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富民强村的“领头雁”王德良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数:

  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了中华大地,孕育了泾川县党原乡丁寨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也孕育了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七大代表王德良这样一个先进人物。为了能让全村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他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千方百计寻找致富门路,一门心思带领群众发展养殖产业,脚踏实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他的带领下,丁寨村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向了广阔的大市场,实现了群众梦寐以求的致富愿望。

  群众致富的引路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改革开放的强劲号角吹响的时候,这个偏远的小村人民也曾怀着一颗颗赤热的发家致富之心,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历程。他们有过成功的喜悦,更有过失败的教训。

  1996年6月,当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良从前任支部书记手中接过当家人的“接力棒”时,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他一连几天饭吃不香,觉睡不好,日夜盘算着如何让乡亲们尽快走上致富之路。他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在认真总结过去村上带领群众种香菇、搞制种、栽烤烟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本村耕地面积大、农户余粮多、养猪习惯久、且有人常年在外贩猪的实际,开始谋划发展养猪产业。他主动找本村常年在外搞生猪贩运的群众交谈,问他们“发展养猪能不能挣钱?”“咱们能不能养?”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接着他就从宁夏灵武县买回12口母猪饲养,当年出售仔猪100多口,收入近2万元,一下子成为全乡有名的“双万元户”。村上干部和群众一看“红了眼”,一些思想认识快、家庭积累较好的干部和群众跟着养起猪来,1997年全村有7户群众开始养猪,1998年发展到24户。就这样,一个新型的农村主导产业在俏然兴起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丁寨村的养猪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1999年,全县口蹄疫流行,造成猪价暴跌,一些群众思想发生了波动。面对这种情况,王德良同志没有灰心,他一边组织群众采取应急措施,一边在全村组织开展了以改良猪种、改良饲料、改良饲养方式和统一防疫为主的“三改一防”技术革新活动,推广引进了长白、约克、杜洛克等新品种,从而使商品猪育肥期缩短到4个月左右,大幅度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同时,为了让群众尽快地掌握养殖知识,他积极聘请养猪专家来村上讲课,选派10多名青年群众参加了县农广校畜牧兽医班学习,他带领养殖大户多次到兰州、宁夏中卫、吴忠等地参观学习,组织本村养殖典型户现场介绍经验,王德良自己还掏钱购买了30多张光盘对广大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从而使全村90%的农户都掌握了科学养殖技术,为丁寨村的养猪产业实现规模化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产业的带头人

  经过1997年至2000年的探路子、抓示范、打基础,理清发展思路。王德良深深知道,一个农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批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2003年,在全省农村党建实施“双培双带”工程过程中,他把培养能人、带动群众这项工作牢牢地抓在手上,首先从建强班子,配强干部做起,坚持把高喜宏、牛成瑞、郭忠合3名养猪大户选进了村级“两委”班子,并鼓励其扩大养殖规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其次,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发展培养了袁虎文等54个党员养殖大户,辐射带动广大群众发展养殖产业。同时,结合村情创新载体,组织开展“三户一组”奔小康、联培帮带、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等主题实践活动,把全村所有党员户、产业致富户、困难户编成50多个“联培帮带”小组,每名党员联系一名致富能人,培养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帮扶一名生活困难群众,带动发展养猪产业,实现了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村党总支书记王德良率先垂范,先后向袁正玉、高文博、郝永志等近20个贫困户赊饲料、赊仔猪、借资金,累计价值达10万多元。通过干部党员的示范带动,全村有95%以上的农户搞起了养殖业。

  求实创新的好队伍

  2006年上半年,生猪销售市场极度疲软,就他一人亏损26万多元,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群众的思想开始动摇,为了保住这一产业,王德良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提出了“压规模、留母猪、保住根”的应对策略,村干部带头修猪舍,做示范,带动鼓励群众发展养猪产业。群众没有启动资金,他找养殖大户向银行担保;修猪舍缺少砖块,他积极争取乡上支持,免费投砖;为了解决品种问题,他让村上办起了良种仔猪繁育场,进行品种改良;为了解决饲料问题,他积极与兰州正大、北京大北农等正宗饲料公司联系,设立销售网点;为了打开销售市场,他让村干部多方捕捉信息,寻求市场,组织生猪贩运大户,联合建办了销售公司。同时,在他的多方努力下,成立了丁寨陇新牧业公司和养猪协会,注册了“陇新”牌生猪商标,规范了“陇新”牌生猪饲养技术规程。他带领村党总支一班人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广“公司+协会”运行机制,实行仔猪、饲料、防疫、销售一体化服务。目前全村生猪养殖户达到392户,建成标准化百口猪舍120多座,生猪饲养量达到 4万多口,可出栏育肥猪3万多口,繁育出售仔猪上万只,预计年收入可达到680万元,人均达到3771元。丁寨村已形成了“仔猪繁育、规模养殖、生猪销售、饲料经销、技术服务”五大产业体系,实现了养猪产业整村突破。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丁寨村有1800多口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良同志不但要思考丁寨村发展的“大事”,更要处理好群众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村民张宏伟家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辍学,他知道后及时给交了学费,使孩子重新回到了课堂。村民胡保银体力残疾,他经常上门看望,问寒问暖,多次帮助救济。象这样的好事他到底做了多少,自己也记不清了,但乡亲们心里有一本帐,王德良是他们的贴心人。

  富余起来的丁寨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加快推进农民新村建设步伐。2003年,王德良组织村班子成员和群众代表,到周边县区考察学习,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人畜分离、设施配套”的原则,对丁寨新村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坚持把住宅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引导群众集中修建小康住宅187户,建成了1200米的农民新村街道,安装了路灯,修建了排洪渠,实施了街道柏油罩面和绿化、美化工程,建成了村门、村广场、舞台、村部和村文体活动中心,形成了农民新村总体框架。近年来,他带领村组干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农用电和电话,用上了节能灶、沼气池、集雨水窖和卫生厕所,彻底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目前,全村有252户群众住上了砖混房屋,占总户数的61.6%;有310户达到了小康标准,占76%;有87户家庭资产超过10万元,占21%,群众生活变得更加殷实。

  “富余无止境、典型非永恒”。 2008年他充分发挥丁寨养殖产业大村的典型示范效应,与相邻的产业基础薄弱村城刘村联合成立党总支,进一步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围绕两个村的发展实情,制定了“双十”工作计划。目前,联合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套了远程教育站点、农民书屋、科技培训室等附属设施。带领城刘村群众新修了1200米的街道,新建小康住宅30户,集中建办养殖小区2处。

  做为丁寨村的“领头雁”,王德良时刻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村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光荣使命,不断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自我加压,积极创新,求实奋进。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