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泾川写艺>荐书堂>《泾州儒家遗产史》 >> 正文内容

商周

2019年02月28日 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

商周:可看见的遗产

商周时泾州境内的两个方国,阮国和共国

约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末年,泾川境内建有两个方国阮国和共国,两国都是商的诸侯国,周文王“侵阮徂共”见于《诗经》,所指的就是这两个国家。

阮国人都姓偃,疆域在今城关、罗汉洞、泾明、红河、南塬之间。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即阮姓。后来,阮姓族人为避仇杀,分散到了各地。阮国的国都有待准确考证,“阮”字却存在于泾川的历史和土地上,1948年泾川县内建制有阮陵乡,辖域在今城关镇境内的泾河北岸。有以阮陵命名的阮陵渠、阮陵书院。阮陵渠修建于1943年,是泾河北岸川区灌溉的主要干渠,也是泾川水利史上的“先驱”工程之一。阮陵书院创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位于高峰寺下,当时叫麓城书院,为古代独特的教育机构。清朝时书院迁至县城东门外,更名为“阮陵书院”。后改为泾州高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作为泾川县第一高等小学校使用。共国的疆域在城关镇水泉寺一带,亡国后国人也以共为姓。共国灭亡200多年后,周共王游泾川时曾下榻“共邑”池旁,池因此名共池,遗址在今城关中学内,“共池涌碧”的美景系泾川古八景之一。

周礼经典之器西周铜觚、铜爵在泾川县玉都公社出土

1974年于泾川县玉都公社王寨大队出土的铜觚,年代为西周早期。喇叭型口沿细长,高27.5厘米,口沿下有四组柳叶型的图饰,颈足部是对称的餮饕纹,圈足内有铭文“父丁”二字。同时出土有铜爵,高2.1厘米,腹部也是饕餮王,腹内有铭文“母已”字样。

父丁何义?父丁(?-商纣王六十一年),墨胎氏,名竹猷,亚微之父,孤竹国的第七任国君。担任商朝的贞人和司卜,官至亚官。父丁薨逝时,传位于子亚微。(《史记·伯夷列传》《史记索隐》《亚微罍考释》。)

与泾川有缘的是,《尔雅》言: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泾川是四荒之一国的腹地,与孤竹国同时存在。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母已爵,所属年代为西周早期,通高18.8厘米通高18.8厘米,鋬内、腹壁上铸有铭文"母已",意即此爵是为祭祀母亲"己"所铸。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泾川铜爵“母已”字样亦是同义?出土过“母已”铜爵者也不止泾川、房山。

父丁、母已本义待认识,西周铜觚、铜爵在泾川出现,基本态度是以常识去认识,这是礼器,礼器中的鼎、爵、觚均为主要饮食器。爵可以温酒而饮,觚可以烫酒,其中爵又用为爵位之爵。礼器中的主要饮食器以敬神或敬人,即是礼,即“礼食一如。”

能使用这些酒器的人,是有学问的贵族,泾川有如此阶层的人群存在,这是肯定的。

西周礼器的代表,铜鼎在窑店乡出土

西周铜鼎,1987年出土于窑店乡西门村园嘴山,是泾川县内发现的最大的西周铜鼎,无需论,泾州在周礼发祥地境。

密康公墓在泾川黑河之南王家沟

民国《泾川县县志》卷二地舆志陵墓条下载:密康公墓,在县南三十五里,黑河之南王家沟,泾灵峡长十五里,两旁峦嶂对峙。民国十三年春,居民据得炉剑及金石器具甚多,故老传为密康公墓。

密康公,姞姓,华夏族,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密国(密须国,在与泾川相连的灵台县)国君。曾跟随周共王游于泾水之上,得三女子。其母劝其把三女子献给周共王,密康公不从。第二年,周共王灭了密国,密康公被杀。《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国语·卷一·周语上》、《列女传·卷之三·仁智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