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名胜景点>山水白家 >> 正文内容

泾川:牛角沟的前世今生

2019年06月21日 来源:平凉日报 点击数:

这里是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曾经是大海。

这里物产丰富,水草丰茂,出土的大量古生物化石——犀牛角、象牙等是最好的佐证。

为什么一个像牛角型的陇上黄土沟壑,牵挂出了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并且闻名遐迩?

5万年前的一位少女,姓甚名谁,因为什么青春定格在18岁?是因为爱情抑或疾病,还是仇杀、失足,为什么万年不化成了永远的谜,而化石仅仅是告诉我们在5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存吗?我想:恐怕没有这么简单。这些只能留给文学家去想象,考古学家研究。

1974年,泾川县泾明公社组织社员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她,其坚硬未化的头盖骨解析了5万年前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的事实。随后牛角沟遗址因出土距今约5万年的“泾川人”化石,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5万年以后的今天,这故事吸引着许多人来这里探秘、垂钓、游玩。这里经过3年多的建设,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一个在陇东小有名气的陇上小水乡,鱼塘宽阔,鱼儿肥美。流水潺潺,顽童嬉戏。林幽路静,谈情说爱。独坐密林,放飞心情,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发现者刘玉林老先生最有发言权。他的这一发现,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柱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认可:填补了我国古人类在旧石器时期晚期智人的研究空白,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或将改写人类进化史。

变化最大的是近5年。白家村是省列千村美丽示范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试验田,乡村旅游的重点村。难怪该村村民,农民书法家白红郎告诉我,他们村有一个人从外地打工回来,竟然坐着火车从西安到泾川,却不知道在泾明下车,租车回来后,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不禁感慨万千:这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吗?以前没有这么美呀:青青石板路,潺潺溪流水,悠悠山水景,浓浓民俗情。这是对白家村的真实写照,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正在这片沃土里茁壮成长,“山水白家”乡村旅游品牌越来越吸引人们的视线,如今,白家村正在向建设全国生态文明村迈进。

去年10月份泾川县文联组织采风活动,我来到牛角沟,只见秋高气爽,天蓝水碧,鸟飞鱼跃,游人如织。这变化连我都不敢相信。走进山水白家,只见有小瀑映入眼帘,一条碧波荡漾的水街,自北向南缓缓流动,倒映远山如画,丽人如花,曲桥如月,勾勒出风光无限,水街两侧的特色店铺人头攒动,各类小吃花样很多,游客们来来往往,或休闲垂钓、或划船戏水、或漫步水街,宛如一幅恬淡闲适的田园风光画在这里展开。我立足桥头,猛然想起40年前,刚刚结束贫困的计划经济时代,这个沟里因为可以开挖一种细面面沙,导致无序开发,拖拉机、三轮车、汽车出出进进,貌似热闹过一个时期,但是却破坏了当地生态,留下的是千疮百孔,面目全非,让人惋惜。那时候,我来这里看亲戚,听到的都是无奈和叹息。我的表弟,现任村支部书记、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白宁安,颇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也想发展,但村里以前基础设施差,土地分散贫瘠,产业发展薄弱,没有发展条件,我有心无力,只有叹息。如今村子大变样,这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他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幸福的微笑。

泾明乡白家村位于泾川县东部,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54户645人,耕地面积1980亩。昔日的白家村,是一个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薄弱的“破烂村”,也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也一度空白,全村600多人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2014年,全村贫困人口100户445人,贫困发生率69%。“要想富,先修路”。白宁安带领党员群众完成村组道路硬化7.5公里、砂化道路1.5公里,配套渠系4公里。全面完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所、乡村舞台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新建农宅40户,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习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做活山水文章,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白宁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他挨家挨户上门听取群众意见,多次召开村、组会议研究,决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领村“两委班子”及党员群众赴陕西马嵬驿、袁家村考察学习乡村旅游发展。回来后多次召开群众会议听取意见,积极汇报取得县、乡大力支持。邀请专业人员精心规划,深度挖掘牛角沟古人类遗址历史文化资源,并依托白家村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文旅融合、彰显特色”的建设思路,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同步推进,先后建成“白家水街”和文化传承、生态采摘、休闲垂钓、农趣体验、亲子娱乐、花卉观光等6个主题园,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牛角沟古人类遗址展馆、白家民俗农耕馆、民俗演艺广场等设施,动员党员群众建成四合院农家乐3处、土特产销售及小吃经营门店44间。带领群众狠抓绿化美化,栽植绿化苗木3万多株。种植草坪、花卉1万多平方米。俗话说:酒好还要勤吆喝。为此,白宁安也新潮了一把,自己申请注册了“白家民俗文化村”微信公众号,经常宣传推介,利用乡村旅游时间节点,先后在白家村举办泾川县“山水白家”乡村旅游文化节、“山水白家”踏青旅游季和泾明乡农民趣味运动会及“浓情端午、品味乡愁”主题旅游节会等活动,集中展示白家村绿水青山、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今日头条、腾讯网、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平凉日报》、平凉电视台、平凉旅游网等媒体聚焦报道。去年以来,白家村共接待县内外游客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多万元。全村下剩贫困户1户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

随后,该村又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按照党组织引领、公司发展、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思路,扶持引导党员带头人及群众出资480万元,注册成立了泾川县牛角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群众自愿、无股不入”的原则,结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合作社动员群众将144亩采摘园入股公司,将49.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为83户贫困户、16户低保五保残疾户每户配股5000元入股公司,获得保底分红、占股分红和务工收入。村集体将财政资金投资建成的牛角沟遗址展馆、演艺广场等村集体可经营性资产及白家山水资源产量化入股公司,把市、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万元入股公司,2018年先后为村集体和群众分红十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26人。

说起在家门口就业,村民杨彩虹深有感触,她高兴地说:“在这里干活不累,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和孩子。”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里10户群众发展农家乐,30多户群众发展种植、手工艺品加工,同时也吸引了本村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白福平,回村投资80多万元建办了儿童游乐场。通过盘活“绿水青山”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新模式的同时,有效推进了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进程。

如果说5万年前这里水草丰茂,适合人居,那么现在更是老树绽新枝,正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小康路上迈进,实现前人未曾实现的梦想。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