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古今之缘 >> 正文内容

忆昔邮电

2015年04月22日 来源:泾川县博物馆 点击数:

  在戊戌变法的浪潮推动下,清朝政府对修铁路、造船舶、通邮电等新兴事业渐次推行,曾增设邮传部以总领其事。泾川邮电之开办,始于1906年。

  一、邮政

  先是委托商号代办,是年5月由商民白爱采负责成立邮寄代办所1处,仅收寄普通信件及挂号函件,业务单纯,又因交通不便,邮送范围只东至长武,西至平凉。代办所持办13年之久,其间经办人员先后易任的有樊贝、胡子久、张慎之等商民。

  1919年12月13日奉令将邮寄代办所改组为泾川邮政局(三等局),由商代办转为公办。营业范围较前扩大,经办收寄函件、国内包裹、汇总款项、代售印花(税收的一个项目,凡商号账簿发货票据都要贴印花)并办理储金等。邮路也扩及到灵台、镇原、崇信、西峰等县。

  1926年设立乡镇邮政代办站,仍委托商号代办业务,全县共设有窑店、高平、王村、玉都、荔堡、丰台等6处代办站。在出售邮票总数内抽出20%的金额作为代办人员酬金。

  邮政局设有局长、办事员、听差各1人,信差6人。业务和人事任免归省局垂直管辖。邮局没有固定的公有办公房舍,只是在县城内中山街先后租用杨淑明、刘浩然两家民宅,因陋就简权为办公,使长期以来民间"鱼书欲寄无由达"深感遗憾的事件总算基本解决。

  从1919年至1949年邮政局成立后的30年内,先后任局长的有王长、耿世光、吴耀庭、张敏修、王永安、傅培林、李钺、丁继光、张效迁、王治才、王恨兮、赵鸿儒、段永庆等13人。

  二、电讯

  1906年泾川成立电报局。局长由县城人李伯希担任。局址设在县城隍庙街(今新建街)李泮生家的民宅内,当时只有收发报机一台,译发电报。

  1929年,架设起有线电话。线路可通至平凉、长武、西峰、灵台等地。

  1934年邮政电报合并,定名为"泾川邮电局"。除邮政人员如前不变外,又增话务员1人、报务员2人。局址改迁到官泉街李少伯民宅内。

  1946年电讯规模又有扩大,有电话总机1座。长途电话直通西安、兰州。报务员增至3人,话务员增至2人。因租用的民宅过于狭小,地址即迁至察院内(今邮电局所在地),并由省上拨款,兴建起报务室、话务室和邮政营业室。至此,邮电业务步入正轨,规章制度渐趋完备。

  三、地方环境电话

  1937年在县内始设"地方环境电话"。地址在旧县政府内,有总机一座,话务和线务员3至5人。电话可通至县级各机关单位、18个乡镇和8个镇点的防空监视哨(传发警报,防日寇飞机空袭),初步形成了长途短途相结合的电讯网络。

  邮政兴起,递送邮件,初则人背肩挑,继则畜驮车运,统名之曰"跑邮政"。当邮差,"跑邮政",须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备极苦累。每当在更深夜半时,闻见铃声当当,足声嚓嚓,红灯闪闪,便知是邮差过境,土匪强盗一般也不加拦问。邮差每小时要跑5公里路,按规定时间,必须到达终点,顺序接转,不得延误。现今80高龄的刘德福和已故退休老工人李辅清、路琪胜等都是当年"跑邮政"的。由于交通工具落后,工作效率低,跑一趟西安需6天时间,跑一趟兰州要9天时间。到1933年才有了汽车传送西安、兰州的邮件。1937年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开始使用自行车递送邮件,工效大大提高。

  在旧社会,邮电职工一般是勤奋工作,克尽职责的。上级顾念其劳绩,年终每人都加发1月工资,以示奖勉。但也有个别人员曾发生不守章规,违法乱纪事情。起初有一信差投送城厢内外信件,因懒于跑路,将一些民间书信偷偷拿在城隍庙后一火焚化。事经发现,立即被开除使用。1944年局长王恨兮(河北人),利用以大写小的手法,直接贪污群众汇款200元,被撤职法办。

  在电讯方面,也曾发生过一次愚昧无知的事件。在开始栽杆架线时,不知那个愚腐无知之辈竟妄发议论,说什么"洋杆"者(当时称电杆为洋杆)"洋人之杆"也,"电杆"者"天杆也",从此庄稼只长"杆"而不结"实"矣!谬论宣扇,人心盅惑。窑店的一些百姓便蜂拥而起,一夜之间将境内至高镇(今高平乡)的电杆砍拔殆尽。官府震怒,欲惩治肇事者,当时有窑店丰禾村一个年逾花甲的鳏居老人王显庭,挺身而出,自首徇法,使其他群众幸免株连。后当地群众立祠祭奠,以念其功。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