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旅游文化 >> 正文内容

《西北望崆峒》:文明史的深度解读

2014年12月25日 来源:甘肃日报 点击数:

    摄制组凌晨拍摄庄浪梯田 王知三 摄

    摄制组在静宁果园取景拍摄 王知三 摄

    12月10日—15日,6集大型自然人文纪录片《西北望崆峒》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该片以广义的崆峒这一具有独特内涵的大西北地理人文概念为坐标,以平凉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为时间线索,以分布在全市7县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胜迹为空间线索,以大历史的眼光和小切口的叙事,将平凉放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理背景和跨越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进行深度解读,全景展现了这块土地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独特贡献。

    视听语言解读“大崆峒”

    平凉,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拥有十分丰厚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但多年来,这些资源总是以一种零星的、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很难形成整体的宣传声势。2013年初,平凉市的领导就考虑如何运用纪录片这一视听语言,对这些资源进行学术的梳理、合理的整合、艺术的包装。2013年6月初,平凉市与国内纪录片专业团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手,经过一年多的精诚合作,共同完成了《西北望崆峒》这部自然人文大片。

    《西北望崆峒》共分为6集,每集30分钟,总时长180分钟。第一集《溯源崆峒》集中介绍了崆峒大地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的重要地缘作用,并着重讲述了以伏羲氏族为代表的华夏早期文明及其对农耕文化的特殊贡献;第二集《仙山问道》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传说,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崆峒山在中国道家思想形成过程中起到的独特作用;第三集《泾州寻梦》以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和大云寺佛骨舍利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讲述千年来在佛教名城发生的一系列动人故事;第四集《丝路怀古》从历史故事及原生态百姓生活入手,展示了发生在丝路重镇平凉的中西方文明及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碰撞、融合的画卷;第五集《杏林仰圣》以中华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事为引子,介绍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崆峒大地的渊源和发展;第六集《关陇雄风》评说崆峒名将和武林故事,讲述天下闻名的崆峒武术的渊源,探析崆峒地区武风盛行的原因。

    该片的播出,让广大观众在领略关山、泾水、崆峒山、云崖寺等壮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品读了源远流长的伏羲始祖文化、崆峒道源文化、西王母道教文化、皇甫谧针灸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等,的确是一场既有深刻文化内涵,又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视听盛宴。

    该片总撰稿人之一李世恩介绍,纪录片被公认为一种特殊的国际化语言,仅看镜头就能知其大意。为了丰富镜头语言,让观众更好地观赏该片,摄制组还成功运用了遥控飞行器在重要景点进行航拍,并以动画、情景再现等手段,还原了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让该片更加形象化和直观化。同时,摄制组还将曲子戏、六盘山花儿、弦子腔等平凉本土音乐贯穿进去,对画面和解说是一种相得益彰的补充。

    世界历史背景下看平凉

    拍摄一部自然人文大片,是平凉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文化工程。平凉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在拍摄之初就确立了“尊重传播规律、追求传播效果”的理念,仅拍摄的总体框架,就经过了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的两次审定,并与摄制组掬诚相商,智慧共享,追求卓越,精雕细琢,仅脚本就五易其稿。2013年8月,为了抢抓拍摄的黄金季节,摄制组在全面考察、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一边投入脚本创作,一边先按大致框架进行拍摄,到11月初结束,虽然历时仅3个月,但夏秋冬三季的镜头资料基本上都拍摄齐备。同时,为了确保该片的学术性,平凉市还多次召集省内及本地学者对脚本进行评审。今年4月后期制作完成后,又反复审看修改,使之更臻完美。

    该片总导演田珉认为,平凉是丝绸之路重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有比较重要的位置,要讲述平凉故事,就必须将其置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来考量,否则就失去其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就失去其固有的意义。

    在拍摄有关糜子的场景时,静宁县司桥乡贾家村的农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配合摄制组割糜子、碾糜子、做糜面糕、唱小曲、演社火,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好奇而且开心的农民可能不知道,他们手中小小的糜子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物证。还有泾川县两位年近七旬的文化工作者杜玉明、王秀成,每天陪摄制组早出晚归,尤其还要还原当年攀援绝壁、探访石窟的情形,他们在表达对家乡文化热爱之情的同时,何尝不是向世界讲述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动人故事?

    树立文化工程的标杆

    《西北望崆峒》播出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曾参与过该片脚本评审的著名作家马步升认为,该片以崆峒山为圆心,以周围的关陇地区为半径,比较详细凝练地梳理了崆峒文化的历史进程,并以此为线索,把关陇地区的山川地理、文化传承、民风民俗进行了比较恰当的介绍。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学术平台首席专家、本片学术顾问、西北师大教授彭金山表示,该片发掘了深厚的地域文化源头,全面展示了以崆峒文化为核心的平凉文化,作为一个地区能拍出这么优秀的纪录片,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本片策划之一、作家王若冰认为,该片定位准确,挖掘深入,视角宽广,比较成功地运用纪录片的视角艺术来展现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

    李世恩对本片也有较为深入的思考。他说,对地方投资拍摄的纪录片,如何用形象演绎逻辑,用艺术展现学术,但又能兼顾地方宣传的诉求,这是一个不小的矛盾。令人欣慰的是,本片的拍摄从地方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到摄制组成员都能尊重规律、崇尚学术、追求精品,所以这部片子在确保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和艺术水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展示和推介了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对平凉而言,这部片子以比较严谨的学术性方式,基本把本地历史文化的脉络理清楚了,这是一个较高的标杆,以后实施文化工程可以用它来衡量。要做,就集中精力财力,做艺术水平高、社会效益好、传播能力强的精品力作。

    为了更好地讲述平凉故事、展示甘肃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西北望崆峒》还将正式出版发行解说词画册、DVD光碟等,让该片带着平凉厚重的历史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