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川文化遗产录》 >> 正文内容

600多岁的泾川县城

2011年07月26日 来源:泾川文化遗产录 点击数:

回山东望,600多年的泾川县城静静地依偎在朝那山、夸父峰北麓,泾芮二水环西北而过。郝拴福 李延福 摄回山东望,600多年的泾川县城静静地依偎在朝那山、夸父峰北麓,泾芮二水环西北而过。郝拴福 李延福 摄

  元末明初,张尔严兄弟据安定县,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征讨,张拒降,徐、常猛攻,血洗古城。当年秋。泾河暴发特大洪水,上游朱家涧水潭摧毁,二水合一,一夜之间水吞古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古城迁至泾水之阴的皇甫店,即古安定驿处,也就是今天的县城所在。迁建的泾川城东至今天的农林路、南至公社路、西至三元宫西侧、北至北新街以内,面积为0.3平方公里,土城墙周长6公里,南北二门均为二层城楼,当时城内有居民数千人。

  从明代至民国期间,城内主要建筑有县衙门、文昌庙、城隍庙、龙王庙、马神庙、八蜡庙、真武庙、崇圣祠、魁星楼、左公祠、观音阁、关岳庙、三元宫、天主堂等。城内有隍庙街(今中山街)、营门街(今新建街)等五街和石家巷、官井巷等六巷。清代衙门建于今影剧院以东,衙门东有建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 1386年)的观音阁。阁为两层精巧木楼,下有拱形门洞,过此洞向东南可达小南门,折回北可抵隍庙街。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由庭院、牌房、角楼、门廊组成,所幸大殿今存,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有东关女子学校(原城关镇政府)、文庙小学(今中街小学)两座完全小学,北关戏台(今三元宫门口)、东关戏台(今供销社之东)、中街戏台(今计生局后院)三处戏台。

  20世纪50年代,县城向东城一带迅速延伸,第一家工厂——泾川机械厂在合志沟西厂的辛家炉园废墟上诞生。接着,有了县医院、文化会堂等砖木结构的楼房。1974年,政府去旧筑新,拓直了中山街,开通了安定街,给农林路等街巷路面埋上了排供水管。同时,治理了合志沟,浇筑了排洪渠和泾河、汭河河堤,为泾川县城的改建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县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不但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城区范围迅速向城东和泾河以北的城北发展,县城总面积以数十倍、百倍的面积正在急速扩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