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泾川梨”产业 促进泾河川区经济大发展
近年来,我县南北二塬,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果品产业,普遍地实现了群众收入的稳步增长,使大部分群众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生活水平,其经济发展速度和群众富裕程度均明显超过川区。
泾河川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但因受土壤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生产出的苹果品质低劣,经济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纷纷出现了“退果还粮”的现象,乃至目前川区苹果园基本被砍伐殆尽。后来,川区有些乡镇又引进了比较适生的荡山梨、黄金梨,但由于缺少市场竞争力而辍废。近几年,川区又兴起了发展蔬菜产业,虽则效益较好,但由于受市场、干旱、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难以达到稳定收入、群众普遍致富的效果。所以,确立培育适宜的主导产业,是我县川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梨果是泾川乃至平凉地区的古老产业。大力发展梨果这一地方特色产业,既对保护泾川梨这一濒临绝灭的、古老的活化石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又对发展我县川区区域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和现状
据资料记载,远古以来,包括泾川在内的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森林密布,植被繁茂。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出生的泾川人,都能记得那遍布山川的密密麻麻的树林,有那高大古老的杨树、柳树、槐树、柏树等用材林,有那身干粗壮的、几个人抱不拢的、占地几亩大的核桃树,也有那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成片的梨树、枣树、杏树、柿子树、荔枝树等。其中以梨树最为显眼,真是春来山川尽落雪,秋到霜叶红似火。
梨果是泾川先民的一大经济收入,秋采冬藏,每到冬春之际,梨窑一开,那似酒非酒的、浓郁的清香就扑面而来,引得商贾小贩蜂拥而来,西兰古道上,满载柳条筐的驴车马车络绎不绝,可谓名扬华夏。
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先是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将那漫山遍野的用材林送进了一座座汹汹燃烧的土钢炉,后是浩浩荡荡的平田整地运动,又将那剩下的果树砍伐殆尽,一棵棵梨树被制成了梳头的梳子篦子,枣树被制成了擀面杖,只有那被削得光秃秃的巨大的核桃树身,躺在一个个大土坑中死活不动,好多年后,才被解成一块块木板拿走了。从此,就有了现在的山,现在的川。如今,要找个泾川老梨树很难,川里绝对没有了,有的山上才偶尔看得见一两棵,可谓濒临灭绝了。
二、特点和价值
泾川梨之所以有名,是由其特点决定的:一是古老。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意为梨树生长较为缓慢。而原来所见最老梨树两人环抱不住,盘根错节,虬枝苍穹,谁知千年?万年?可谓树之活化石!二是色艳。有的黄澄澄如金丹,有的绿莹莹如翡翠,有的粉红如落霞。三是味香。味道甘醇,香气浓烈,是新品种梨难以相比的。每到秋收时,香气四溢,只要寻着蜜蜂去,必定看到梨园闹春的妙处。而且,贮存时间越长越香,每到冬春之际,只要有一筐梨置市,必定馨香满街。四是品种多。有成熟期较晚的“碰梨”,色艳,肉白,酸甜适口,耐贮运,只要不过春,放得越久香气越浓。有成熟期较早的“齐梨”,有皮薄水大的“水梨”,有个大、形如弥勒佛肚的“肚肚梨”,还有软梨、橡胶梨等。五是适应性强。无论川水地,还是山塬地都可生长,抗旱耐寒,病虫害少,很少用农药,易管理,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六是药用价值高。梨果具有清热止咳、润肺生津的养生作用,而泾川梨尤甚。很早以来,泾川人就有以蒸梨治病的传统,方法是将梨核掏出,放入花椒、猪油蒸熟食之,可立止咳喘。
泾川梨的价值,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从其历史价值来看,泾川梨非常古老,可以说是这一地区古老生物的活化石,对研究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是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注意到而已。而且,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人为破坏的原因,泾川梨正濒临物种灭绝的境地,其中软梨可能已经灭绝。由于人类干预而导致物种灭绝,不但会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而且也葬送了其重要的经济价值,这是人类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保护泾川梨不只是泾川人的事,也是国家乃至世界物种保护的重要工作。二是从其文化价值来看,泾川梨是泾川地域的独有产品,很早就与泾川先民的繁衍生息相依相存,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进行深入发掘,很有可能成为泾川的名片。三是从其经济价值来看,非常之高,因为泾川梨不但可以当商品果出售,而且还能进行深加工开发,生产梨酒、药品,市场前景广阔。我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生产过梨酒,其独特的醇香之味,令人至今难以忘怀,是当今市场上比较畅销的野刺梨酒无法匹敌的,如果被开发出来,定能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一鸣惊人。
三、发展前景及建议
(一)、比较效益分析
苹果产业已是我县南北二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效益当然非常好,但与泾川梨相比,泾川梨的效益优势更为突出。一是泾川梨的管理成本比苹果低。苹果树年年都要修剪、施肥、打药、疏花疏果、套袋,干旱时还要浇水,需要大量的人工费和资金投入,没有一定的技术和劳力就很难经营好。而泾川梨的管理就简单多了,只要锄草施肥就可以了,很少打药,省时省力省钱,是家家户户都能搞的低投入、高收益产业。二是泾川梨的产量比苹果稳定。苹果树有歇果休憩的特性,形成结果有大小年之分,且干旱和倒春寒可致减产,而泾川梨不歇果,抗旱耐寒,年均产量稳定。三是泾川梨的产果期比苹果长。苹果树的生长期比较短,盛果期一般在十年左右,所以,苹果园一般十五年就要更新。而泾川梨的生长期到底有多长,现在还不知道,只是现在还能看到的,至少长了上百年的梨树仍然还在年年开花结果。四是泾川梨的生态效益比苹果高。苹果树是一种生长期较短的经济林,从优果要求来看,其最适宜的生长区为我县塬区。而泾川梨原来在我县的山川塬都有生长,加之生长期长,使其不但是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林,而且还是保持水土、绿化环境的生态林,也是建设山川秀美新泾川的高效林。五是泾川梨的市场前景比苹果更广阔。由于泾川梨为地方稀有产品,加之其独特的药用养生保健价值,决定了其商品市场占有率和深加工附加值要比苹果高。
当然,这里所说的苹果的比较效益没有梨高,并非要砍掉苹果发展梨,而是要说明泾川梨发展的可行性,如果在泾河川区有了泾川梨这一区域性特色产业,那么就等于给泾川农村经济发展又插上了一条翅膀,将来就能依靠苹果和梨两翼腾飞。
(二)、规模效益分析
如果在泾川川区人均建一亩梨园,那么,至少就有10万亩,按一般情况算,每亩栽种70棵梨树,每棵树产果60斤,每亩可产果4000斤以上,每斤按1元算,每亩可收入4000元,全县10万亩可收入4亿元,全县人均增收1000元,川区农民人均增收可达4000元。
这只是销售商品果的效益,如果再对商品果进行深加工,如生产梨酒、药等,其效益将更大。
(三)、发展建议
1、建立种苗繁育基地
由于泾川梨现存树木非常稀少,只能先建立接穗采种园,先培育出接穗,再以杜梨树为砧木,繁育出成品苗。
2、合理布局
主要在泾河、内河川区及其南北山台地发展,尤其可以结合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率先发展山台地梨园,这既可以提高山台地的有效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又能达到绿化环境、建设秀美山川、宣传推介泾川的窗口作用。
3、建办龙头企业
前期可以生产销售成品梨为主,到盛果期后,建办以生产梨酒为主的龙头企业,一方面,能够扩大梨果的销售市场,防止销售难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梨果的深加工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