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泾川王母宫明代“蟠桃大会”碑

2015年02月04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近日,泾川王母宫景区管理局在王母宫南侧进行秋季植树过程中,一名职工无意中竟“铲出”一块巨石。后经抢救性清理挖掘,发现该碑为一块明代碑刻,上边赫然刻有“王母宫蟠桃大会”等字样。

  后经笔者对该碑进行进一步辨认和抄读,并按照原碑的文字布局绘制了一张简图,以便于各位方家和感兴趣的朋友研究。

  如图所示,该碑为长方形,厚875px,宽3250px,长4400px,下部有蒂尾状榫卯,厚875px,宽875px,长1625px,为插入碑座的联接部分。全碑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左上第一部分阴刻篆书“泽山秦传来游”,其下小字楷书“峕嘉靖丙戌二/月苍谷篆”,第二部分阴刻楷书“嘉靖十一年初冬□立二/日青店山人翟□来游”。这两部分内容仅占上部约一半稍多的位置,而剩余部分却无任何字迹。而石碑下面一方由阴刻忍冬纹圈起来的文字又与以上内容上下各分一半版面。正文阴刻“三月十七日/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修□□□/修香亭会首姓名□□后”等字样及二十位会首芳名并两位道士名讳。落款为“大明嘉靖二十一年岁在壬□春三月甲辰十五日吉时”,后边还有两行小字,但是漫漶严重,根据“木匠”等字样初步判断应该为修建香亭的工匠姓名。碑身两侧通体线刻缠枝莲花纹,线条流畅,较为精致。

根据这三部分内容、落款及其布局我们不难发现,该碑至少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该碑成碑时间跨度较长。右上秦传的题刻落款时间为“嘉靖丙戌”,即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当年大明朝举行了史称“丙戌科考”的一场人才选拔考试,平凉举子赵时春擢进士第一。中上青店山人题刻落款为“嘉靖十一年”,即公元1532年。下部一方文字的落款则为“嘉靖二十一年”,即公元1542年,距离第一次题刻已经时隔整整18年。从该碑初刻至最后定格于历史时空时间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二是原碑用途曾发生转变。由该碑上方两个题刻和左上空缺部位判断,原碑应当是一座专门供当时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泽山”、“山人”来王母宫游览后题名以誌纪念的碑石。而所谓泽山即山野,意谓居住在山野的人,意同于“山人”。但“山人”一词本为隐居山林的高人雅士的别称,无奈却在明代被一些以隐求仕进的伪君子所利用。加之明嘉靖、万历时期政治黑暗、仕途臃塞,山人群体一度庞大,游走于权贵门庭,成为混吃混喝的无赖之辈,逐渐被世人所唾弃。山人一词也渐渐转为贬义。而泾川王母宫这块定格于历史的“未完待续”的题名碑也正好为这一史上提供了又一佐证。这也就是为什么左上空缺一方的原因了。自然,该碑上的两位先生事迹也就消隐在历史洪流之中了,任凭笔者翻遍资料也未能找到关于他们的任何记载。所以下方才会被众会首不屑地将他们自己的芳名刻于其上,并用一圈忍冬纹隔开。由此,该碑由一块文人雅士的题名碑而转变为功德碑。

  同时,该碑也为考证明代王母宫士族游览活动、嘉靖朝王母宫建筑情况和民俗事象增添了新证。

  一是有明一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地馆学机构的积极建设,文人群体急剧增加,雅士的旅游活动十分盛行。在明彭泽撰《重修王母宫记》中说:泾川王母宫“路当孔道,古今名士登览祗谒,题咏甚富”。由此可见,在泾川王母宫山上,像此次无意中出土的这类古碑应该还有很多。据当地的许多耄耋老人回忆,他们年幼时期,记得山上山门前森森然立着许多“碑子”,很多底下都有“大鳖”(应为赑屃)。后来(指建国后),“城跟前许多人家”修房时都来山上将这些成型的巨石拉回去作为房屋根基。千禧年初,泾川县城老街一户人家在翻修自家旧屋时发现了北宋“滕子京游王母宫”碑便有力印证了这一说法。

  二是明代曾与建国之初和1513至1522年历时9年整对王母宫分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重修。建国之初的碑文无存查找,但明晚期这次尚有彭泽碑石存世,所谓“经营于正德甲戌五月上旬,落成于嘉靖壬午五月中旬。为王母殿、玉皇阁者各五楹,周穆王、汉武帝行祠各六楹,其余雷坛及玄帝等庙有差”,“规制整严,轮奂丽美,大非昔比。”然而却在历数所建庙宇中未曾提及香亭。该碑的出现,说明当时并未建香亭,而是在主要建筑建成20年后再由该宫道士和当地信众的共同努力下发心复建。

  三是明代泾川王母宫民俗事象丰富,“蟠桃”文化主题鲜明。但是,该碑所载“三月十七日王母宫蟠桃大会之年”云云,与王母宫石窟文管所存明“泾原武举吕沂勒石”碑所载“嘉靖乙丑三月季日”,“王母故里人谓是日即瑶池宴会期也”,加上我们所熟知的始于北宋至今已传承1046届的农历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等信息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却令人费解。究竟此“蟠桃大会之年”与“瑶池宴会期”与三月二十传统庙会,它们这三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现在有一说认为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传说这一天各路神仙会赶赴瑶池,为王母娘娘献礼祝寿,王母则命众仙女摘蟠桃大摆“蟠桃宴”,又称“蟠桃会”。但笔者以为此说的形成可能在明嘉靖以后,原因有二:一是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中并未点名或暗示“蟠桃盛会”或“蟠桃大会”与王母娘娘的诞辰有何关联,只一句“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乍一看似乎与其稍有牵涉,但仔细探究,此“添寿节”是说赤脚大仙赴宴吃了蟠桃以后想增加自己的寿命,使自己获得长寿而已。二是上文提到的现存于泾川文管所的这块明代嘉靖乙丑碑刻中也未提及西王母“寿诞”一类的词语,只说三月三为“瑶池宴会期”。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明代时,泾川回山王母宫于每年三月三日要举行一次以“蟠桃宴会”为主题的祭祀活动,但并非为王母祝寿。

  而此次出土的明代碑刻中所提及的“蟠桃大会之年”,时间却是“三月十七日”,这一时间点与至明代已传承近600年的三月二十庙会日期是如此的接近,这说明其又是一个有关联但有别于三月三日“蟠桃宴会”活动的大型活动,是三月二十庙会的主题之一。在今天,泾川一带乡间各庙宇过庙会或闹社火仍然遵循“过三年,停三年”(其中停三年后的第一年要大过)的传统。这与乡间庙宇的民力财资不无关系,但是回山王母宫作为一座大型庙宇,庙会自然是年年都过,但是作为“蟠桃大会”,应当是较之于传统庙会上的其他民俗内容更加隆重和神圣的祭祀活动,所以,可能会隔几年举办一次。这也就是为何碑刻中要特别强调“蟠桃大会之年”的原因了。而且,庙会提前三天(三月十七)就已经诸事预备妥当,以便给“蟠桃大会”活动留有充裕的活动时间。

  简言之,“蟠桃宴会”在明代时,是泾川回山每年三月三日都要举行的传统祭祀活动,而“蟠桃大会”则是作为三月二十庙会的一个子活动隔数年举办一次。遗憾的是,由于史料的缺乏,这两个以“蟠桃”为主题的民俗活动究竟是何风貌已经无存查证,也难以复原了。

参考资料:

  1、李斌:《论晚明山人的“交游”与“旅游”》,《当代旅游》2011年第6期;

  2、(明)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薛宝春,笔名辛玉夫,85后,生于灵台,长于泾川,读于兰州。爱好文学,尤嗜古诗,热衷于地方文化研究。现为道教西王母文化研究小组成员、西王母文化研究院秘书长、泾川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