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泾川籍摄影名家牛力汉中专访

2011年07月16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由汉台博物馆、汉中市群众艺术馆、汉中市摄影家协会共同策划的“牛力汉中风光摄影艺术作品展”在汉台博物馆桂荫堂举办。展出作品百余幅,分为自然风光、名胜风光、城市风光三大部分,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一个从事摄影40余年的专业摄影艺术家眼中的汉中之美、艺术之美。

  牛力,男,汉族,1939年生于甘肃泾川,家贫,早年辍学,15岁走上工作岗位,当过通讯员、工会干事、广播电台记者、市委宣传部干事。1975年由甘肃调汉中市群众艺术馆任专职摄影干部。从事摄影40多年来,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摄影作品,有16件作品入选出国展,一组三件作品获国际摄影艺术奖,8件作品获全国摄影比赛影展奖,36件作品获省市奖。代表作有:《汉中古民居》、《缫丝女工》、《支柱》、《过桥》、《山村空蒙雨亦奇》、《春到巴山》、《春潮》、《希望之光》、《故乡情》、《星河》等。出版摄影艺术专集:《古城遗韵 · 陕西汉中古民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汉中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古城遗韵》的成书及其价值

  问:看到《古城遗韵》里那一幅幅反映古城汉中昔日风貌的照片,人们无不为一种浓烈的怀旧情绪所震撼,因而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想当然地以为,你可能是一个老汉中,事实上你却是一位来自甘肃的 “移民”。我想知道,是哪些事物触动了你,使你想到要把这样一些东西拍摄下来?如果摄影是用镜头说话,我想知道:你想说些什么?

  答:这本影集的拍摄缘起于1985年。当时汉中市北关要修建一座中心广场,这座广场现在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据称论规模当时仅次于西安新城广场。就在工程动工开始拆迁时,一些情况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前北大街扩建拆迁时我没有在意,可是这次不同。虎头桥一带,昔日一个老房云集、整天人头攒动的大型集贸市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拆成了一片废墟。这样拆法,不消多少时日,汉中古民居就荡然无存了。我想把这些拍下来,作为资料留给后人;它们是汉中人的,应该留给汉中。

  问:你说的这些都是我作为一个汉中人也曾经亲眼目睹,那个在几天之内面目全非的感觉,的确让人莫名地震惊。人们一方面为城市建设的新举措感到兴奋,一方面又无不为“过去”的迅速消失而惆怅莫名,尤其是那些对汉中有着很深感情的老汉中。请问,你为什么对汉中民居情有独钟呢,它与其它地方的民居比起来,有什么独特之处?

  答:汉中民居与外地民居不同,它主要是以土木、砖木结构建成的,特别是四合院式二至三层的小楼房,建筑风格比较明显。有些一个院子单家独居,有些一个院子就是大杂院,一院住很多户,这种情形在现在的东关还有。这些民居,既有南方特色,也有北方特色,是南北民俗交汇而成的产物,这与汉中地处南北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分不开。北京也有四合院,可那都是平房,咱汉中大多是小木楼,一般两到三层。大部分为清末民初所建。房屋门窗结构完整,木雕图案精致、完美,基本完好,楼样楼栏杆很有地方特色。这样的民居以东关为最多;东关正街、后街、南关正街、西大街、丁字街也不少;山西会馆巷也有。我当时也比较盲目,带上相机到处跑,一些小巷十几年没去转过,由于拍照才走了进去。我意识到如果不先拍下来,以后想拍这样的题材也没法拍了。从这个意义上,我比后来的人们都要幸运。我觉得是汉中古民居选择了我,我有了这样的责任。

  问:这些照片前后拍了多长时间?

  答:有两年时间吧。两年里,我几乎走遍了汉中的大街小巷。拍完一卷,就自己冲洗。照了很多,放进集子中的不过十分之一。

  问:怀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股风潮,有几个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出版了《老照片》系列,卖得相当好;一度时期人们又在传唱毛泽东时代的歌和样板戏,风行一时。拍这些古民居,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这股怀旧风潮的启发?

  答:《老照片》系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事;当时我只知道安徽,好像出版了一个《安徽民居》,不过该书是以文字为主的。我只是觉得内心也有这种需要,因为既然是专职搞摄影的,就想用摄影的手段,把体现在汉中古民居中的建筑艺术保留下来。我主要是从保留民俗民风民情的角度着眼的,起码也算是历史的一个见证。

  问:后来在邮票上有过一个“民居系列”,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答:这说明人们需要怀旧。需要怀旧,并不是因为落后,想再回到过去,而是在心理层面,有这样一种怀旧的情结。我们这个时代变动太大、太快了,以至远远超出了一个人心理上能够承受的程度。怀旧是一种心灵鸡汤,牵连着人最敏感的某一根神经。许多很平常的事物一进入怀旧的领域,就变得美不胜收。

  问:拍摄的时候就想到出集子的事吗?

  答:没有,当时只是先拍下再说。1993年春节期间整理了一批古民居系列照片,在中心广场举办了一个“古城遗韵”个人摄影展,展出作品120多幅,引起强烈反响。我亲眼看到,那些刚刚还在生活中存在的东西,那些昔日人们司空见惯的小木楼、门窗上精工雕绘的图案和简陋、幽深的街巷,那些几家人合住一个院落的平凡生活场境,在变成了照片以后,反过来深深地打动了汉中人的心。它成功地与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获得了一种陌生感。我想这可能就是摄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力量和神奇之处吧。许多朋友建议我把这些东西整理编辑一下出一本书,到96年书成,这就是《古城遗韵》。出书当时也有困难,主要是经济上的,最后总算印成了。

  问:也许与怀旧的主题有关,我注意到你几乎全部采用了黑白摄影。

  答:这是因为黑白照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最适于表现历史的东西,显得更凝重,更有沧桑感。

  摄影艺术成就的深层原因

  问:从怀旧的、感伤的古城民居系列一律的黑白摄影,到写实的、抒情的、大量彩色的反映汉中人文山水景观的风光摄影,反映出来的只有一个字,这就是你作为一个摄影人对汉中的爱。我觉得作为一个摄影人你对汉中的感情,已经超过了一个优秀的汉中人能够达到的深度。如此深厚的爱,是否另有原因?

  答:摄影离不开爱,摄影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总根于爱。可是对汉中的爱并非仅仅因为我要搞摄影,它不是外在的、职业强加的,而是内在的。这个爱首先来源于对汉中的直观感受。这里不能不谈到我的身世。我出生在甘肃泾川,那里是黄土高原(陇东与陕北接界)。1958年当工会干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幅小照片在《石油工人报》上发表,从此热爱上了摄影。后曾在玉门电台和市委宣传部工作。1975年秋我有幸调入汉中,开始在汉中市群众艺术馆从事专职摄影。来汉以后,汉中美丽的山川风光、完全南方情调的风土人情,它的美丽富饶给我这样一个来自大西北黄土高原的人以极大的震撼!这是一片完全不同于黄土高原的地方。反差太大了。这个反差之大,也许只有一个移民才能真正体会。在我们老家那里,到处一片黄土,沟壑纵横,山河破碎,而这里,平原则绿树烟村,大河奔流,一望无边;高山则气势磅礴,纵横千里,每一条沟里都是水,四季分明。冬天的汉中,树木落叶,水落石出,萧索中仍不乏温情;春天的汉中,麦苗青青,油菜花一片金黄,富贵而不失之淫靡。既有北方之雄,又兼具南方之秀,且人文古迹极为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相当丰厚。我一来这里就在心里认可了它,深深地爱上它,倾向于将这里看作我的第二故乡,并为自己一生能够与这样一块土地结缘,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而感到幸运。我立志用摄影的手段将这种感受言说出来的想法在这时就已经产生,并在心里牢牢生根了。

  问:现在看来,你在摄影艺术创作上的主要造就都是来汉以后的事。

  答:是这样。在汉中的这些年,我一直比较勤奋,除了像前面谈到的拍摄《古城遗韵》的专题图片,其余的时间就是开展摄影创作,同时辅导群众艺术创作。认识了汉中大批文化艺术界的同行,同他们建立了友谊。这些年,我去得最多的是汉中山区,南郑、镇巴、西乡、宁强,有时是与别人一起去,更多的时候是自个儿一个人去。在背着摄影设备到处跑、忙于取景、捕捉素材的时候,我常常兴致勃勃,一点也不感到累。汉中所有的县我都跑过了。在我办公室里挂着一张汉中地图,上面用红笔标出的地点,都是我去过的地方;我留下的大量风格各异的照片,就是我这些年来到处走动的最好见证。

汉中摄影艺术的当前时态

  问:你拍过哪些东西?在汉中风光里好像拍过许多有关油菜花的照片。

  答:油菜花明丽、盛大、辉煌,是汉中春天最典型的意象。此外,我拍过许多高山、日出、汉江、落日、油菜花开的田野,拍过富于朦胧诗意的雨景,拍过城市夜景、雪景、深山人家、水上人家、桥梁、乡间野渡、著名的古迹和乡间小镇,也拍过一些反映社会生活、或着力于提出社会问题的作品;在我的摄影中也有一些人物摄影。

  问:拍人物,你是抓拍、偷拍,还是让人物像模特一样摆姿势拍?

  答:拍人物只能是抓拍或偷拍,我从来不用模特。有时人家发现了,不让拍。

  问:你是否感到过摄影素材的短缺?比如大家都拍春天,会不会把春天的景给拍光了?

  答:我从来没有感到素材短缺,总是经常为没有带上相机、因而错过了大量好素材而万分遗憾。有时候,相机明明带着,可是因为懒了一点,反应慢了一点,动作迟缓了一点,好素材也眼睁睁地从眼皮底下流走了。这样的事情很多,几乎每天都遇到。因为许多好东西,具有永恒意义的瞬间,往往都是稍纵即逝的,而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永远不会重复,流逝了就永远流逝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是个遗憾的艺术。法国罗丹曾言,美是发现,摄影也是。摄影师的镜头就是一只看取生活的眼睛。对于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言,到处是摄影素材,取之无尽,用之不绝。

  问:你不仅是专职摄影工作者,还是摄协主席,请你谈谈汉中摄影艺术的现状。

  答:汉中摄影队伍发展一直很好,人比较多,各县区都有一些很不错的作者,像汉台区、城固县、西乡、勉县、略阳都有摄影组织。这些组织,包括市摄影家协会,主要是组织会员深入生活开展创作活动,再就是组织摄影方面的座谈交流活动,举办影展、影赛。近年来,我市各级摄协一直比较活跃。

  问: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有哪些?

  答:外国的,最早有美国摄影艺术大师亚当斯,其作品主要为风光摄影。国内有吴印咸(已故),在延安时期就从事摄影,写过许多摄影艺术专著,是我学习的主要教材。陕西有陈宝生、邱晓明等,都是我所喜欢的。

  问:除摄影外,你平时还涉猎过哪些艺术门类?

  答:喜欢书法、绘画和音乐,也搞一点文学创作。在甘肃玉门工作时,就曾在当时的甘肃文艺上发表眉胡小剧《巧打算》,以后写过小诗、小小说和散文,也发表过一些作品,最近几年也在《汉中日报》、《衮雪》发表散文作品;还拉过二胡,现在不拉了。我感觉这些艺术实践对我的摄影艺术创作帮助很大。

  问:读些什么书,订些什么杂志?

  答:除摄影书外,喜欢读一些文学名著。报刊经常订阅的有《大众摄影》《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等。

  问:出过国吗?都跑过哪些地方?

  答:去过日本的出云。是受日本出云市摄影家原隆利先生邀请参加一个民间友好代表团出访,在那里呆了一个礼拜。

  问:那里的摄影事业一定很发达,是吧。

  答:我的强烈感受:在摄影方面他们比我们要好得多。一个是从事摄影创作的人很多,再一个是作品水平也普遍较高。这与整个国民文化素质有关,摄影在那里已成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几乎人人都会。经济条件也好,设备也先进。

  问:用过几部相机?有国产的吗?

  答:总共用过三部,常用的是日本产的勃朗尼卡相机;还有一个佳能F1相机,国产相机用得很少。经常随身携带的还有一个傻瓜相机。

对摄影的理解与晚年生活

  问:是不是器材越先进越好,相机价钱越高越好?

  答:器材很重要,是摄影必不可少的手段,精良的器材是拍出摄影杰作的必要保证。可是并不一定有了一流的器材,就一定能拍出一流的作品来。器材不是根本的,关键还在于看摄影的人是不是有一个艺术家的心灵。

  问:你为什么要自己冲洗?那个很麻烦、很专业的。

  答:一般是彩照拿出去,黑白自己冲洗,几十年一贯如此。暗室技术很重要。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地知道怎样才能达到满意,别人无法替代。胶卷一冲坏,就前功尽弃了。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能大意,要做到万无一失。

  问:哪些地方用彩色,哪些地方用黑白,有规律吗?

  答: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一些充满激烈情绪的事物我一般用彩色,非浓墨重彩,不足以表现它那热辣辣、火辣辣的浓艳和强烈。是用黑白,还是用彩照,完全取决于表现的需要。不过我个人觉得黑白摄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黑白摄影从发明到现在,依然是摄影艺术的主要手段,可以提供与彩色摄影完全不同的艺术享受。黑白对比强烈,可以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现代科技再发展,也不会淘汰黑白摄影;黑和白永远是流行色。黑和白是对世界的一种简化,它把复杂的事物简化到黑白。现在发展到数码摄影,已可以不用胶卷,通过电脑制作,可以移花接木,进行摄影再创造,这对传统摄影是个巨大冲击,可我认为数码摄影发展再完美,传统的东西还是不会丢的。

  问: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爱好摄影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摄影艺术会从艺术辞典里消失,成为一个高度文明社会里人人都有的基本技能呢?我看到就在汉中,一些不是专业摄影的作家和其他门类的艺术家,甚至是一些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也拍出了很好的照片。

  答:你所说的是事实,一些普通爱好者和其他门类艺术家的确拍摄出了不少好的照片,这是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创造力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只不过投入的领域有所不同而已。只要具备起码的设备,这个摄影的人有足够的艺术领悟力,就能拍出好照片。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摄影的人会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仍然只是爱好,不能称之为摄影艺术创作。是不是艺术,最关键的指标是看它是不是通过摄影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美的领悟和对于生活真理的识见,这是区别一个人是一般摄影爱好者,还是一个摄影艺术家的关键。人品、才识、思想境界、悟性,这些东西都直接影响着摄影艺术作品水平的高低。一个只会按快门而不懂得思考的摄影家,决不会成为一个有造诣的摄影艺术家的。一些其它门类艺术家能够拍出好照片,关键在于他在拍摄的当时把自己提升到了一个摄影艺术家的高度。也就是说,在他从事摄影时已经不再是一个客串摄影的一般摄影人,而是作为一个摄影艺术家在工作了。

  问:能否用几句话给摄影进行一个定义,或者谈谈你所理解的摄影?

  答:摄影是现代高科技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型艺术,其发展也离不开高科技。从过去黑白摄影,到现在的彩色摄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和满足。通过摄影手段,可以再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真实面貌,给读者带来极大的精神乐趣,同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以使历史永存。摄影有好多分类,我主要专注于艺术创作,而且主要集中在风光摄影一类题材上。我拍得最多的还是风光,我对拍山水风光情有独钟。

  问:近期创作方面有什么大的打算或者大的出版计划吗?

  答:摄影离不开好的身体,不能身临其境,也就拍不到好作品。我现在年龄大了,跑不动了,创作已退居第二步,只想把已积累的东西加以整理,如有条件,准备再出版一部画册。

  问:一个初学摄影的人最需要注意的有哪些方面?

  答:摄影可以无师自通。我个人体会,摄影和别的事物一样,也是易学难精,艺术上的追求更是没有止境。我搞了一辈子摄影,可是看国际上一些摄影大师的作品,那个境界仍然是望尘莫及。常言讲:功夫在诗外。只会照相,不懂其他艺术门类,不可能成为摄影艺术家。不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技术上,而应当放在学习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读书宁可杂一点,多向其他艺术吸收营养。真善美是摄影艺术的精髓,也可说是最高境界,摄影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深入思考。再一个,就是恒心,要勤奋,要持之以恒,对自己要有信心,拍得多了,总能拍出一些好的照片。

  问:谢谢,你谈出了许多新鲜的见解。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