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今日泾川 >> 正文内容

“丝路重辉.泾川论坛”在泾川举行

2015年08月30日 来源:指点兰州 点击数:

  借大云寺佛祖舍利回归安奉好时机,由平凉市主办的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于8月28日-29日,在泾川举行。众专家学者围绕泾川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佛祖舍利的历史研究价值以及如何发挥泾川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作用等话题发表各自观点,思想碰撞。

  据了解,本届学术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0篇,由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博物馆的67位知名学者、研究员齐聚泾川,通过学人的研究,深度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底蕴,厘清泾川文化脉络,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泾川作为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门户重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曾孕育出许多绚丽夺目的文明成果,西王母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红色文化光辉灿烂,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开展学术研讨是深度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探索依托文化资源转型发展的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泾川大云寺文化 国内无寺可比

  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梁子说,在历史上,泾州大云寺是上都长安以西最近的一座。作为长安西北的大门,泾州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都非常重要的,且其位置在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上,又出土珍贵的佛祖舍利,因而位于泾州境内的大云寺之文化和政治辐射力是全国其他大云寺不可匹敌,具有重要挖掘和推广意义。

  泾川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

  研讨会上,首都师大教授王永平说, 泾川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重镇,曾经长期作为安定郡以及泾州和泾原节度使、四镇北庭行营的治所与驻地,见证了古代丝路的繁荣。除了中原王朝的汉使从这里出塞踏上漫漫的西行之路外,西域各国的使者、胡商、僧侣和旅行者也纷至沓来,到这里朝贡,定居,或作短暂停留和休整后继续前行进去内地,形成了多民族文化汇聚,交融与碰撞的繁荣景象。

   泾川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地区之一

  厦门大学靳小龙博士发表《丝绸之路泾川段区位优势论略》指出,泾川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一,关中之北襟,系京畿之安危,联络中外,冀带东西,其区位形势极为重要。佛教传入中国,在边陲之地武威、敦煌停留后进入长安,在这一段遥远的里程中,只有进去泾州,才算进去内地第一大城。佛教东进,最早是停留在泾州的,泾州也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20世纪20时代,美国学者也指出,泾川石窟靠近通往中国西部和土耳斯坦的主要干线,据此可推断泾川是佛教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最早、石窟开凿最早的地区,是印度僧人沿丝绸之路翻越陇山进去中国内地的第一站,因而留下了僧房庫、禅窟为特征的窟群。

  盛装佛祖舍利的玻璃瓶是早期国产货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安家谣看来, 泾川三次发现佛教塔基舍利,而且都有铭文,埋葬年代准确,尤其是玻璃舍利瓶更为珍贵,是研究中国佛教舍利瘗埋制度的珍贵资料。玻璃舍利瓶器作为一套石、铜、银、金、玻璃容器中的最内层,直接盛放舍利,更具研究价值。玻璃瓶壁薄透明,耐腐蚀,适于作舍利瓶。史载,北魏时期玻璃吹制技术就已传入中国,生产出薄壁透明的玻璃器,舍利瘗埋采用玻璃瓶才成为可能。玻璃舍利瓶的制作和应用,在中国玻璃史上、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及舍利瘗埋制度东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将促使泾川搭上国家丝路建设顺风车

  陕西佛教协会副会长韩金科研究员表示, 通过“丝绸之路与泾川文化学术研讨会”,将使泾川县乃至整个甘肃省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尽快搭上国家建设丝路经济带的顺风车,将自身融入到新丝绸之路的宏大蓝图之中,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发展,并且使泾川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等自然与人文风貌得到保护与传承,使泾川的历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