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泾川大棚里的“二人赚”

2014年03月19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点击数:

  3月14日,笔者来到泾川县王村镇二十里铺蔬菜园区,走进赵世平家的日光温室里,他和妻子李爱芬正在给长势喜人的西红柿浇水。夫妻二人忙完手里的活,才和我们聊了起来。

  赵世平告诉笔者,他们两口子以前在家种粮、搞养殖,一年下来收入1万多元。当看到村里的人出去打工挣了钱,他们也想出去,但没人带孩子,日子也一直过得紧巴巴的。2008年,他们在城关镇五里铺村蔬菜园区承包了3个日光温室,开始学着种菜,一年下来收入了3万多元,尝到种菜甜头的他们在五里铺村一干就是四年。2012年,他们积极扩大规模,又把“阵地”扩展到了王村二十里铺村,在这里承包了5个日光温室。第一年种了2个棚,由于建棚迟,菜没赶上好价钱,收入、支出“滚身圆”。第二年5个棚分别种了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由于市场行情好,一年收入了5万多元。

  为了种菜和两个孩子上学方便,赵世平夫妻二人把家安在了日光温室的地头,他们在管理房旁边用彩钢瓦搭建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里面摆放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平时四口人吃住都在这里。

  说起蔬菜销售,赵世平说:“销路不愁,菜成熟后我自己用三轮车拉到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就批发了,今年种了三棚西红柿,一棚黄瓜,一棚西葫芦,到目前,卖菜已经收入了5000多元。”

  同在这个蔬菜园区里种菜的景列秀来他们这里串门。赵世平介绍说,景列秀和他的丈夫王金良也在这个园区承包了5个日光温室种菜。“我们两家子是老联手,刚开始种菜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在城关镇五里铺种菜,当时我们什么都不懂,就向他们学习,拜他们为师,后来我们两家都把阵地转移到了这里。”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赵世平和李爱芬说,现在手里有了一点积蓄,想多赚点钱,在县城买一套楼房,让孩子在县城上学。

  近年来,泾川县蔬菜、果品、畜牧三大主导产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多的群众依靠发展特色产业鼓起了腰包。产业发展了,群众在家门口致富也有了信心,许多外出漂泊打工的农民也回到家乡发展,他们在家门口的果园里、菜园里、养殖小区里唱起了“二人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