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花样年美年文化城开工
由深圳花样年控股集团投资新建的泾川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项目开工仪式在泾川城北新区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隆重举行。
今日上午,由深圳花样年控股集团投资新建的泾川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项目开工仪式在泾川城北新区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隆重举行。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国家文物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梁立刚,全国红色旅游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胡呈军,亚太旅游联合会会长何光晔、副会长毛伟洋、秘书长唐金福,省旅游局副局长王富民,中共平凉市委书记陈伟,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臧秋华,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复兴,平凉市政府副市长李生发参加开工仪式。
开工仪式由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曹复兴主持,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致辞,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潘军介绍泾川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项目概况,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宣布项目开工。
泾川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项目由花样年控股(H01777)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花样年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项目占地183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集5A级写字楼、四星级温泉度假酒店、1777世界佛舍利艺术中心、4D影院、儿童艺术培训中心(少年宫)、中医温泉疗养中心、奥特莱斯商城、商业步行街、美食城、大型超市、养老养生社区、幼儿园、医疗保健、中医针灸培训等于一体。
项目采用仿唐的风格设计,传承古长安城九宫格的布局,项目建成后将安置5000人的就业。花样年集团旗下彩生活服务集团,是全球物业居住管理面积最大的社区服务公司,美年文化城项目将依托彩生活全球1300万社区居民资源,通过彩之云服务平台,实现各地居民与平凉、泾川资源互通,为宣传推介泾川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李全中在致辞中指出,泾川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项目的破土动工,不仅是花样年控股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件盛事,也是泾川文化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喜事。泾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优势独特,特别是以大云寺佛教文化和西王母道教文化为代表的文化资源独具魅力,底蕴深厚,有着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花样年控股集团选择在泾川投资兴业,新建集休闲度假、文化金融、综合购物、旅游地产为一体的美年文化城项目,充分体现了花样年集团瞄准“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助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投资文化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的战略眼光。
项目的落地建设必将对泾川加快构建“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带动泾川乃至周边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花样年控股集团依托泾川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花样年控股集团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创新经营理念、打造高品位社区服务与文旅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增加存量人口,形成综合效应,多方培养社区服务、文化旅游等方面专业人才,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支持,从而吸引更多大集团前来泾川投资兴业、创办实业。泾川县要努力创优服务环境,全力协调支持配合,共同把美年文化城项目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奋力谱写陇东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篇章。
据了解,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起步于1998年,总部设立于深圳,为中国领先的以金融为驱动、服务为平台、开发为工具的金融控股集团,业务已涵盖金融服务、社区服务、物业国际、地产开发、商业管理、酒店管理、文化旅游、养生养老等八大增值服务领域,公司致力成为有趣、有味、有料的生活空间及体验的引领者。2009年11月,花样年控股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股份代号为HK1777。
新闻背景资料:
这次开工的泾川花样年美年文化城项目,是该县在第十届深圳文博会上签约的一项重点文化项目。近年来,泾川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文化招商引资环境,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项目带动行动,多方开展宣传推介,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节点。
一是精心编制景区规划,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坚持把规划作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认真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敦煌等地成功经验,精心编制《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总体规划》。在发展定位上,按照“西有敦煌、东有泾川”的战略定位,确立了“华夏佛宝圣地、西王母文化发祥地、陇上休闲养生度假胜地和生态宜居型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目标;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了“大景区-核心景区-特色小镇-旅游名村”的旅游景区构架体系;在产品设计上,围绕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策划了佛教艺术体验、参禅静修、西王母神话剧、温泉养生等文化旅游产品,进一步明确了大景区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二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完善景点体系。先后筹资3.6亿元,加快重点景区建设,王母宫景区建成三清殿、金母殿等工程;大云寺景区建成舍利塔、钟鼓楼等工程,大雄宝殿工程正在进行木构架安装,藏经楼、山门开工建设;南石窟寺景区建成了前区广场、游客中心等工程;吴焕先烈士纪念馆建成主体工程;田家沟生态旅游景区建成演艺广场、垂钓中心、人工湖等景观,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旅游景点体系。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景区建设的有效举措,多方开展旅游招商,成功签约文旅综合体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计划新建集休闲度假、文化金融、综合购物、旅游地产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目前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和土地征用,正在进行土地招拍挂;创意农业花卉观光游乐园天池滑雪场项目、大运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一期工程建成运营,为加快大景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积极开展文物考古,深入推进学术研究。把学术研究作为推进传承创新、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大云寺遗址佛教文化遗存发现之后,及时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勘探范围,邀请省考古研究所专家组开展考古发掘,挖掘清理佛教造像270余件。编撰了《圣地泾川》、《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20年》、《泾川文化遗产录》、《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等著作。邀请佛教、历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先后在北京、西安等地举办了“丝绸之路与泾川”学术研讨会,出版发行了《泾川佛教文化论》,进一步发掘泾川文化内涵,厘清发展思路。
四是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围绕打造“王母故里·佛宝圣地·养生泾川”旅游品牌,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西王母故里民俗文化交流、第二届华夏母亲·西王母公祭大典等系列活动。2013年6月,借助佛舍利“千年一现”,成功举办大云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频道播发新闻6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组织参加文博会、兰洽会等活动,邀请旅游卫视对我县王母宫、大云寺、南石窟寺等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了专题拍摄,在央视纪录频道和旅游卫视分别播出大型纪录片《西北望崆峒-大云寺探密》、《大云寺地宫密码》,歌舞剧《女神·西王母》在兰州成功首演,泾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