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泾川文艺 >> 正文内容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012年08月19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王金生<<学海孤舟>>序二

  我深感幸运,又一次成为玉林先生大作“学海孤舟”的最早读者。欣喜之余却有些犯难;原因是先生还恳切的要我为这部书问世写几句话!古语说“学而后知不足”,如今,我因少学尝到的是“用而后知不足”的滋味。

  想当初,一九五九年后季,也就是本书所叙玉林先生远赴武威黄羊镇上大学的时节;我正饥肠辘辘地在泾川一中往初中二年级蹭,好不容易忍饥挨饿的捱到初三,偏又家父辞世。靠课余给茶坊供水熬到初中毕业,高中无力上,大学不敢想。甘肃省平凉青政校使我成为“为修补地球”的新农民,与学校彻底告别了。广阔天地三十年。初中那么点文化知识“丧失殆尽”。现在受命要给玉林先生回忆大学生活的作品,写几句话。朋友,你说难也不难?

  祖国语言中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的短语、格言,使我“获益匪浅”,你看,如果一件事没做对,朋友就会用“知错改错,不为错”,来劝告;失了物件就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来安慰。……。想到这;一个经常使用,且烩炙人口的短语从脑海一跃而出:“摸着石头过河”!啊,有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学海孤舟》正是块基础稳固的石头,有序地排到在历史溪流中以“过来人”的身份,指导着后来人,准确无误的达到彼岸。现在我只须精阅细续《学海孤舟》自可“不辱使命”完成玉林先生重托。

  本书是玉林先生回忆录《凡人琐事实录》的第二部定名《学海孤舟》,内容主要反映作者本人从垂髫启蒙至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经历,时间跨度约二十多年,许多重大事件都在这个历史时期发生,诸如:中华新旧嬗变、革故鼎新、“土地改革”、“镇反、肃反”、“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反右斗争”、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办大灶”、“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低标准“瓜菜代”……。等而上叙这些重大事件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玉林先生家庭土改时订为“地主”成份;凡是地、富、反、坏、右分子当时除本人列在“阶级敌人”项下外;其家属,子女不管你表现如何,统统打入“另册”。试想在这种特殊环境,特定历史时期,很多人可能还没完全在记忆中消失,因为距今不足四十年。政治上“歧视”,经济上困难,衣食上欠缺,纵然文如曹植;武似韩信,忠似岳飞,孝如虞舜也应心灰丧气,难成大功。但玉林先生面对这重重关卡,道道堑沟,以拳拳报国之心、殷殷为民之情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终于“精城所至,金石为开”,完成学业,为日后事业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十余个寒暑,几千个日夜,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品尝了多少酸咸苦辣?书写叙述可能“挂一漏万”,个中滋味只有作者自知。就这个角度看我认为说《学海孤舟》是一部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背景的《“青春之歌”》应该既非虚誉,也不过分。

  毛泽东曾说过:“除了沙漠,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在三年自然灾害肆虐的“低标准、瓜菜代”时期甘农大这一方文化净土亦无例外。玉林先生在回忆这段重要、关键而又刻骨铭心大学生活时,除坦诚无隐地把自己当时的思想动态、语言、行动和盘表露给读者外,还以传神之笔绘制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农大校园人世百态图。如:本校,现任班指导的女老师;为迟到的学生补办开学典礼的系主任任继周教授;本校首届毕业的八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号称“八大金刚”;五七年被打成右派,遣送“花海”劳动改造,这时又插入玉林先生所在班学习的几位老校友新同学……。还有偷扳玉米捧充饥的教授公子;将一只来历不明的鸭雏煮了八茬还向同学炫耀自己有能耐,天天喝鸭汤,但在有正义而老实厚道的同学面前却横行霸道的四川籍同学;结婚飞快,离婚迅速的,一对泾川籍男子学生……。至若盗他人衣服,乔妆打扮、入农舍抢劫,杀人掠货且图谋嫁于衣服原主的河南籍学生李向忠,那个作者故里的大队文书因自己“根正苗红”的女儿学问不济,没考上大学不从本身我原因却“使黑心放暗箭”发诬告信件,披着“抓阶级斗争”的久衣,企图把上大学地富子女拉回来劳动以“平衡”自己的“疯狂”心态。就这两位的行为,称之为“人”都有点高抬他们了。至于穿插于人物活动中的叙事文字,也十分精彩,并从这些叙事把校园和外面世界联系起来,“以小见大”,使背景更为壮阔。如烧讲义煮野菜以充饥;垃圾场拾破绒裤以御寒;小球藻救命成空想;获猎物黄羊比人瘦;抗腹枵潜心图书馆……这些情祝《学海孤舟》发行成功,并拭目以待该系列作品的第三部早日问世。   

  王金生 辛卯年三月二十一日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