,是富裕农户,但每年最多购买土布2匹(尺码5.2丈),每匹价值2元(折合硬币),连同油、盐、茶、糖、火柴、纸张、烟、酒等各种日常用品,总计起来这个户全年只能向这一商号支付七、八十元(按硬币折算)。郑家沟郑拴贝也是8口之家,兼营贩卖煤炭,手头活便,不缺钱花,购买上述同样货物,全年向这个商号只能支付三、四十元。宫山洼赵怀娃是个家有5口人的贫困农户,购买上述货物,全年向这个商号支付能力不足10元。

  (四)

  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谋利致富,是所有商民的共同愿望和目的。但谋财之道各有诀窃,贵在会念一本生意经。

  一、对付官府方略

  所有商号都有两本账,一曰"内账"(亦称万金账即真账),记载全部资本,绝对保密,仅掌柜和其他拿事人员知道。二曰"外账"(假账),也记载全部资本,但比真账所记资本小得多,对外公开,可以亮给官府据以征税摊捐。

  二、勤劳致富

  应该肯定绝大多数商民是正派人,勤劳朴实,虽然财万镒,但也饱经风霜,备受苦累。商富之首胡自力父子3人,靠手推车长途贩卖废铁和铁货而起家致富。河南杨文兴、贺治贤之夫,民国18年逃荒到泾川,只挑一个担子卖毛笔,最后分别开起了笔店和源兴书局,生意蒸蒸日上。经营复盛昌的冯希良,他父亲以一架缝纫机,日以继夜地做卖故衣,一跃而成为万元以上大商号。还有一个会做生意的能手,是河南老肖,外号"肖河南",他除开设一间京货铺外,还经常提个包袱,内装布尺、针线、头绳、胭粉等货物,走家串户送货上门,有钱现买,无钱也可赊欠,生意做得很活跃。

  三、和为贵,信为本

  他们把顾客视为活财神,非常礼敬,不论大小商号,柜台前都安放一条长板凳,柜台面上放一个旱烟盒子,再挂一盘火绳子,买主进门,先请坐,后让烟,然后才讲交易。目的是,入吾门者,不得空出,即使买卖不成,还要"仁义在"。他们也很重视信誉,信条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凡老号、大号生意,一般尚能做到不欺人哄人,否则买主就不再登门。

  四、眼明耳灵

  金风未动蝉先觉,他们非常敏感。大号生意如"自立敬"、"天顺福"等,在外都有坐桩的人(采购员)随时传递信息,价格该涨该落,商品应屯应抛,随行就市,以谋利免亏。

  但从另一方面看,商界中的人也如杂货铺里的杂货一样,各色俱备,鱼龙混杂。有些发财致富之后,便放高利贷,盘剥别人;有些招场聚赌,贩卖毒品;有些奸利敲诈,空买空卖,转手哄人。如张彦清经营的"福昌祥"是5千大洋资本的中号生意,张本人烟、酒、赌、嫖无所不为,不到5年生意亏赔一干二净。开设"宏盛祥"号的经理赵宏谋,因其弟赵宏璋是伪县长,有势可依,他虽做生意,腰里竟别着一枝手枪,张威宣富,可憎可笑。

  (五)

  商号用人实行聘请雇用相结合制度。领本生意由东家聘派掌柜(经理),合股生意由股东推选掌柜,自营生意东家即是掌柜。店员(俗称相公),经人保荐可以雇用,店员进入商号后叫做学生意,第一年没有工资(但管吃的),只给一点鞋袜费,第二年酌情增加鞋袜费,三年后才定工资(叫身钱)。干的好可顶生意(占账份)分红,干的不好,随时解雇。店员在学生意期间备受虐待,是商号内的被压迫者。

  官府对商民通过商会进行领导,商会表面上代表商民说话,替商民办事,实则有名无实。

  解放前的13年间,先后担任商会理事长的有温子仁、李荫庭、肖寿田、赵宏谋、武建勋等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