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5年07月11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伟大事业。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确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相适应的矛盾越发突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环保意识不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污染治理的突出问题。越是经济发展较快、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较为严重,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越艰巨。垃圾处理模式不够健全,大多数乡村还没有实现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安全处置,大量垃圾被随意堆放,环境质量较差。个别垃圾清运的乡村也只是将垃圾收集倒入塬边沟畔之中,填埋场未做防渗漏处理,对地下水和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污水未作集中处理,直接排入地表,饮用水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二是养殖业污染排放加剧。近年来,特色养殖业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零散饲养的牛、羊、猪、鸡等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还田,但多数养殖场仍沿袭传统方式,圈舍卫生差,污物流淌,大量粪便等排泄物随处可见,由于资金、技术、设施等方面的原因,基本未经发酵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是面源污染形势严峻。目前,对农药化肥的使用还没有具体的监管措施,农民群众大多选用廉价普通农药化肥,有机肥、生物菌肥等应用较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大多超标,作物吸收少,土壤分解慢,部分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对农田及周围环境造成交叉污染。大量使用的地膜、塑料袋,分解慢,回收难,已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农作物桔杆利用率低,目前仅用于畜牧业饲草和生活薪炭,效益偏低,收集成本较高,被村民直接点燃或随意堆放。

  四是农村环保机制不完善。农村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职能部门执法缺位,难以形成执法合力,除乡镇街区以外的广大农村基本没有环保投入和环保队伍。大多乡镇除保洁员队伍外没有专门的环保管理机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整个农村地区,污染事故的处理和环保咨询落实不到位。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少,农村环保执法和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仍然任重道远。一些养殖户、养殖场污染物随意排放处置,舆论约束和乡村干部的自然管理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五是生态环境意识淡薄。由于受人力、财力等条件限制,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多集中在城镇区域,农村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尚未形成,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多数群众特别是较为年长村民,认为垃圾只要扔到塌窑烂地坑或沟边洼地就行,甚至一些畜禽尸体随意丢弃,遇洪水、大风四处漂散,给流行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对策建议:

  一是持续深化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观念。分期分批培训宣传员和村民骨干,印制科学实用、简明易懂的宣传资料,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经济和环保宣传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促使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视田园清洁工作,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防治相结合,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讲求化肥施用“处方”,做到合理正确使用。农技推广人员要广泛宣传配方施肥,靠前指导,跟进服务,帮助农民科学种田。进一步扩大沼气池项目实施范围,通过示范户现身说法,深入宣传推广沼渣、沼液、沼气应用和“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引导,变废为宝,控制养殖污染。加大扶持力度,推广太阳能利用工程、节柴节煤工程,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的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大力治理“白色污染”,建立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回收点,支持引导农膜回收利用,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严格控制超薄农膜的使用。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技术和其他综合利用措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立绿色食品检测准入体系,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

  三是着力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项目,用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在人口密集的村庄应采用净化沼气池、沟塘等方式处理污水。建立垃圾统一集中填埋场,通过市场运作、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大力提高农村垃圾清运率、回收率和处理率。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对于环保公益项目或环保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设立标志,建立检测网和预警机制,做好水质检测和污水应急处理工作。

  四是切实重视自然生态保护。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监管,遏制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实施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结合林权改革制度,继续巩固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成果,不断推进荒山造林和绿色家园建设,深化义务植树造林工作,实施农村千池百湖工程。扩展牧草种植面积,推进舍饲圈养,处理好封山禁牧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建立封山禁牧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 “绿色文明家庭”、“生态示范村(乡、镇)”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争创绿色家园示范户,倡导树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庭生态价值观,改变生态无成本观念。

  五是建立健全生态建设监管机制。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措施到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增强基层环保力量,在行政村成立环卫队和环境信息员,逐步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环保工作网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