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人文信息 >> 正文内容

文化原野掘宝人 — 张怀群

2009年12月18日 来源:网络 点击数:

  初冬的泾河川已是一派静穆。泾河南畔的312国道线上,又走来了赴泾川进行文化寻根的人们,泾川完颜氏族村里和水泉寺阮陵渠旁于是热闹了起来。

  事情得从4年前说起。2003年,我省青年作家、地方文化研究者张怀群的一篇文章《全国关内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泾川完颜住区解密》,在全国历史学界和媒体间引起巨大轰动,金源文化发源地———哈尔滨阿城区区委书记亲率专家团队,到泾川完颜村一探究竟并认祖归宗。几年间,双方互动频繁,连接起了阿城———泾川金源文化纽带。11月25日,阿城区金上京博物馆专家再赴泾川,深入完颜村进一步实地考察完颜文化遗存。11月26日,广东中山市沙溪电视台百集系列电视片《百年隆都》摄制组专程来泾川,采访泾川阮姓起源文化遗存,他们的到来,也是因了张怀群的文章《泾州古城三千年》。张怀群在文章中认为:阮姓起源于周代泾川境内的封国阮国,渐次传承到我国南方和越南,泾川现存有阮陵渠,阮陵当为阮姓始祖之陵。在经过专家的分析认定之后,沙溪电视台来泾川为沙溪阮姓的迁徙与繁衍、姓氏综观拍摄史料。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怀群就深入田间地头搜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并编篡成集,以量和质的收获先后获得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先进工作者奖和第四届全国文艺集成志书编篡成果个人奖。他大量翻阅古籍和泾川古县志,找到了300多首古人写泾川与西王母的诗歌,其中汉乐府《上之回》《全唐诗》内的《回中》诗,堪为泾川与西王母的史诗,他将这些诗歌编注成《回中诗选》出版。随后,他通过对这些古文字的进一步解读,潜心研究出了泾川王母宫是国内最早、最大的西王母祖庙,泾川西王母庙会是历史最悠久的庙会等,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认同。1999年,在他为主的策划组织下,贾芝等国内民俗界十多位权威专家到泾川参加了“99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对泾川西王母文化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和定位。2005年、2006年,他参与在泾川和台北举办的两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并发表了《泾川西王母祖祠十最》等论文,进一步使泾川西王母文化得到了海峡两岸专家和民间的高度认同。

  张怀群把被人们遗忘了的14粒佛祖舍利供养圣地泾州大云寺遗产及发现始末用一篇长文写出来,从2000年开始在《平凉日报》《丝绸之路》等报刊发表,把《隋文帝舍利塔诏》《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千字铭文完整发现、推介给社会,使以大云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遗产成为平凉文化名片之一。他的《泾川是柳毅传书原发地之一》的论文论断了泾川是因、洞庭是果,原发地北在泾川、南在洞庭,文章在《中国集邮报》等十多家媒体发表后,促成了2004年国家邮政局批准在泾川举行《柳毅传书》特种邮票首发式等。

  近十多年里,他发现、挖掘、研究、推介了大量的泾川文化遗产品牌和不应埋没的历史文化信息,编撰出版了《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等十多部260多万字的地方文化研究书籍。尤其难得的是,文化遗产这个关键词是新世纪初渐热的,他却把文化遗产概念下的具体工作,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做了,而且今天以这种前瞻的姿态持续做着更多的工作。相信张怀群这些扎根在地方文化原野中的著述和工作的价值将会不断应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增值。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