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泾川网行风 >> 走进泾川>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泾川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2011年05月04日 来源:泾川门户 点击数:

三、“十二五”时期全县旅游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九)大力实施项目支撑战略,做大做强重点旅游景区。把景区开发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多方论证争取项目,切实加快重点景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景区容量,丰富景点内涵,着力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集中实施“八大工程”:实施王母宫景区综合开发工程,建成瑶池十二重玉楼、九重瑶台、瑶池殿、民俗村等主体景观,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一步提升景区建设层次。实施大云寺景区开发续建工程,完成舍利塔内部装修装饰,建成主展馆、佛经广场、佛音广场、佛文化街等景观,完善迎宾广场、休闲商业街等配套设施,形成完整的景区体系。实施田家沟、官山森林公园等生态风景区开发建设工程,按照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一体推进的思路,加快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建成水土保持博物馆,扩大休闲生态屋建设,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实现面山、沟底全面绿化,开设果蔬采摘、畜禽饲喂、花木种养等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强的项目,进一步提升景区内涵。实施温泉养生园建设工程,开建疗养院、美食城、会展中心、主体广场、度假别墅等基础设施,建成以大众消费为主的游泳池、造浪池、健身池,开发水疗、药疗、针灸等系列养生医疗保健项目,着力打造西兰银和平凉市民休闲度假的“后花园”。实施百里石窟长廊保护开发工程,加快南石窟寺保护性开发,建成前区广场和游客中心;加大罗汉洞石窟、丈八寺石窟等7个僧房窟群保护,加固山体,修复佛塑,新建栈道,形成完整的百里石窟长廊景区体系。实施旅游生态小康示范村建设工程,依托新农村建设,制定乡村旅游专业村、专业户发展规划,鼓励引导有发展条件的村庄和农户以特色民居、风味餐饮、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和旅游商品加工、制作、销售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集中建成城关延风、飞云坡头、玉都康家等12个旅游生态小康示范村。实施红25军四坡战役遗址保护开发工程,维修保护“红军楼”,建成吴焕先烈士陵园、红25军军部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基地。实施完颜民俗村开发工程,维修保护完颜祠堂和芮王墓,建成完颜民俗博物馆、完颜民居村落等景观,进一步彰显完颜民俗风情。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精心实施城隍庙维修等工程,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体系。

  (十)大力实施设施提升战略,努力改善旅游基础条件。按照改造升级与联网配套一体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实施集中突破,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大力实施旅游畅通工程。按照游客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和多景点串接、不重复行走的要求,切实加大道路交通建设,协调加快西平铁路、西长凤高速公路、泾渗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北大路、泾柏路等通乡通村油路工程,建成县城汽车客运站,组建旅游客运公司,优化旅游公交专线,形成直达景区的快速通道。不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持续抓好大云寺、王母宫、田家沟、南石窟寺、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区、百里石窟长廊等景区绿化美化,加大星级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通讯设施、中英文旅游标识、垃圾收集、旅游安全、资源环境保护、旅游信息网络平台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山体滑坡、病险水库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治理,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按照“数字化旅游”的总体要求,建成泾川旅游服务综合平台,开通12301服务热线,建成中英文对照的泾川旅游网站,完成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办公自动化系统、旅游信息数据库和旅游呼叫中心建设,力争5年内全县4A级以上旅游景区、4星级以上宾馆和重点旅行社全部建成电子商务预定、旅游咨询投诉、电子地图、旅游“一指通”和网络安全等系统,形成涵盖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要素为一体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十一)大力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多方聚集旅游发展要素。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全力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加快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深度挖掘我县历史文化内涵,充分运用现代化表现手法,精心创作编排《西王母乐舞》等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演艺节目,在王母宫景区开发建设文化演艺中心,并实行常态演出,满足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延长游客县内观光时间,增加旅游业综合效益。加快旅游产业与商贸物流业融合。在现有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创办旅游商品开发企业,精心设计研发一批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便携性较强的旅游商品。对已开发形成的西王母玉石药枕、剪纸,大云寺金镶玉纪念章、西王母玉璧、大云寺木雕舍利塔等旅游商品和黄花菜等土特产品进行包装整合,实现批量生产,加快《南石窟寺碑拓》、《西王母连环画》等旅游纪念品及虎枕、虎帽、虎鞋等民俗文化产品开发步伐。多方筹措资金,在泾崇路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在星鼎购物广场等大型购物场所设置旅游商品销售专柜,对全县特色旅游产品、纪念品进行集中展销,力争到“十二五”末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0%以上。加快旅游产业与餐饮服务业融合。突出地域饮食文化,开发风味特色餐饮,组织开展“泾川名优小吃”评选活动,积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烹饪大赛、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全力打造泾川手擀面、凉粉鱼、羊肉糊饽等特色小吃品牌,培育形成蟠桃宴、长寿宴、瑶池宴等特色系列菜系;进一步完善泾州民俗小吃一条街基础设施,吸引地方特色小吃、旅游商品入驻经营;加快宾馆饭店建设,力争五年内新发展中高档宾馆5家、中高档餐饮场所8家、餐位2000个,餐饮住宿日接待能力达到3000人以上。

  (十二)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持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坚持以融入“陕甘宁青川”大旅游经济圈为目标,进一步整合资源、聚合要素、优化载体、创新手段,开展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促销,全力打造“王母故里·佛道胜地”特色旅游品牌。积极开展节会宣传。充分借助“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在周边城市组织开展大型旅游推介活动,着力打造泾川特色品牌;依托我县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的优势,适时筹办泾川旅游文化节、西王母蟠桃会等节会,努力提高泾川旅游知名度。切实扩大媒体宣传。精心拍摄反映泾川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的旅游宣传片,积极联系在央视、旅游卫视等媒体播放;加快“王母故里·佛道胜地”网站、西王母之旅网站等网站建设,实现与大型网站的有效链接;邀请省内外知名编导、作家、书画家来泾采风,创作拍摄西王母题材为主的文化艺术作品,多层次、全方位展示泾川文化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广告宣传。在通往兰州、西安、银川的高速公路沿线设立大型宣传牌,在西安、兰州等周边主要客源地主干街道、公交车设立灯箱和车体广告,加大县内宾馆(饭店)、医院、商场、车站、银行等公共场所宣传,多方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受众面。切实强化线路宣传。加强与周边旅行社及西安、银川、宝鸡、咸阳、兰州、天水等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通过区域资源整合、整体策划宣传、捆绑促销等手段,搭接精品线路,实现互利共赢。

  (十三)大力实施质量兴旅战略,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以旅游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研究制定景区、旅行社、饭店、餐饮、购物以及农家乐的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旅游餐馆、旅游商店、旅游演艺场所挂牌制管理,全面落实旅游安全提示、教育培训、预防检查、事故报告、应急处置、紧急救援等制度,健全完善旅游质量监管、评价和旅游投诉体系,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倡导诚信旅游。切实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以景区四周、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全面落实定期清扫、垃圾清运和日常保洁制度,有效解决“脏、乱、差”的问题;以旅游定点接待单位为重点,集中开展宾馆饭店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监管措施,努力营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诚实守信,文明和谐的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技能鉴定制度,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的长效机制,加大对旅游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讲解人员、出租车司机和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严格执行导游等级制度,实行导游人员薪酬与职业资格挂钩制度,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全面开展岗位练兵,努力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网行风”或“HUGO”的稿件,均为泾川网行风版权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泾川网行风”。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娱乐视点

    分享到