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大力发展三大优势产业纪实

2014年08月29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初秋时节,深入泾川农村采访,平畴沃野处处一派繁忙景象,一片片果园里群众忙着摘果袋,早熟的苹果已经卖上了好价钱;一座座标准化养殖小区拔地而起,一头头红牛膘肥体壮,一个个蔬菜大棚里无公害蔬菜鲜嫩欲滴,新鲜上市……

  近年来,泾川县大力发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在持续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在三大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上大做文章,三大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广大群众依靠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小康生活。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4556元,同比增长28.33%,其中三大特色产业收入达到了385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4%。

  广栽“摇钱树”,小苹果成就大产业

  当下,走进泾川县南北二塬的果园,随处可见果农忙碌的身影。在去年新建的苹果幼园里,果农有的套种了土豆、有的套种了大豆,有的还套种了西瓜,在这个季节他们正分享着收货的喜悦;丰产园里,一棵棵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果农忙着摘果袋、给果树打营养液“补钙”,在他们眼里一个个苹果就是他们的“金娃娃”。

  连日来,窑店镇开展的“名园名果活动”,吹响了全镇果园创品牌的“集结号”。所有的果农把自家的果园当“小菜园”精细务作,镇村干部也都走进果园,指导、帮助群众对果园进行精细化管理;成立果品流通协会,让窑店苹果远嫁他乡;招商引资建办陇原红果品贸易公司,实现果品的就地增值……

  近年来,泾川县立足区域和环境优势,把苹果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来抓,不断扩大苹果种植规模,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小苹果长成了大产业。为扩大果园种植规模,每年以5万亩的“匀速”广栽“摇钱树”,全县建成果园50.2万亩;为了增强泾川果品的竞争力,叫响“泾龙”牌红富士品牌,县上每年投资1000多万元,持续开展果园管理年活动,加大果园管理新优技术的推广力度。果园管理,技术是关键,为此该县积极发展壮大果园管理技术员队伍,目前全县每年领县财政“补贴工资”5000元的技术人员达到了600人。

  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泾川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也让昔日贫困的农民提高了生活水平,活的有了尊严。

  8月25日,走进飞云乡南峪村果农辛晓宏家,新修的四合院式的小康屋气派美观,宽敞明亮的上房里,新潮家具、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辛晓宏笑着说,去年苹果价格好,收入了12万元,用10万元买了一辆小车,今年苹果已经预定给了四川客商,下一步打算攒钱在县城买楼,让孩子在县城读书。

  产业发展了,为了延伸果品产业链条,该县招商引资建办了陇原红果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恒兴果汁、林塬果酒等公司;为了让果农在市场中挺直腰杆,该县加大气调果库建设,全县建成气调果库58座,并积极引导果农大力发展果品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给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飞云乡元朝果品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本村、外村的415名社员。其中,最远的是30多公里外王村镇掌曲村的5名农户。合作社给统一了果园管理措施,统一给果品定价,让合作社的果品质量提高了,也卖上了好价钱。

  共建“聚宝棚”,菜篮子鼓起“钱袋子”

  8月25日,走进王村镇光明村,只见一排排新建的日光温室里无公害蔬菜长势喜人,一座座大拱棚里种植的西红柿露出了红扑扑的脸蛋。

  王金生老人坐在自家的大拱棚旁,他告诉记者,这几天天气好,是西红柿盛产期。他说,自己今年承包了3个大拱棚,种了2棚甜瓜已经卖完,收入了8000多元,这棚西红柿也能收入5000多元。“今年第一年种,明年就有了经验,明年的效益比今年肯定还好。”王金生说。 

  在泾川县,和王金生老人一样追逐“绿色梦”的菜农还有很多。

  泾川县区位优势独特,境内水资源丰富,泾河、汭河、黑河、红河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因此,该县发展蔬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县上把川区定位于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蔬菜产业。为了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县上每年都采取项目扶持、资金补助、土地流转等方式新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针对群众种菜缺技术的问题,县蔬菜办蹲点包片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群众引进名优新品种15种105个,示范推广无公害新技术、新设备30多项。

  今年,全县已新建日光温室100座,大拱棚150座,种植设施蔬菜1.2万亩,带动种植露地蔬菜14万亩。

  农民以菜生“财”、以菜聚“财”,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蔬菜收入达到了650元,蔬菜产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特色搞养殖,养殖小区里“淘金”忙

  在泾川农村,随着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传统的分散养殖正在一步步变弱,如何让畜牧产业焕发勃勃生机?泾川县大力发展集约化的畜牧养殖,一个个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大力发展集约化畜牧养殖,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政府送信息、送资金、送技术,把群众引进市场,让群众根据市场,发展适合自我的养殖,使该县的畜牧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位于泾川南塬的太平乡,是一个回汉杂居乡,群众有养牛的传统,为此该县就加大扶持,对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养殖大户从项目资金、贴息贷款、技术服务上落实“三个优先”。目前,全乡建办的标准化养牛小区达到9个,分散养殖户1013户,每年肉牛出栏达到1万头以上,养贩从业人员300多人。

  在党原乡,规模养猪让丁寨摘掉了“穷帽子”,步入了小康村;党原乡李家村,规模养殖蛋鸡,家家户户住上了小康屋,走上了柏油路,用上了太阳能,幸福指数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个企业的成功引进,可以带动一大片。泾川县招商引资建成雨润3000万只肉鸡加工生产线后,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依靠发展标准化的肉鸡养殖致富,县上对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每平方米补助60元。在这一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全县建成标准化肉养鸡小区20个,肉鸡出栏达到了96万只,实现产值2880万元,实现利润336万元。昔日在外创业的红河乡田赵村赵富贵、赵富民、赵锋三兄弟,如今回到家门口联手发展肉鸡养殖产业,都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一年下来都收入了10多万元,他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泾川县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沉睡的林地资源被唤醒后,也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林地分到户后,一部分农民盯上了林下养殖的路子。县委、县委政府把林下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给农民发了林权证这个“绿本本”,让群众用“绿本本”贷款融资,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目前,全县规范流转林地3.5万亩,建成林下养殖示范点56处,林下养鸡累计达到166万只。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