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文化旅游迸发新活力
近年来,泾川县精心实施了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和城隍庙维修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利用节庆日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交流和文化娱乐活动;围绕挖掘地域文化,积极支持文艺精品创作;顺利完成了县秦剧团转企改制,组建了泾川县西王母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不断改善文化基础条件,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加快文物保护开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全力打造“王母故里·佛道胜地”文化旅游品牌。
该县特色地域文化交相辉映、璀璨迷人,表现出以下特点:西王母文化影响巨大。始建于西汉元封年间的王母宫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也是目前大陆仅存的一处祭祀西王母之地,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西王母文化吸引了大批台湾同胞前来寻根问祖,引起了国内外民俗文化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该县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境内现存、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多达1500多处。始凿于北魏年间的王母宫石窟和南石窟寺,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10月发现的佛舍利塔地宫为隋代大兴国寺、唐代大云寺遗址,出土的14枚佛祖骨舍利及五重套函为国宝级文物。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始于北宋开宝元年(968年)的西王母庙会,距今已举行1044届,“西王母信俗”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泾川完颜民俗文化村是全国关内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红色文化光耀后人。泾川是红军长征途中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原发地。1934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政委吴焕先率部搏击马匪,血沃泾川,留下了永恒的纪念。现保存有红25军军部、红25军战胜白军的十里战场原貌、吴焕先墓等历史遗存。温水文化美誉远扬。泾川温泉名扬陇上,日出水量1920立方米,常年恒温38.2℃,是富含活性微量元素氟离子的重碳酸钠型医用泉水,具有十分理想的洗浴理疗作用,素有“东有临潼贵妃池、西有泾川王母泉”之美称,依托泾川温泉建办的温泉宾馆已成为我省东部重要旅游接待窗口。
据悉,今年“双节”期间,泾川县王母宫山游人如织,大云寺文化产业园内人头攒动,温泉宾馆更是迎来了不少天南海北的客人。全县各大景区共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45.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 和21% 。
目前,该县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宜居宜游的泾川县,正在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