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卢定华 “金凤凰”历经艰辛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兰州晨报 点击数:

  穿越世纪的“传奇女人”——卢定华 “金凤凰”历经艰辛

  崆峒山下,泾河水畔,流传着一个女能人带领乡亲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感人故事。卢定华,1995年起担任四十里铺镇吴岳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等荣誉称号,2002年当选为十六大代表。她的事迹被兰州市豫剧团改编成豫剧《山梅》,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卢定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如山梅花,开在崆峒山,香飘四十里铺村村户户……

  是什么让卢定华一次又一次书写和修改全村人的命运?在经济的浪潮中,又是什么力量让她将自己的心血无私地奉献给村民?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对人民的质朴感情。”

  30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30年的光辉历程,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本报记者走近这位传奇女性,见证了她的辉煌与坎坷、成功和辛酸!

  卢定华“金凤凰”历经艰辛1

  饥饿童年烙在她的记忆深处

  1958年春天,大饥荒已经在中国的农村和城市蔓延。就在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卢定华在平凉市泾川县玉都乡一个小村子里呱呱坠地。

  卢定华父母已有4个男孩,家里喜添千金,本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在贫困交加的日子里,全家人经常吃不饱肚子。在半饥饿状态之下,谁也不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照顾一个刚出生的弱小生命上。为了能减少饥饿感,她母亲常常到山里去捡菜叶、刨树根给全家人做菜粥充饥,吃着吃着,她母亲就发现家里人开始浮肿了,她家的一些亲人在饥饿中离开了人世,整天饿得无力叫喊的卢定华什么都不懂。

  远去的是时间,等卢定华稍微懂事时,童年饥肠辘辘的岁月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隐隐约约、浓浓淡淡地远去,烙在她记忆深处的饥饿之感,如草木般一岁一枯荣。卢定华对记者说,尽管饥饿贯穿了她的整个童年,但和那些在饥饿中离世的人相比,她和4个哥哥还是很幸运的。

  童年岁月里,卢定华习惯于临近中午跑回家打开那扇黑色的门,翻箱倒柜地找吃的。然后期盼父母早点下工回来,走进低矮、漆黑的灶房里,弄出做饭的声响。记忆中,灶火、风箱以及那些掩盖着的角角落落,对她总有那种难以抵制的诱惑。

  记忆深处是生产队的集体劳动的艰辛。卢定华说,因为只要出人就能得到工分,干与不干差别不大,所以人们并没有什么积极性,另外即使干得再带劲,到头来还没有队里那些不咋下力的会计、磨面工、保管员吃得好。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实人,因此家庭生活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记得有一年初夏,不知生产队里忙什么,晌午过了,父母还没有回家,疯玩了半天的几个小伙伴多想吃一顿饱饭呀,可是在谁家都没找到可以充饥的东西,甚至连根生菜叶也没有,正无奈之际,一个小伙伴忽然惊喜地对大家说:“我大姑家在王家村,一会儿就到了,上她家吃饭去!”那个村子离我们只有一公里地,清楚地记得她们是跑着去的,那天吃的是白面条,忘了吃饱了没有。回去的路上她们个个喜笑颜开,为自己离开大人也能弄来吃的欣喜无比。那顿饭的味道让卢定华至今难忘,如今她回故乡时还能见到这位姑姑,她年事已高,可能早忘了这事,但一遇到老人,她的思绪总是能回到儿时。

  贫困生活未能改写母亲信念

  艰苦的年代里,因为卢定华家里姊妹多,劳力少,挣的工分总是不够用,所以每年青黄不接的季节都要向队里借钱借粮。但大字不识一个的父母亲,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她6岁那年,她就背起母亲亲手缝制的书包,走进了村办小学的一年级教室。

  学上了不到半年,卢定华的父亲心头的愁云如绵绵不断的秋雨一样搅拌在一起。原来,这个铁打的汉子,为5个儿女上学的事,展开激烈的思想斗争。本想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定夺5个孩子上学的事,可这5个孩子,没有一个学习成绩是差的,个个都是名列前茅。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他将目光锁定在7岁的卢定华身上。

  那天夜晚,熄灭了煤油灯,等孩子们都进入了梦乡,卢定华的父亲对妻子提出不让卢定华上学的建议。理由是两个,一个是卢定华是女孩子,即使上了学,考上大学,将来结婚嫁人也是人家的人,对卢家的贡献不大;二是家里贫穷,孩子们吃不饱饭,常常饿肚子,卢定华不上学回家后,可以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家中负担。

  50多岁的卢定华的四哥对记者说,那夜听到父亲的决定后,他心里很难过。如果母亲也同意父亲的决定,不让妹妹上学,他将主动提出回家劳动,减少家庭负担。但黑夜中,倔强的母亲始终没有答应父亲的要求。僵持之下,他的父亲又提出将卢定华送到村子里有粮食的富户家,既可以给全家人换来一斗黄灿灿的玉米,又能在富户家继续满足读书的愿望。

  用孩子换粮食吃,卢定华的母亲难过地掩面哭泣。她对卢定华的父亲说,儿女是娘心头肉,要饿大家就一起饿死,要活大家就在一起活着。千万不要因暂时的困难,不让孩子们读书上学。

  卢定华的四哥对记者说,那夜,父母亲对妹妹卢定华上学或用粮食交换到别人家的事,没达成一致意见。但妹妹的命运让他甚为担忧,会不会在大家饿得没办法时,母亲同意父亲的做法,将妹妹送到别人家。即使不送,品学兼优的妹妹是不是从此再到不了学堂?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幼小的他。此后,他格外关注妹妹卢定华的一举一动。天性好动调皮的妹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每天放学回家后,就提着篮子满山遍野和他寻找吃的东西。快乐的童年伴随着贫穷和饥饿,与他们兄妹共同成长。尽管大家饿得头昏眼花,但为了不让孩子们饿死,他的母亲织布纺线,替人裁剪衣服,想尽一切办法挣钱来养活孩子。

  就在卢家的日子过得无比艰辛时,1968年8月份,卢定华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使卢家雪上加霜。卢定华的母亲要抚养5个儿女,生活的艰辛是令外人难以想像的。在这个伟大的女性心目中,却只有一个“饿死也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的理念。卢定华的母亲白天在生产队起早贪黑地挣工分,晚上回家纺线织布,然后再用织好的布换钱换粮吃……

  卢定华回忆逝去的童年时,不无感慨地说:“我有一个优秀的母亲,她具有女性那种勤劳、刚正、纯朴的气质,她给了我一笔精神财富,以昂扬的斗志,战胜一切困难,对未来拥有一个美好的信念和追求。”

  回报母爱哥哥们相继考上了学

  卢定华说,日子到底有多苦,只有她的母亲最能体会。在成长中,孩子们都已将苦难的生活抛在脑后,后来有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特别是她的大哥考上了兰州农校,毕业后分配在庆阳工作。紧接着,二哥也考上平凉一所中专,三哥考上了甘肃农业大学,家里接二连三地出大学生,让村里村外的人都很羡慕,但这一切功劳都要归于母亲超前的意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果没有母亲的决策,就没有他们兄妹几人今天的发展。

  卢定华的四哥对记者说,母亲的坚毅、刚强、慈爱深深影响着卢定华兄妹,在兄妹中,卢定华也是母亲最喜欢最疼爱的一个。她不但懂事听话,且在校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回到家手勤脚快地帮母亲做家务,是母亲最贴心的“小棉袄”。

  天道酬勤终于赢得群众拥戴

  “十年磨一剑,今朝见分晓”。转眼间,卢定华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高考。高考结束后,卢定华回家帮助母亲一边干农活,一边等待金榜提名的消息。让她做梦都没想到的是,梦寐以求的甘肃农大录取通知书送到她手中后,家里因为实在拿不出一分钱,只好让她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卢定华说,那些天,她觉得世界的末日要到了。母亲也因借不到钱供她上学,整天以泪洗面。为了不让苦难的母亲内心遭受煎熬,她忍着悲痛到平凉二砖厂打工挣钱谋生。

  卢定华对记者说,正因为家中贫穷无钱上大学,所以,以后的路不管有多么艰辛,她都咬着牙坚持,因为她相信天道酬勤,命运会因为她的付出而有丰盈回报。1998年6月,中组部授予吴岳村“全国农村基层建设工作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2000年4月,国务院授予她“全国劳模”称号;2002年3月,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她当选为十六大党代表,光荣地出席党代会,并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倪萍的采访,随后,她做客《半边天》,成为全国女性学习的榜样。十六大会议结束后,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她合影。

  据了解,卢定华在任村支书期间,甘肃省5任省委书纪先后多次到吴岳村检查调研工作。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能获得这么多荣誉和成绩,和卢定华这么多年来务真求实的精神、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吴岳村村民服务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卢定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模范行为和奉献精神,使她赢得群众的拥戴。

  本报记者袁瑛

  2000年,卢定华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2年,卢定华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8年6月,中组部授予吴岳村“全国农村基层建设工作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