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百里石窟长廊 >> 正文内容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二十三)

2013年10月13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图22:第19、20、21号窟近景。

  图23:第21号窟南,是第22、23号窟。不要认为是天然石洞,是自然之手让它变了模样。

  图24:再次走近巨大窟群,发现窟群之南断开的石崖上,有12个窟。

  图25:又走近一步,巨窟之南有一石缝,似人工,似自然,很像一只可爱的长寿象征的动物,千百年卧在此处,高昂着头。

  图26:巨窟内,窟套窟,至少有15个窟。

  图27:窟内有原石凿成的隔墙,窟门上留的石卯规制,当是安置木门的证据。无论是谁,总想探究在何年何月何时何分,有怎样的人在此起居生活,简约,简单,单调,孤寂,清醒,不与世争点什么的信息,充盈其间。

  图28:窟外无建筑设计师刻意设计什么,就那么凭感觉用锤、凿、纤、力气开将起来,开窟者即起居者,他们未留下题记,但他们到底是谁呢?开凿中顺其自然留下石柱,左右相通,肯定是一个小集体的人住在其中。

  图29:该窟和泾河两崖土窑洞形制相仿,结实坚固,人们忘了它千百年,它是如此模样;再遗忘它千百年,模样还是如此。其它物质的人的模样,三五年就变一个大样。它成了最害怕变化的人群摆脱心理痛苦的参照物。

  图30:就这么不规则地开窟,但没有发现佛造像,造像出现迟,僧人开窟把佛供在心中的活动出现早。

  图31、图32:数窟相连,这个通道如此幽默、随意、无为。

  图33:这是窟檐很长、很宽敞的窟,风把土吹进来,使石窟变低,是大窟中的小窟之形。填塞了大量的土,土已瓷实如石,占了窟一半空间。

  图34:窟的前半部已塌毁,窟壁上的小窝是灯台、香台、佛龛、生活痕迹?

  图35:该窟被山崖上滑下和外力送来的泥土堵塞,其实它很深很阔。

  图36:回过头来,又是如此形制之窟,向外流水的洞,最初是窗户,还是排污所需?当门闭严时,它的作用是特别的。

  图37:从窟内向对面望去,阳光、生命、绿草、宇宙、信仰,那么宜人地发散着感觉中的别一样气息。气息是自我感觉出来的。

  图38:再看一眼巨窟的外形。想:古代的僧侣是否走出过韩家沟?不甘寂寞的世人很难做到,一直认为委曲了自己,一直认为命运对他不公。在此,会淡化这些念想。

  图39:窟口是另一种姿态,是角度不同。巨窟内共有15个窟,流水号应是第24号至38号。

  图40:如长寿动物的巨石与巨窟山体分开一道石缝,从此角度看去,只有两个窟。其实它就是塔柱窟。

  图41:塔柱窟从不同角度看,形状多变,现在从西面看去,是它的东面,有两个窟。

  图42:且行且摄,角度不同,石窟和石窟的数量和形状在变。

  图43:再近看塔柱窟东面,窟的数量在增加。

  图44:又回过头来,巨窟和此塔柱窟内部是否相通,有待勘探,技术不复杂,只需要时间和有心人。

  图45:塔柱窟南面和相连的石窟上有5个窟。

  图46:角度再移位,塔柱窟南面又有窟出现。石崖上有4个窟。不要以为是石缝,当年的高僧,就是在石缝两侧造佛龛的。

  图47:现在给塔柱窟编流水号,东面5窟,南面4窟,共9窟,内部相通又相隔。它的南侧石崖上,有4个窟。这里共有13个窟。流水号为第39号至51号窟。

  图48:离开塔柱窟,向南行,草地,似有似无的沟渠水,远看,满目是断裂的石崖剖面。韩家沟沟底,也叫沟掌出现了。

  图49:把太阳强烈的光之力躲避过去,但见近沟掌的西边石崖上,有两个大窟。

  图50:走近一些,窟更大了。

  图51:变幻角度,窟的形状随之变化。和南城崖、罗汉洞相同的套间窟在此出现。

  图52:又是窟套窟,有客厅,有学习间,起居间。但凡有窟处,总有沉积如石的一堆土,土下有什么秘密?是否是最后一批僧侣离开时,埋下什么?是否是高僧的墓?这外貌是两个窟的内部,有4个窟,内部互通。编号是第52号至55号窟。这窟外之土,是清代末期村人避匪踩着土易入窟,但就不怕匪更易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