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泾川泥塑艺人吴建国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在位于城区城隍庙三霄殿内,找到了正在这里塑像的吴建国师傅。大殿正中,是刚刚泥塑完成的“三霄娘娘”,两侧则是十二生肖,虽说还没有进行彩绘,但3尊神像慈眉善目、安详沉静的神态让人心生崇敬。十二生肖则是形态各异,活泼可爱。当时吴建国正在专心致志地为“碧霄”神仙塑造发髻,他虔诚的神情与庙堂的神秘俨然融为一体。

  【崆峒露头角】吴建国是泾川县党原乡人,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出身。他的父亲就是方圆几里有名的“巧泥匠”,从他手里出的活儿,精巧细致,与众不同,农闲的时候,他给孩子们做泥哇呜、小泥兽这类玩具,个个惟妙惟肖,巧妙生动,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吴建国继承了父亲心灵手巧的特长,从小就能画一手的好画,做一手好泥活,学校办墙报办板报,都少不了吴建国。1981年高中毕业后,为了谋生,吴建国远走河西,靠着热心人的介绍,给一些单位办宣传栏,或在街道上卖小泥人和泥兽挣钱。后来酒泉市工艺美术厂厂长看到了他潜在的泥塑天赋,当即决定招他进厂上班。于是,在厂里美工师傅的带领指导下,吴建国系统学习掌握了绘画、雕刻、泥塑等各种技艺,还在师傅的带领下多次到敦煌莫高窟观摩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他的泥塑专业水平。 上世纪80年代起,我市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以“道源圣地”定位的崆峒山道教文化的宣传也迎来了它的新的起点,恢复、挖掘、修复崆峒山道教文化遗存的各种工作迫在眉睫。1993年,在一位崆峒山道士的推荐下,吴建国第一次来到崆峒山,在崆峒山脚下的“王母宫”开始了他与崆峒山泥塑神像的不解之缘。

  他的第一尊塑像“黎山老母”慈慧传神的形象,得到当时在任的兰州市群艺馆吴和中的称赞。之后的7年间,吴建国的足迹踏遍崆峒山的角角落落,他创作雕塑了王母宫的黎山老母,百子堂的三霄娘娘、百子,静乐宫的静乐王,及平凉城区圆通寺大雄宝殿等除“百子”外的90余尊神像,每一尊塑像都有着区别于以往的雕塑手法,神像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给人以彻悟世俗省察世态的感受。

  【酒泉放异彩】崆峒山系列神像造像再一次让吴建国在道观神像泥塑圈子内声名鹊起。2000年,酒泉市金塔县要在羊井子修建“三元道观”,这里地处戈壁,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人们用修建道观的方式以祈祷“上天”对当地生灵的护佑。当时,出资方经多方打听,选择由吴建国承担这里的所有神像泥塑工程。三元道观的建设规模宏大,吴建国带着他的妻子、徒弟奔赴羊井子,在那里安营扎寨,以极大地热情迅速投入工程。然而让吴建国最为担心的事发生了,师徒十几人辛辛苦苦一个月制作的8尊泥塑神像突然间泛碱变形,原本慈眉善目的神仙们的面容体态一天天变形肿胀,吴建国傻眼了。丰富的经验和多年的直觉告诉吴建国,是原料土出了问题!

  原来在工程开工之前,吴建国和往常一样,要将做泥塑的原料土放入口中咀嚼品尝,当时他感觉碱性太大,要求出资方更换原料,但是出资方一再坚持说本地土没有问题,吴建国拗不过老板,只好将当地现成的土经过多次调配后用做泥塑原料。结果不幸被吴建国言中,塑像因原料土土质问题全部变形,吴建国心痛得几天睡不着觉,他说他从来还没有遭遇过这么大的打击。后来在吴建国的建议下,出资方专门购买了一种经过加工的成品土,泥塑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经过2年多的精雕细刻,三元道观“三清”、“慈航”、“青龙白虎”、“王灵”等四座大殿的24尊神像雕塑完成。2002年10月14日至16日,三元道观举行了隆重落成庆典、神像开光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等到会祝贺,数万群众自发聚集于三元道观,场面热烈,众人对神像泥塑给予了高度评价。

  吴建国在河西闯荡的10年是他吸收学习敦煌莫高窟雕塑艺术的十年,但吴建国的艺术之根依然在平凉这片故土上。2001年,庄浪县修建紫荆山英雄纪念馆,要求雕塑孔子和抗金名将吴玠吴璘的造像。吴建国又一次被推荐到这里。由于没有雕塑英雄人物的经历,吴建国此次非常慎重。他广泛搜集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衣饰道具等等,反复揣摩人物形象,数次雕塑头像小稿,力求人物形象与神态的生动传神。在纪念馆落成典礼上,各界人士对吴玠吴璘的造型非常认可,当地群众激动地说,这塑像把我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变活了。之后的一段时间,吴建国还在平凉周边各地相继塑造了“轩辕黄帝”、“扁鹊”、“孙思邈”等一批历史人物,吴建国也有一个心愿,就是有一天能用泥塑的形式来展现平凉历史上的优秀人物,表现平凉的当代发展面貌。

  【故土再传承】在平凉,以崆峒山道教文化为主流的宗教信仰,使得平凉各地的道观庙宇得以兴盛,吴建国的宗教神祇人物塑造也就有了较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多年来吴建国除在崆峒区、庄浪、泾川等地塑造神像外,在周边的天水、宁夏彭阳、镇原等地都被邀请前去雕塑神像。值得一提的是,吴建国的妻子程小霞就是吴建国手把手带出的徒弟,如今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生活中的难得知音。吴建国的儿子、女儿甚至妻侄在他打带动下都爱上了泥塑艺术,吴建国还以“传帮带徒”的方式带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学习泥塑艺术,前后培养出7届学员,50多名出师学员走向省内外,承揽各类泥塑雕绘。吴建国在长期的实践中将继承下来的家族传统泥塑技艺的精华与自己的多年来走南闯北的学习实践体会结合起来,摸索出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和制作体系,使之成为能立体记载地域文化和宗教民俗的泥塑艺术。

  吴建国深深热爱着他的泥塑艺术,为了不让这一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走向流失。吴建国搜集整理祖辈家传泥塑口诀,潜心总结实践中成败经验,寻找那些有艺德有天赋的泥塑继承人,以求家传泥塑艺术的延续。然而单凭他个人的力量要保留一种流传百年的艺术形式,吴建国感到力不从心。值得他欣慰的是,近年来,政府及民间文艺家协会给予他一定支持,同时制定了吴建国泥塑艺术五年保护、发展计划,将建立平凉泥塑艺术信息库编辑出版图书,认定命名“吴建国泥塑艺术传承人”,使“吴建国泥塑艺术”全面传承下去。在弘扬民间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