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民俗文化>文化论坛 >> 正文内容

巫晶晶:浅谈对佛教认识

2013年04月12日 来源:原创 点击数:

  佛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和所在区域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对整个社会经济,乃至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佛教起源

  公元前624年5月的月圆之夜,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释迦国城主净饭王和王后马雅夫人,(汉传佛教也称佛祖的生母为摩耶夫人)生了一位高贵的太子,并取名乔达摩*悉达多(一切义成就)。净饭王希望太子将来能成为统一世界的伟大君王,因此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学习各种文化和武术。16岁于堂妹亚寿结婚,后来生了个儿子取名拉胡喇。太子在王宫享尽人间快乐,长大后的太子观察到众生的苦恼流转不停,感叹世间的苦痛,为了寻求解脱苦恼的方法,19岁的太子悄然出宫,出家求道。29岁证悟生命及宇宙的真理,悟道成佛,继而传法度众49年,79岁入涅槃之门。

  二、佛教的流传及宗派

  佛教迄今为止,有“北传佛教、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两个流派。大约在佛灭500——1500年期间,佛教陆续由印度往北经过中亚细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汉地,称为“汉传佛教”;大约在佛灭1100——1600年期间,印度本土的佛教发展为“大乘密教”。当时佛教越过喜马拉雅山传到西藏,所以称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合起来称为“北传佛教”。南传佛教是在佛灭200年的阿育王时期,从印度往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区。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佛教在中国内地的流传逐渐分为主要的八大宗派:法性宗、华严宗、禅宗、天台宗、净土宗、法相宗、密宗、律宗。佛法本一不二,门门都是解脱成佛之道,只是由于人们的接受程度不同,以及生存时代和环境的差异,对于法的认识看法不同而已。法无高下,因人而已。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之后,有陆续传入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一九六二年由我国佛教高僧宣化上人将佛教传入美国,在美国建立第一个佛教道场。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佛法也在不断的融入西方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南传佛教将佛教分为“大众部”和“上座部”,所以南传佛教也称为上座部佛教。

  三、佛教的建筑

  南传佛教保留了原始佛教的一些古老的修行方式,从建筑风格上保留了原始佛教的特点。寺院只有一道门,大殿的建筑以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砖混木质为主,房顶的坡度较小,房顶建有宝塔。大殿及寺院只供具有印度特点的佛祖像。殿内陈设简单,只一尊佛祖像,很少有护法神将法器之类。

  汉传佛教则在几千年的流传中,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结合。可以说佛教文化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寺院的建筑和布局主要以宫殿庭院式为主,寺院以大雄宝殿的中轴线为主对称建筑。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佛教的三解脱(无相门、空门、无作门),所以寺院的大门山门)称为三门。进入寺院第一座殿堂为天王殿,中间供有大肚弥勒佛(也称弥勒菩萨),四边有四大天王,弥勒佛的背面供有护法韦陀尊天菩萨正对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主要建筑,殿内塑像各有差异,有的塑“一佛二弟子”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坐像,年老的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站立左右;有的是横“三世佛”,“中央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有的为“纵三世佛”,“左为过去迦叶佛,右为未来弥勒佛”。背面为南海观音或者西方三圣或三大圣(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殿的两旁多塑造十八罗汉,有的也画有五百罗汉。

  通往大雄宝殿路的左右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按照佛教的仪轨,晨钟暮鼓都有特定的说法。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暮鼓唤回苦海迷路人。在地狱之中,有一地狱名为补经处,除了这些主要的建筑之外,还有其他的建筑:

  客堂:供寺院接待香客和挂单僧人

  禅堂:僧人静坐

  寮房:供僧人休息之所,南传佛教称为邸孤

  藏经楼:收藏佛教“经、律、论”三藏经书,除一般特许的阅藏僧人以外,其他人一般不允许入内

  说法堂:一般和藏经楼一体二层,底层为说法之用

  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手执羊脂玉净瓶、阿弥陀佛一手呈接引状,一手托莲花台、大势至菩萨手拿一朵莲花,西方三圣接引信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药师殿:供养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手托宝塔

  观音殿:南海观世音菩萨两边侍立龙女和善财童子

  地藏殿:供幽冥地藏王菩萨,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誓愿度尽幽冥受苦众生,方成正觉

  往生堂:供超度亡灵的牌位

  还有库房,厨房等。而一般寺院的客堂、禅堂、库房、厨房、衣钵寮的五大堂口,其他寺院则又由各种各样的院落,方丈院、罗汉院、观音院等。佛寺中花草树木,松柏广植,或建荷花池与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佛教教理及人物

  佛教不单单是一个宗教,更是一门哲学、心理学,一种教育、一种文化的传承。

  按宗教来解释,佛教有自己的教理教义,有自己信仰崇拜的人物。

  佛教从探索人生宇宙的真相真理出发,从理论和实际两种角度去研究证实。

  因果观:经典中有这样几句话,“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佛教中佛法讲三世因果认为世间的一切离不开因果法则。

  业力:但是真正主宰这种因果变化的,不是外在的大力者——神、佛菩萨,而是自己,在佛教中有这样一个词“业力”,“业”指造作,行为。就主体行为而论分为三种,“身业、口业、意业”,众生有业的存在,他们的周围就会有一个共同的世界景象的存在。因果的变化也都是“业”的变化,是这种“业”的力量在不断作用的结果。从人的主体作为出发点,否定外在大力者,众生不能依赖佛菩萨得到某种结果。但是按照佛菩萨的指导,便可达到某种要求,得到某种结果。

  三皈依:佛法讲三皈依,皈依是依靠,不是依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依靠佛,学佛的行为,以佛为模范榜样;皈依法,以佛的教导教法为作人的准则;依靠僧,僧是彻底现实中学佛作佛的实例,代佛传法度化众生,是众生的榜样。

  平等观:经典记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只要依法奉行,将来都可以成就像佛一样的庄严,没有等级差别,这是不同于其他宗教主要特点。佛所说得众生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实体,各自的业力行为的造作导致各自不同的身体形象,其中人最有灵性,最容易成就,也最容易堕落。

  因缘观:“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都依附于某种条件,众多条件的和合,推动事物的发生发展灭亡。

  六根清净和四大皆空:六根是心经中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清净是指不受世俗和三毒污染。四大是指构成一切物质性东西的四个组成部分——“地、水、火、风”,一切无常为空,四大自然为空。

  戒定慧:戒指戒律,三藏经典中的“律部”是一部专门讲述佛门戒律的典籍。(南传佛教称为“学处”)出家和在家修行戒律多少不同,出家众根据所受戒律的不同,在寺院的等级也不同。出家刚刚剃度的男子称“沙弥”,受沙弥十戒,南传佛教称“沙马内拉”;受沙弥戒两年之后,就可以受三坛大戒(具足戒),男众称比丘(250条戒律),只有比丘才可以称为“和尚”,女众称比丘尼(348条戒律);南传佛教称比库或比库尼;但是戒律的作用都是对佛教教徒的约束性的规定。个人的际遇,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佛法肯定人的缺点,缺点成为修行人的障碍,阻碍修行人的境界,防止僧团的混乱,维护僧团的秩序。佛陀在临涅槃前,弟子们问:“世尊涅槃后,我们当如何修行?”世尊告诉弟子们,“以戒为师。外界的五欲六尘对修行人身心的影响都要通过“戒”摒除,让心念逐渐趋于一种安定寂然的境界,然后去观照世间的万法生灭和因果轮回与因缘流转。,心向内观向内求,就像从平静的湖面能清楚的看到万物的影子。凡夫的心念被世间的物欲搅得一片浑浊,自乐其中而迷。“戒”是“定”的助缘,”“定”能生出无边的智慧,挖掘出人性本来的真如智慧。

  人生八苦与贪、嗔、痴: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苦、

  人生八苦又都是由“贪、嗔、痴”三毒引起,贪爱,生离死别就苦痛不堪;贪爱就有无尽的追求,得不到就是苦;对人对事存在喜好与厌恶,就产生了怨恨和嗔怒;在无尽的贪求怨憎中流转,在无尽的烦恼中挣扎,痴迷其中。烦恼之源,苦痛之根就是这三毒所致。佛法也认为这三毒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四圣谛:作为佛教无量法门的理论基础,四圣谛是佛法之根。可以说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依据这四条展开的,这是佛所说的四天真实不虚的真理。1、苦谛:世间的一切充满着苦,人生八苦概况了生命流转中的真相实相。2、集谛:种种的苦是如何产生的呢?是由于我们不了解苦的真相,缺少认识的智慧(无明),执着而产生的烦恼引起。无明生出烦恼和造作的业力集在一起就是苦的产生;3、灭谛:一切烦恼都可以熄灭,灭苦得乐得境界是确实存在的。4、道谛:进入灭苦境界,无限解脱的法门,方法。

  无常与生灭观:科学家也认为宇宙间没有永恒,一切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无常,刹那生灭,苦空无我。万事万物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外部条件,缘聚而生,缘散而灭,一切都是因缘的集合,一切都相互依赖,一切都在变迁,没有永恒,没有常住的事物。所以无常生灭是天地间永不动摇的真理。

  名色二法总摄佛法四万八千法门,一部《波若波罗蜜多心经》更是佛法心门,佛陀是两千多年以前的大圣人,是觉悟真理的人。佛所说的法门无量无边,向人们揭示的真理和生存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端坐宝阁殿堂之上的佛与菩萨向芸芸众生,默默的诉说着他们断烦恼证菩提的方便之法,慈悲度世的济世之门。

  佛祖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佛教中最根本的老师;

  南海观世音菩萨:中国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菩萨以大慈大救拔众生为主,菩萨的慈悲也是众生学习的榜样;

  五台山文殊菩萨:中国山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手执智慧之剑,以智慧斩断烦恼得清凉,智慧让我们获得自在快乐幸福;

  九华山地藏王菩萨:中国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关于这位菩萨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位菩萨教给人们孝道和行善止恶才是为人之本;

  弥勒佛:挺着肚皮和颜微笑的他,总是在山门上迎接每一位善男信女,告诉人有求无求宽容对方,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丝丝的微笑,更是内心的祥和;

  四大天王:佛教讲天下分为四大部洲,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之神。东方持国天王,守护东胜部洲,手执琵琶告诉我们凡事讲求中道和谐,太紧易断,太松无音;南方增长天王,守护南瞻部洲,手持宝剑乃智慧之剑,慧剑斩断烦恼,剑也不受侵犯。和谐的基础上也要追求进步,增长也有进步的意思;西方广目天王,守护西牛贺州,手持一条赤龙。龙是变化的意思,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广目”意为净天眼,这个天王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众生,守护世界。广目也告诉我们要多看,广文博识取长补短;北方多闻天王,一手持伞一手握一条神鼠,神鼠用来制服魔众,护持人们的财富,伞是遮盖意,保护自己清净之心不受污染的同时,多闻多识。

  四大部洲中,东胜神州和南瞻部洲是指地球,西牛贺州不在地球,北俱芦洲没有佛法,这里的众生寿命很长。

  供具:佛教习俗,佛前供具有:

  香代表心香和戒香,花香不能逆风送,唯有戒香逆风送;

  花代表因,开花必有果;水代表清净之心,修行就是要使自己的心清净无染,才能生菩提智慧;

  水果代表果报,要得到的好的果报,必须从因地上下功夫。佛弟子行六度万行,得正觉之果。

  灯代表智慧之灯和光明,心灯长亮,前途自然光明。

  菩萨六度也称六波罗密,波罗密意为到彼岸,六波罗密就是到达彼岸的智慧方法,也是针对众生的六种执着,也是正善之门,做到这六种就是菩萨之行。1、布施波罗密能度悭贪;2、持戒波罗密,能度毁犯;3、忍辱波罗密能度嗔恨;4、精进波罗密能度懈怠;5、静虑波罗密能度散乱;6、智慧波罗密能度愚痴;六度中以第六般若(智慧)波罗密为根本,前五度若离开智慧,则成世间之法。佛法中这样说,智慧是世间的智慧,众生所说的聪明,用在正的方面,也是世间的善法,可以为社会服务,为世间造福;而般若才是佛法的智慧,是苦集灭道的道,八正道的道,三十七道品的道。

  佛门中的教理教义深不可测,智慧更是无边无际,可谓是佛法无边,它是一门高深的哲学。佛门中的诸佛菩萨不是其他宗教中的偶像,也不是让众生去崇拜的对象。每一位佛菩萨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着智慧之法、和谐之法、进步之法,佛法圣贤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教导人们止恶向善,教育着众生走向幸福快乐。

  佛法中对于整个生命的运作,是心和外界接触的结果,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应外界就产生了六识(色香味触法),也随即产生了六处,这也被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运作,又有了五蕴(色受想行识)。生命的运作离不开心的作用,心随境能转,境也能转心,万法由心生。心的运作和功能非佛法中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能说完,那么佛法也更是一门严密的心理学。

  佛教在历史的长河中流转千年,它与音乐、绘画、文学、美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的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不能不说佛教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称得上是一门价值不菲的精美艺术品。

  五、佛法与社会

  千百年来,佛教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民间信仰,还是统治阶级的推崇,它教化民众,造福一方的力量难以比量的。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时代,日常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丰富的物质资源。随着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和对物欲的满足,心灵所承受的痛苦烦恼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灵的污染也日趋严重。让善法住世界,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爱国爱教是佛法的宗旨。有些说法认为学佛就是看破红尘,学佛是逃避现实。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果真是违背了佛陀的教导,烦恼由心生起,无时无处不在,无法逃避。学佛是认识到世事的无常变化,认识烦恼的由来,以佛法为依靠,用智慧去获得自在快乐。以佛法的智慧之光照耀内心,既能投身道烦恼的生活中去,有能安住于解脱之道。佛陀曾经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惟入地狱,且常住地狱,不惟常住地狱,且庄严地狱!”的誓言,“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些都是佛教入世思想的写照。真正放弃名利上的竞争,牺牲自我,从事普度众生的工作正是一个出家之人的可贵之处。佛弟子学佛,就是遵循佛的教诲,以报恩之心纯正无私的为大众服务,以良好的品行带动社会风气和谐发展。那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怎么样在世间生活呢?印光和尚这样说过:“学佛之人,敦伦尽份。”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依赖很多的因缘,大众的辛劳耕作使我们衣食无忧,良好的社会使我们安居乐业,父母朋友老师的帮助,甚至大自然的阳光空气等等,世间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恩惠者。如果不知道报恩和回馈,我们将会成为一个负债者。佛陀教导我们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指:“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三宝恩(佛、法、僧)”。一个人能尽职尽责勤劳认真的工作,孝养父母,文明守法,学习上进,善良无私,这样的一个人不但是一个合格的佛弟子,更是一个优秀合格的公民。这样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一个国家如何不能发展和谐,繁荣富强呢?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