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经济建设 >> 正文内容

泾川新农村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2011年07月15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很多地方都是先富起来后才开始注重生态,而泾川县却是在一手抓产业发展的同时一手抓生态建设。

   “树随路走、花伴人行”是窑店镇东坡村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在东坡村,每条路都是一道绿色的风景。来到东坡村的健身广场,一股花草树木散发的特有的清香弥散在空气中,让人仿佛置身于城市的公园之中。挺拔的国槐、侧柏、油松依次排列,各色花草争奇斗艳。广场西面的一棵老槐树紧紧依偎着路边的平房,茂密的树冠在房顶上“撑起一把伞”。村民胡临学告诉记者,当年这棵国槐栽种的时候他刚刚结婚,而现在他的孙子已经9岁了。“村里人修房的时候,一般都不会毁树的。”胡临学说。

  在东坡村一处古朴的民居院内,记者见到了长势旺盛的银杏、木槿、红枫、雪松、千头柏、大叶女贞等珍贵树种。也正是这种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持续接力,泾川县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生态林业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光荣称号。

  泾明乡山底下村位于平庆交界处,是泾川的东大门。在新农村建设中,村上在发展产业、搞活商贸经济流通、改善人居和村庄环境的同时,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双学双比、好媳妇、好父母、好邻里等群众性文明创建评选活动。现在,文明的乡风、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氛,犹如丝丝春雨浸润着乡亲们的心田。

  肖拉虎家是山底下村委去年评出来的“和谐星农户”。肖拉虎老两口和儿子儿媳住着村里统一修建的复式小康屋。儿子在罗长公路路边经营着一个停车场和一个旅馆,儿媳在罗长公路收费站上班,孙子去年参军入伍,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如今,“星级文明户”的牌子在山底下村里十分抢手。姑娘找婆家、小伙子娶媳妇首先要看看“家风”。如果谁家门上挂着“星级文明户”的牌子,媒人心里就更有底儿。

  现在的党原乡,街道宽阔整洁,小康屋一字排开,高门大院,红瓦白墙;走进村民家里,沼气灶、太阳能,窗明几净,房前屋后院里院外,有菜有花有树有草……

  谁也想不到,几年前,发展养猪业、养鸡业让丁寨村、李家村“富名”远扬的同时也让“臭名”远扬。外乡人一进村,就能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让人掩鼻。“那时东一堆柴西一个粪堆,猪粪鸡屎满地。一到夏天,蚊蝇成群,臭气熏天,有人笑话我们吃饭是先捞苍蝇再捞面。”李家村的村民对此记忆犹新。

  靠养殖业富了,但村子这样的生存环境,村民们怎能长期忍受。

  凭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乡、村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按照人畜分离的原则,丁寨村和李家村相继搞起了小康住宅建设,同时也开始尝试规模化养殖。他们将养殖业从住宅区中迁出,集中设立养殖区;重新规划住宅区,在住宅区和养殖区之间增加隔离带,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丁寨村还在养猪户中间大力推广“发酵床”养猪;李家村引资443万元,在村里建起了一个有机肥料厂,一个鸡粪烘干厂生产有机肥,原来成灾成害的鸡粪也变成了来钱的门路。

  与此同时,村里实施了改水、改厕、改灶工程,硬化了道路,修建了排水设施,办起了环保夜校,聘请了环保监督员、垃圾清运员,设立环保宣传阵地,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还建成了废旧地膜回收点、农药残渣及药瓶回收、实施畜禽污染治理站和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在村里的主要公路上增设了果皮箱,村民倒垃圾也有了一定的去处,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现在,再也看不见粪堆遍地,再也闻不到臭气了。

  去年,该县集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成“三清五改”示范户1450户,农村面貌得到很大地改善。集中实施玉丰路、高梁路、长凤路、泾镇路和后党路沿线“三清五改”,着力打造“绿色长廊、文化长廊、科技长廊”,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文明程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由点集中突破向线上纵深推进。同时,打破村组界线,组团配套基础设施,中心村自来水、通村油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建成集标准化村部、学校、卫生所、幼儿园、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资店为一体的社区中心26处,成为中心村与周边群众购物、休闲和相互沟通、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党原、城关、高平、汭丰等乡(镇)还为中心村农户配套了太阳能、节能灶、沼气池、集雨水窖和卫生厕所,个别农户接入了互联网,中心村的四大社区功能不断显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